第48章 付一半沒收一半(第2頁)
駱養性領命而去。
截至目前,盧象升的所作所為,還是非常好的。沒有不軌之心。
但是,這無法保證他隨著權力的膨脹,會做出出格的事情。
一句話,不得不防。
如果盧象升真的是一心為國,自已卻不答應他的補充武器裝備的請求,那豈不是寒了他的心。
如果答應了,萬一他羽翼豐滿,做出不軌之事,豈不是搬了石頭砸了自已的腳。
畢竟他現在十分得人心呀。
思來想去,崇禎皇帝決定,提供一半的武器裝備。
楊嗣昌聽說後,還向崇禎皇帝建議。
既然盧象升送來了十萬兩銀子。咱們為其提供價值五萬兩的武器裝備。
剩餘的五萬兩,就不要拿回去了。
遼東那邊吃緊,就將這五萬兩用於遼東。
現如今,盧象升財大氣粗,不差這五萬兩銀子。
崇禎皇帝自然同意。
盧象升接到朝廷的回信。
也是苦笑不已。
還帶這麼玩的。
不過遼東吃緊,他是知道的。
在盧象升看來,遼東現在處於相持階段。
現如今的明軍,只是被動的防守。
絲毫沒有進攻的能力。、
後期的松錦大戰。那也是清軍那邊挑起來的。
為了增援錦州,不得不調集了大明朝最後的十幾萬精兵。
十幾萬大軍,耗費是巨大的。
洪承疇的穩紮穩打,無疑是正確的。
朝廷方面命其速戰速決。也是有糧草接續不上的原因。
最後輸了。
要想解決遼東問題,首先要整頓衛所,將國內的叛軍剿滅。
然後兵分兩路。
一路從遼東進攻,一路從山東出海進攻。
兩路並進,最為穩妥。
此時的清軍,滿打滿算,也就是十幾萬人。
明軍如果訓練有素,軍餉、糧草到位,指揮得當,還是能夠擊敗清軍的。
一直到明朝滅亡,都不缺良將。
缺的是上下一心。
缺的是軍餉、糧草。
按照盧象升的本意,既然遼東那邊吃緊,五萬兩那是遠遠不夠的。
盧象升可以從現有收集的借款中,再撥付二三十萬。
可是,周王的勸告,令他沒有這麼做。
這麼做,會令大家起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