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臣這裡有條路(第2頁)
劉秉恩淡然一笑:“如海所言甚是,只是我受陛下恩寵,任布政使一職。自任才疏學淺,卻也不敢稍有鬆懈。
唯恐上負君恩,下負黎民。這摺子寫了什麼不重要,只要陛下仍舊信任微臣,臣自當竭盡全力,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祉。”
殊不知此話一出,林如海眼底微光閃爍。
隆慶帝更是臉上盡是滿意之色,拿起摺子道:“謹行所言甚合朕意。你和如海都是朕的心腹。
如果連你們朕都信不過,那朕還能信誰呢?夏大伴,就如同你說的,和那堆廢紙放在一起,燒了吧。”
夏守忠雙手接過奏摺,就將之扔到了那一堆即將被焚燬的奏摺中。
三人久別重逢,除了一些政事外,更有許多敘舊的話要說,直到天色昏暗。
劉秉恩是外地入京述職的官員,本應住在京城中專門接待官員的客棧中。
可林如海非要拉著劉秉恩回府徹夜長談,盛情難卻,劉秉恩只得答應。
林如海、劉秉恩走後,隆慶帝臉上的笑意慢慢凝固,再變的平靜了下來。
“夏大伴,該派的人都派下去了嗎?”
“回陛下,當天奴才就尋了陸大人傳了陛下口諭,調人往湖廣去了。”
劉秉恩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也沒有露出任何破綻。可在面對林如海的玩笑時,偏偏回了一個那麼正式的回答。
而且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回答的,又說報效國家,又說安撫黎民,又說不辜負隆慶帝。
林如海那句話本來就是舊友久別重逢的笑話。面對朋友的玩笑,如果心裡沒有鬼的人是不會那樣回答的。
而隆慶帝的話,全是肺腑之言,不存在漏洞。
隆慶帝這個人從來不撒謊,所以他說:如果連林如海、劉秉恩都不相信,那天下還有誰可信?
因為他確實全天下誰都不信,甚至包括尹皇后、太子都不是完全信任,甚至是隆慶帝連自己都不信任。
……
“景瑜,看中什麼和本王說,就是我父皇喝的茶葉我也能幫你偷出來一部分。”
內務府門前,過來領年底賞賜的朱煇,一臉壞笑的同薛虹勾肩搭背,積極的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