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柳畫橋 作品

第160章 鐵骨頭硬漢子

御書房內,隆慶帝叉著腰站在牆上掛著的地圖前面。可這張地圖卻不是大明的地圖。

而是一幅南起九邊,北至瀚海,東至女真,西至玉門關的草原勢力地圖。

這張地圖的右上角用硃筆寫著:天下寰宇圖:北元蒙古。

草原之上用不同顏色的筆跡標註出了各個部落的勢力範圍,以及大致人口和動員能力。

這些都是隆慶帝花了大心思,用真金白銀買出來的情報。

地圖上較大的勢力分別是:後金、林丹汗、土默特、喀爾喀、準噶爾、葉爾羌多方勢力。除了後金外,其餘各部都是蒙古部落勢力。

“陛下,北邊有消息傳回來了。”

一名太監手捧木盤盛放著一塊布帛,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夏守忠拿起托盤上的帛書一抖,然後兩名小太監自覺的過來扯住一角,將帛書展開。

這是躲藏在蒙古林丹汗部的探子傳回來的。

隆慶帝的目光落在上面,仔細的閱讀著:“九月下旬,林丹汗以精騎三千、步卒一萬突襲科爾沁部,屠戮掠奪科爾沁部左側草原七處小部落。總計殺敵萬餘。

科爾沁部不敵,放肆大半科爾沁草原右遷,徹底舉部歸附後金。

下旬二十一日,後金興兵三萬餘,雙方會戰於科爾沁草原。

雙方初接觸,林丹汗退兵,科爾沁草原牛羊馬匹被洗劫一空。

九月末,後金赤正式向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宣戰。

九月末,後金國主赤譴極領軍屠戮葉赫那拉部。

同為九月末,準噶爾部向北掠奪,與羅剎國交戰,初勝。

十月初一,喀爾喀部積蓄力量,大舉進攻土默特部,勢如破竹。北部有一統之勢。”

同時帛書上還附帶了最新繪畫出來的勢力分佈圖。

隆慶帝神情自若,朗聲笑道:“亂的好啊!不過可惜到底是亂的早了些,若是能晚上幾年……

嗯,罷了,天下豈有盡如人意之事?來人,速召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工部尚書三位愛卿議事。”

……

“臣等參見陛下。”

三人進來時,隆慶帝正伸手在地圖上不斷摩挲著,似乎在糾結著什麼。

聽到身後的動靜,隆慶帝一揮袖子轉身往御座上走去,同時下旨道:“快給三位愛賜座!”

三人依次落座後,隆慶帝先是開口詢問單守才:“單愛卿,如今國庫內現存多少銀子?”

單守才簡單估算了一下,然後便回覆道:“如果是最近的一次統計,光是國庫中的現銀有一千七百八十五萬三千六百五十一兩。

年底各地還有鹽稅、地丁銀尚未來得及清算。粗略估計,年底國庫應剩餘兩千三百餘萬兩左右。”

這些國庫的銀子,有一大半是隆慶帝抄家抄出來的。

隆慶帝聽了銀子的數量後,心裡大概有了底,又轉頭看向李如圭:“李愛卿,工部現存有草料多少屯,兵器鎧甲幾何?還有火藥、以及庫存的火炮還有多少?”

李如圭面露幾分難色:“回陛下,自太上皇禪位前,工部兵器營造的經費及工匠就一再削減。

加之近年來工部的主要精力放在治理黃河水患以及修建陛下及太上皇的皇陵,所以……”

“愛卿直說便是,朕也明白,不會怪罪你的。”

“是,臣的賬冊上現存小鎧三千副,大鎧五十領。

鋼刀一萬把、長槍五萬杆、圓盾千面,方盾五百面、庫存箭矢更是隻有不到一百萬支。

至於糧草,九邊賬冊上大同、遼東、宣府現存共計一百五十屯,但臣現在未來得及證實統計。

至於火炮,依舊還是太上皇當年所用五尊大將軍炮。炮彈剩餘僅百餘發,而且還大部分都是早年剩下的。

加之常年未用,以及養護不及……

臣有罪!!!”

隆慶帝心底剛剛升騰起的衝動瞬間被澆滅,閉上眼睛抬頭望天沉默片刻後開口道:“愛卿何罪之有?朕沒給你撥銀子去進行維護器械,製造兵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只能說,這是天意不讓朕現在行冒失之舉,動兵北伐啊!”

北伐二字一出,下方三人面面相覷。

怪不得呢,自家陛下上來就問家底有多少。

“夏大伴,你將北邊傳回來的消息念給三位愛卿聽一聽。”

三人聽過後並沒有露出太多的驚訝,彷彿早就預料到北邊會有內亂的一天。

天變也不可能逮著大明自己禍禍,後金、蒙古草原諸部一個也跑不了。

甚至他們因為身處的位置更北,受到的影響比大明還嚴重。

遊牧民族的生產力和農耕文明也不是一個檔次,壓根比不了。

大明受一場大災,最多拆東牆補西牆,縫縫補補還沒挨一挨。

北邊一旦大規模受災,普通百姓除了見太奶,基本沒有別的可能。

所以大明這邊不少大臣就料定,一但天變繼續,北邊亂起來是遲早的事情。

黃錦長舒一口氣,緩緩道:“陛下聖明。誠然北部亂成了一鍋粥,可咱們這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吶!

今年又有多地受災,再加上我軍鬆懈軍備已久。況且倘若貿然插手,很有可能引北部諸部群起而攻之啊!”

大明現在看著光鮮亮麗,那都是因為有隆慶帝撐著,實際上是四處漏風啊!

九邊的權利雖然基本上收到了隆慶帝手裡,可是還沒進行清弊改革,能爆發出多少戰鬥力誰知道?

北邊的蒙古還有女真和東瀛那可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

別看大明打東瀛就派了點京營的人馬混合著地方府兵就打贏了。

可東瀛那普遍身高一米四、一米五的兵種,能指望他們有多少戰鬥力?

現在東瀛將軍豐臣秀吉的大哥織田信長,被東瀛人稱為參天巨人!實際就169。

號稱第一名將的本多忠勝,146。

本多忠勝要是和大明的李如松約架,估計李如松到約架的地方等一天,都看不到人在哪。

回家一脫靴子一看,嚯!!好傢伙,不小心粘鞋底上了。

大名、大將都是這麼個身高,那普通士兵有多高可想而知啊!

一群一米六、七的壯漢,打一群普遍一米四幾的幼兒園大班。這要是能打輸了就別tm活著了!都不是一個量級的。

冷兵器時代,倭寇的身高、生產力還有資源限制就註定它們在大明面前連小菜都算不上!

可蒙古、後金不一樣啊!

他們不是東瀛的矮人,那是和中原打了上千年的戰爭,水裡進火裡出的鐵骨頭,硬漢子。

雖然大部分時候都是捱揍的那個,但也數次南下擒龍。

隆慶帝沉吟片刻:“那依老愛卿之見,咱們該如何處之?”

黃錦老大人忽然面露出慈悲之色:“臣之陛下以天下萬民為子女,如今草原皆稱臣屬,亦是陛下子民。同室操戈,陛下必然心痛。

不若陛下降旨,在恰當的時機進行調和如何?”

隆慶帝滿意的點了點頭:“愛卿此言甚得朕心。”

幾人商議過後,一致決定。

放他們打,但堅決不能讓任何一方吞併另外一方,防止養虎為患。

適當可以給弱勢的一方提供點糧食之類的,拉偏架。

萬一哪方出現大劣勢,就直接叫停!

如果對方一意孤行,那就讓邊軍聯合弱勢一方動手。掐糧草、毀糧道、焚草原、殺牛羊!

誰敢不聽話,那就是對大明這個上國威嚴的挑釁!

與此同時,花銀子買通草原各部落的人,進行言語挑撥,擴大仇恨,以防止對方突然聯合,給大明造成太大的壓力,養虎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