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柳畫橋 作品

第153章 農業明星陣容

 八月下旬,隆慶帝一道聖旨直達九邊:一連擢升十幾位邊關要員進京。

 其中,以宣府鎮副節度使牛繼武所受封賞最隆,授正二品武勳上護軍,加京營副節度使、都指揮僉事。

 一連十幾位勳貴一脈嫡系升入京城中,一時間勳貴一脈勢力迅速膨脹。

 而後隆慶帝重點任用原指揮使麾下年輕將領進行位置頂替。

 隆慶帝又從京中重新任命了副節度使督糧官下放。

 看起來宣府、大同這僅剩的把持在勳貴手中的重鎮並沒有發生什麼權利的變化。

 而且勳貴一脈迎來一波大的升級,所以所有人也就默認了隆慶帝的動作。

 因為在他們看來,上下依舊都是他們的人,就連現在頂替職位的年輕將領也是他們麾下的人。只空降一個副節度使督糧官有什麼用呢?手下一個人都沒有。

 可他們忘記了一件事,往往年輕人才是最不穩定的因素。

 以前沒得遠,只能和上司一條路走到底,現在隆慶帝加了他們的權利,又把路擺在了他們面前。

 你的附庸以後還會是你的附庸嗎?

 不,是朕的。

 ……

 京郊的一塊農田中,莊稼長勢喜人,小路上站著的卻不是想象中的皮膚黝黑的老農,反而是幾個看起來頗為白淨的年輕人。

 為首一人更是雙手叉腰站在地頭,活脫脫的紈絝子弟氣質。

 “長庚、子先、景瑜,你們三個先出來吧,忙活一上午了,待會再找也不遲啊!本王都要餓的吃人了!”

 話音落下,稻田裡鑽出來三個弄的渾身泥濘的青年,其中一位三十五六歲的樣子,另外一位三十左右。

 最後一位自然就是薛虹了,原本白淨的臉上弄的髒亂不堪,鬢角的散發也因為汗水貼在脖領上。

 隨著氣候變化越發明顯,糧食減產也越來越嚴重了。

 宋應星一直想嘗試培育一種對天氣抗性強些的良種。

 而薛虹恰好知道一些辦法,但兩人對於農業理論培育知識不是太夠,所以去欽天監抓來了專業人士,徐光啟。

 華夏自古以來就有人工育良種的習慣。

 甚至根據文獻記載,糧食產量一直是在穩定上升的。這說明除了精耕細作外,糧種也一直在篩選進化。

 三個人手裡都拿著從太子那要來的,西洋進貢的放大鏡。

 宋應星用袖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景瑜、子先你們誰找到雄性不育的稻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