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教師名額餘波(第2頁)
“互相幫助,互利互惠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事,但凡是我能力之內的事情,您儘管吩咐就是了。”
聽到這話,董光明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有人的地方,必然要有人情世故。
董光明可以給陸遠面子,因此才會幫忙找何勇牽橋搭線。
人情還完了。
接下來,就要看陸遠地表示了。
下個月月底,何勇會和礦上的幾名勞模前往京城,參加部裡的表彰大會。
屆時,少不了和各家兄弟單位,部裡的領導打交道。
“有些東西在鄉下屬於司空見慣的尋常之物,可要是拿到城裡,特別是大城市,價值可就不一樣了,小陸,你能不能弄點何礦長弄點土特產帶到京城呢?”
董光明不動聲色地試探道。
“沒問題,包在我身上!”
陸遠滿口答應。
什麼是鄉下常見,城裡少見的東西?
一是野味,第二是山貨,第三是草藥。
山貨和野味放在鄉下,到處都能看到,可是到了城裡,沒點關係根本搞不著。
中藥長期被冠以四舊的稱呼。
屬於封建時期的封建產物。
一直到最近幾年,中藥才甩掉頭上的帽子,成為和西藥並列的治病藥,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現在市面。
話雖如此,但是數量和品質始終不高。
一來,不是所有地方都知道中藥可以光明正大地進行流動。
其次,有能力採摘上等中藥的藥農,已經為數不多了。
回去以後,陸遠先去找陸山林商量供應生肉,採摘山貨的事情。
隔天,陸遠又去了一趟趙大爺家。
七十年代的領導出門,大部門是坐火車。
受到速度影響,將野味從當地帶到京城,估計半路就要抽了。
因此,陸遠打算將禮物集中在山貨和中藥方面。
中草藥的生長環境都是固定的,趙大爺又是山裡百科全書。
整座山脈哪裡有上等中藥,哪裡草藥數量最多,全都記在趙大爺的心裡。
“想把生意做下去,肉首先不能斷貨,至於草藥和山貨的事情,我這邊給你解決,你趁著這段時間農閒,便把野豬肉補一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