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有的人永遠留在那天 上(第2頁)
天幕下,曾下令屠城的君主們面無愧色,這只是降低統治風險的手段。
但是我屠別人可以,別人屠我不行,倭奴必須死。
縱容士兵破城後燒殺搶掠的將軍們沒什麼情緒波動,士兵需要放鬆和獎勵,給不起只能讓他們自己去搶了,還能對敵人起到震懾作用。
【長達6周,40多天的時間裡,30萬同胞慘遭殺戮,無數婦女遭到蹂躪,無數兒童死於非命。】
天幕上放出了當時的影像資料,金陵城的居民們拳頭再次攥緊,牙齒咬的咯咯作響。
那些研究天幕武器的人,看到機槍掃射的畫面閉了閉眼,他們一直在琢磨天幕裡“槍”在戰鬥中的殺傷力,卻沒想到第一次親眼見到卻是一場屠殺。
百姓們更多感受到的是無力和絕望,他們的時代,家裡若有把鋤頭,或許還能和那些兵匪打幾個來回。
可天幕裡那個突突突噴火的傢伙一下子就能殺死這麼多人,若時空倒轉,那自己一家老小都真的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中國的抗戰史很長,為什麼大家唯獨對南京大屠殺記憶深刻?因為南京大屠殺它不是一場戰爭,而是日本侵略軍對於中國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一次不平等的虐殺。
回憶初中歷史,課本上的文字可能已經模糊,但這張照片大家都不會忘記,正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兩名日本軍官。
他們在進行殺人比賽,規定誰先殺滿100人就為勝者,他們從句容殺到湯山,向井敏明殺了89人,野田毅殺了78人,皆未滿100人,於是兩人繼續比賽。
當兩人在紫金山下相遇時,彼此軍刀都已經砍的缺了口,向井殺了106人,野田殺了105人。
又因確定不了到底誰先殺到100人,決定這次比賽不分勝負,要進行重新比賽,誰先殺滿150箇中國人,誰就獲勝,在他們眼裡人命只是計數的工具。】
諸朝,一些執行過屠殺、劫掠命令的心懷負疚的士兵:
“這種人就是天生壞種,沒拿人當同類,喜歡虐殺取樂,就像《手術兩百年·攻入顱腦》裡,那些大腦病變的反社會罪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