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細讀《祝福》3

 【她終於隱約的意識到,也許從一開始她就信仰錯了對象,所以越是執著的前進,就越是要走入死境。 

 所以在生命即將消逝的前一刻,她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了小說中的“我”,也就是一個在外面上過幾天學,接受了點新思想的新式知識分子身上。 

 她希望我能為她指明一條新的道路,但是我卻因為害怕承擔責任,給了她一個含混不清的答案。】 

 原文:“說不清”是一句極有用的話。不更事的勇敢少年,往往敢於給人解決問題,選定了醫生,萬一結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這說不清來作結束,便事事逍遙自在了。 

 天幕之下許許多多的“老成人”,紛紛點頭以示贊同:是啊,就是不能隨便給人出主意幫人辦事的,一個不好就落了埋怨。 

 【“我”能看透魯四老爺的虛偽,“我”能看透圍觀群眾的惡毒,“我”能看透宗教信仰的愚昧,但我偏偏是不肯為她點破。】 

 “這個‘我’也好壞哦。”天幕下一個扎著雙鬟的小女孩不高興道。 

 【這既是因為我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一腔熱血的青年,在生活的反覆捶打下,我也學會了明哲保身,三緘其口,學會了一切以己為先。也是因為我也不知道點破了祥林嫂的夢後,究竟該指引她往何處去……】 

 文人們:隱喻,這裡絕對有隱喻!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 

 皇帝們:快!剛才記下的那個朝代和年代圖呢?快算算天幕上這個1924距離本朝大概有多少年? 

 侍從們、曆法學者們:1924減去—— 

 【而在1923年12月26日,也就是一個多月前,魯迅剛剛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發表了著名講演《娜拉走後怎樣》】 

 什麼學校?女子?師範? 

 什麼意思?讓女子們在一個“高等”師範學校裡學習嗎?這怎麼行?學出來她們幹什麼,給人當先生? 

 腦子裡從來沒有女子上學這個概念的帝王、文人和百姓們無不震驚,他們有人感覺是被打開了新大門,有人卻彷彿受到了冒犯般跳起腳來。 

 女君鄧綏卻一臉認真的看著天幕,她令治下女子也受教育,開創男女同校,她想看看那麼多年後的魯迅那個年代,他們的教育是什麼樣的,有沒有自己能學習的地方。 

 演講原文:一個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許不至於感到困難的,因為這人物很特別,舉動也新鮮,能得到若干人們的同情,幫助著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同情之下,已經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個娜拉出走,便連同情也減少,有一千一萬個出走,就得到厭惡了,斷不如自己握著經濟權之為可靠。在經濟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麼?也還是傀儡。 

 【所以你會發現在現實中的魯迅和小說中的“我”,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他不確定點醒了更多的祥林嫂和娜拉,究竟是幫他們還是害他們。】 

 天幕下的許多男人女人都不能理解,這個魯迅為什麼要考慮這個問題,為什麼要點醒被稱為“祥林嫂”和“娜拉”的女人,而他又要點醒她們什麼。 

 明朝離經叛道的李贄,和跟他有著相似想法的人們,卻大概可以隱約猜到一部分。 

 【因為他自己也看不到新的未來究竟在何方,但他已經清晰的預見到,娜拉們的出走需要付出淋漓的鮮血,他害怕因為自己的鼓動讓眼前的這些年輕人飛蛾撲火。 

 可看著這些人因找不到出路,一步步走入死境,他又深感自己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所以在演講的最後,魯迅也和小說中的我一樣給了一個“說不清”的答案。】 

 演講原文: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會動彈的。我想這鞭子總要來,好壞是別一問題,然而總是要打到的。但是從那裡來,怎麼地來,我也是不能確切地知道。我這講演也就此完結了。 

 天幕下,很少有人能夠理解魯迅在說什麼,不過學習是有滯後性的,當以後他們看到更多的短視頻,瞭解了更多社會變革,大概就會在某一個瞬間全想明白。 

 少數的圖謀變法之人則意識到,他們是在圖謀變革,但他們還沒有方向,而他們的國家已經是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