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請君入甕(第3頁)
見到眾人來到,他緩緩說道:
“我這老僕,多年未進血食,一時難耐,傷了你們一個同伴。彼時諸位身份不明,所謂不知者不罪,還望海涵。”
丁平此時功力已脫凡入聖,對氣機極為敏感,他感應到對方身上散發的驚人氣勢,如浩瀚星河,深不可測,知道難以力敵,於是淡淡說道:
“一個弟子而已,丁某沒那麼小氣。”
若對面是普通人,他顧及臉面,自然要為石興勝復仇。
但面對眼前的老者,他明白殊自己無勝算,那麼這個弟子死了也就死了,誰叫他活該呢
為個死人冒險,可不是函谷劍的作風。
老者見丁平回答得乾脆利落,滿意一笑,旋即問道:
“剛剛老夫聽說,諸位跟開封府是對頭莫非大宋朝也派了人進來這處古墓,能不能請幾位仔細講講”
丁平心中疑惑,他原本認為這老者棲居於古墓之中,應該是先秦方術士,或者至少和他們有些聯繫。
但聽此人的口氣,似乎和開封府的人還有一番恩怨,對大宋朝也熟悉得很。
這樣一來,這老者顯然不是上古之人,那這廝的身份究竟是什麼呢
他深吸一口氣,沉聲答道:
“在下崑崙派丁平,現為大夏國皇帝效力,此次古墓開啟,我們和掌管大宋京師無憂洞的蓮派聯手,來此探寶。大宋也派了人來,由太尉洪信帶隊,不過我們不是一起進來的,也不知道他們現在究竟有多少人,以及身在何方。”
老者皺了皺眉問道:
“大夏國是什麼東西老夫只聽說過大遼,大理,還有西域諸多小國,可從沒聽說過什麼大夏。”
丁平微微有些慍怒,冷冷說道:
“大夏國立國時間不久,但國主才幹過人,勵精圖治,國力與日俱增。反觀宋朝崇文抑武,積弱不堪。早晚有一天我大夏厲兵秣馬,將會問鼎中原,消滅大宋,取而代之。”
聽了這話,那老者忽地騰身站起,雙目之中放出清冷寒光,有若實質:
“混賬,我趙家雄兵百萬,猛將如雲,什麼時候輪到你們這些跳樑小醜說三道四”
他顯然動了真怒,聲若洪鐘,震得在場眾人耳鼓欲裂,頭暈目眩,紛紛暗自心驚。
此人一聲暴喝,竟有如斯威力!
丁平被他吼得莫名其妙,心想你這老頭兒不是大宋的對頭麼怎麼還要幫著大宋說話
唯獨胡士休心中一動,忙問道:
“尊駕自稱姓趙,莫非是我大宋皇族血脈”
那老者冷冷笑道:
“告訴你們也無妨,老夫乃是武功郡王趙德昭。大宋太祖陛下是我的父親。”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
數十年前,大宋宮廷那一場鉅變太過傳奇,即使在座群豪只是綠林草莽,但也都有耳聞。
百年前,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是為“宋太祖”。
而後他與兄弟趙光義平定四海,終於結束了自唐代以來的軍閥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原大部分地區,成就了豐功偉業。
然而太祖皇帝年僅五十歲時,忽然在一個雪夜,於萬歲殿暴斃而亡,當時除了弟弟趙光義外,並無第三者在場。
當日晚間,有人在萬歲殿聽到斧子的聲音,又見到了燭光中趙氏兄弟二人飲酒的影子,因此所有人都懷疑趙光義謀殺了親哥哥,要篡奪皇位,只是無人親眼所見。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燭影斧聲“之謎案。
而後趙光義果然篡位,稱為太宗皇帝。
他將太祖的兩個兒子逼死,又將親弟弟流放,終於掃清了全部繼承人,坐穩了皇位。
趙德昭是太祖次子,因為皇長子早夭,他本應該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但當年太宗登基之後,將他逼得自殺,此事路人皆知。
可群豪之中誰也想不到,眼前的老者居然便是本應死去的皇太子。
難怪他自稱是開封府的對頭,卻又不允許其他人對大宋有任何不敬之辭。
胡士休聞言也是一驚,心想這人若真是趙德昭,此時怕不有一百多歲了,可他看起來精神飽滿,比自己似乎還年輕著不少,難不成此人真的已經成仙得道
他狐疑地問道:
“原來是郡王殿下千歲,不知您老人家找我們來,究竟有何吩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