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盈不足
第133章盈不足
大瀑布的後面,山腹之中。
解決了石門上的三斜求積問題之後,大宋朝探寶隊伍的一行人走在長長的黑暗甬道之中,心中都暗暗納罕:
“在這懸崖峭壁之中,居然別有一番天地,究竟是怎樣鬼斧神工的手段,才能修建出來”
走過了數十丈遠後,辛子秋忽然豎起耳朵,聽見了淙淙流水之聲,清脆透亮。
果然,又往前行了一小段,眾人便來到一條巨大的深澗之旁。
這裡是一處斷崖,離著岸對面足有七八丈之遙。
斷崖
在這大山腹中,居然還有水源,而且是這樣一道深澗,委實令人匪夷所思。
眾人站在崖邊,都有些傻眼,前面無路可走,難道他們來錯了地方
可石門之後的甬路並無分岔,直通此處,想來這裡又是方術士們設下的一道考驗了。
果不其然,在一番探查之下,有人在崖邊的一處草叢中找到了另一座石碑。
上面以戰國時期的魏國文字刻著另外一道算題。
這是一道經典的“盈不足”問題:
“今有人共買物,每人出八錢,盈三錢;每人出七錢,不足四錢。問人數、物價各幾何”
翻譯過來便是:有幾個人一起買東西,若是每個人出八塊錢,買到了東西后還能結餘三塊錢;若是每個人只出七塊錢,則還差四塊錢才能買到東西。求問一共多少人,有多少錢。
這道題目相比之前的兩道算題,就簡單了許多。
放在現代,也就是是小學生的應用題水平。
或者設人數為未知數,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也可。
實際上,“盈不足”算題在中國漢代《九章算術》中已經有過記載,並且已經給出瞭解題術文。
如此粗淺的題目,再不會的話,這幫司天監和國子監的大儒們可真有些沒臉做人了。
果然,幾位學者研究了一番,了點時間便順利做出了答案。
人數為七人,物價為五十三。
這一次,辛子秋沒再出風頭,而是在一旁安靜地看著眾人解題。
他之前已經徹底鎮住了所有人,也達到了自己在司天監開設數學講堂的目的。
再搶著露鋒芒,便有些譁眾取寵,不識好歹了。
畢竟他不能一直留在婆娑世界之中,以後要推廣自己的數學教材,還是要依賴這些學者們的力量,因此既要讓他們佩服,又不能把他們得罪的太狠了。
辛子秋想通了這一層,心裡頗為得意。
哥們兒現在可不再是愣頭青了,這情商,顯然提高了一大截兒。
而他琢磨了人情世故之後,心中也在暗暗思考上古方術士出的這幾道題目,感到十分值得玩味。
第一道金牘上的“物不知數”題,雖然直接解答有些難度,但若是依次將所有數字一個個代進去驗算,只要些時間,最後必然能得到正確答案。
唯一的考驗,便是人的耐心和恆心。
因為沒得出答案之前,誰也不知道是要一直試到一萬,還是一億,還是一百億。
就像國子監的人,了不少時間,試驗到了七千多還沒得到答案,便半途而廢,另尋解法了。
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方術士們最想要刷掉的那一批。
而第二道石門上的幾何題,即便用最笨的方法一點點去測量,也能得出答案,但這種解法對畫圖精度要求很高,需要解題之人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這一關,考驗的大概就是人的細心。
由此可見,方術士們出的算題,並非故意要刁難人,也不是胡亂拼湊的,而是經過精心挑選,極有目的性。
他們選擇的人大概有兩種。
要麼是真正精於術數的天才,比如辛子秋這樣的。
要麼是有恆心毅力,又有細緻耐心的普通人。
當然,這一切猜測的前提,都是假設方術士們確實如玄冥推斷的那樣,是要利用這個墓穴,來篩選出某些人。
順著這個思路,辛子秋看著眼前這一題,卻有些糊塗了。
這“盈不足”題目即使放在古代,也簡單得有點過分,就算沒學過術數的白丁,仔細思考之下,點時間也能得到答案。
那麼這裡的考驗,究竟是什麼呢
……
正在這時,張允意味深長地看了辛子秋一眼,見他對自己等人做出的結果沒有異議,這才走到石碑旁邊,按照最終的答案觸發了上面的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