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111章
同樣一套普普通通的楊家劍法,穆桂英開始了第二次的演練。
這一遍,還是同樣的招數,使出來的威勢卻大不一樣,只見寶劍鋒芒畢露,凌厲如電,不復之前的溫文爾雅,而是如雷霆霹靂一般,摧枯拉朽。
第三遍……
第四遍……
……
沒過多久,穆桂英便將一套楊家劍連著練了七次。
同樣的劍招,每一次卻能變化出截然不同的路數,有的如春蠶之絲,綿綿不斷;有的如錢江大潮,洶湧澎湃;有的如飛燕穿雲,小巧迅捷;有的如高山險峰,古樸雅拙……
她如今地位已高,極少在人前顯露武功,此番指導辛子秋練劍,便引得大廳中眾人都凝神觀看,每個人依照天資不同,都有所收穫。
資質平庸者,看了六七遍,連劍招都只能記住個五六成,其中變化精微之處,卻是一點也看不出來。
如楊金,楊排風這些高手們,卻不止能記熟劍招,還能將各種變化都看得明白,均是暗暗點頭,對穆桂英返璞歸真的絕頂武功讚歎不已。
場中的那個色目人,一直抱著雙臂,眼睛半睜半閉,似乎對一切都毫不在意,唯獨在穆桂英練劍時,瞳孔微微一縮,暗暗吃驚:
“中原人中,竟有如此了不起的高手!”
而辛子秋初時還將每一劍的招數和不同用法默默揣摩,可到了後來,眼前的劍招慢慢模糊起來,留在腦海之中的,只是連綿自然的劍意,他心中似乎漸漸悟到了什麼,既感迷茫,又隱隱有些欣喜。
默記招式和變化,對他這樣過目不忘的天才來說,根本不需要思考,反而是穆桂英劍法中的每一招,都似乎含著劍術的至理,與他所學的八卦劍訣中所述的諸般法門隱然若合符節,兩廂印證之下,其中的奧妙昭然若揭。
辛子秋學劍時間不長,也從沒有人對他詳加指點,因此是一塊璞玉,毫無先入為主的各種約束,對於劍招中的道理領悟的比別人還要多得多,穆桂英的每一招,都令他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痛快之感。
穆桂英打完最後一遍,收招定式,將寶劍歸匣,見到辛子秋呆呆地瞧著她,兩顆墨色眸子如大海般遙遠深邃,眼中光華閃動,似乎有所明悟,滿意地點了點頭。
心想這孩子的悟性比自己想象得還要高出許多,只看了這一會兒,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也不枉她勞心勞力地指點一番。
只聽她繼續總結說道:
“天下沒有無敵的招數,即便是千錘百煉的楊家劍,單拿出來一招一式,終究會被人破解而去。但劍法,又何必要一招一招分開來用”
此話一出,不少人都莫名其妙,劍法不是一招一招來用,那是怎麼用的
可聽在辛子秋耳朵裡,卻不啻於驚天霹雷,又好似醍醐灌頂,甘露降心。
他對上乘劍術的最後一層窗戶紙,就此被捅破了。
不論如何精妙的劍法,只要有招有式,便有跡可循,不論使得再好,也能被人找到弱點,但若是能將離散的招式連貫起來,渾若一體,連綿不斷,便即使有破綻,也能令對手無法攻擊瑕隙。
八卦劍訣中,也有“意如飄旗,氣似雲行,劍若游龍,疾如飄風,意在劍先,節節貫穿”這幾句,說的就是八卦劍運用之時,劍要動起來,一旦停滯,便落了相,會被對手利用和破解。
這個道理,說起來簡單,其實真正能領悟運用到劍法實戰當中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可天才與普通人的差距,便在於此。
辛子秋初聞大道,喜不自勝,對穆桂英傾囊相授的情誼十分感激,抱劍在手,深深施了一禮說道:
“多謝大帥傳劍之恩。”
穆桂英見他這幅表情,便知道他已經領悟到了自己的意思,滿意地點了點頭,露出一個欣賞的笑容說道:
“不必客氣,我講得都是最基本的劍理,你能領會到更深的一層,那是自己的本事。既然學完,那就去和這位貴客演練一番,看看是否真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