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散人 作品

第43章 再遇蘇東坡(第2頁)

譬如他講到此地向南,在不知多少萬里之外,有冰川大陸,上面有黑白色的鳥,名為企鵝,善游水。

又說到遠在西方,有大陸稱為阿非利加洲,有廣袤無際的草原,上面有獅子斑馬,無窮無盡,還有巨大神秘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辛子秋講得唾沫星子橫飛,活靈活現,蘇家兄弟聽得一愣一愣的,連連點頭,不停稱讚辛子秋見多識廣。

正聊著,三人又走到了汴河邊上,上了橋。

蘇軾踩在木製的拱橋之上,不斷嘖嘖感慨,對辛子秋說道:

“子秋兄弟,你可知這虹橋的來歷”

辛子秋搖搖頭,他連這拱橋叫“虹橋”都不知道,何談來歷

蘇軾輕搖摺扇,搖頭晃腦地解釋道:

“此橋結構精巧,造型優美,便是著名的汴梁虹橋。我大宋造橋技術冠絕古今,巧奪天工,這座虹橋更是集大成者。你可發現,這虹橋有何特殊之處”

辛子秋今早走過一次虹橋,可當時光顧著看河裡的浮屍,卻沒顧得上看橋樑結構。

此時他聽了蘇軾發問,便扶著護欄,仔細打量了一下整座拱橋。

他雖不懂建築,可觀察力過人,一下就看出了不同之處:

“這座橋全由木材修建而成,而且沒有橋墩”

確實如他所說,整座拱橋宛若一道彩虹架在兩岸,

正因為如此,虹橋下方寬闊高大,可容大型船隻順利穿行,暢通無阻。

蘇軾點頭道:

“正是,此橋由眾多能工巧匠設計製造,是以無數整根大木料並列鉚接榫合,一體而成。因拱形分擔承重,即使沒有橋墩,容納千人也毫不費力。”

辛子秋看看周圍,這虹橋之上,可容十幾人並肩而行,此時上面行人熙熙攘攘,兩邊還有擺攤賣刀剪五金,雜貨,食品的小商販,不僅感慨中華文明之悠久,智慧之高深。

這可是一千年前的北宋,在沒有重工機械的情況下,能將無數巨大木料於汴河之上一點點搭建而成拱橋,其中工程之浩大,建築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這裡的一切,都展示著千年前的大宋經濟之強盛,工業之發達,遠勝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帝國。

辛子秋站在橋上,憑欄遠望,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