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高山流水(第3頁)
辛子秋雖然不是文科生,但從小就愛讀蘇東坡辛稼軒等人的詩詞,最喜歡其中奔放瀟灑的氣勢,心嚮往之。
而他素知這位大文豪雖然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卻能將自身的苦難化為對美食的追求,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的性情中人。
如今偶遇,相見之下更有種說不清的知音難覓的感覺,覺得此人說話做事都很對他的脾氣,便有心結交。
他學過歷史,知道這三人此次趕考必將得中,便投其所好,提前祝賀道:
“辛子秋祝三位此番金榜提名,進士及第。待三位到了京師之後,小子做東,請三位嚐遍汴梁美食!”
他現在可不再是一文不名的窮鬼了。
剛剛他就跟賈憲打聽過了,不說那好幾斤重的金元寶,光是數百貫的銀票,就可以在汴梁城買座帶管家僕人的大宅子了。
辛子秋從來不是吝嗇的人,現在兜裡有了錢,說話更是有底氣了。
這句話正戳中了蘇軾的心窩子,這位是個徹頭徹尾的吃貨,走到哪裡都要尋找當地美食。
“老饕”這個詞就是他發明的。
此番他父子三人遇劫,也是因為他看到林中松果又大又香,忍不住食指大動,帶著父親和弟弟一路跑到樹林深處,摘松果採松脂,這才導致的。
他一聽辛子秋這般說,頓時來了興趣,問道:
“多謝小郎君吉言,聽聞開封府的桶子雞和生糕是中原一絕,味美絕倫,在下早有心品嚐。他日必當叨擾,不知在哪裡能找到閣下”
辛子秋心中好笑,這位還真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而且還真不客氣,像極了自己,不禁忍俊道:
“甭客氣,你來開封府,找到三將軍,就能找到我啦,到時候想吃什麼,儘管說。”
徐良此時已經在百寶囊之中取出繩索,將身旁的幾個抖若篩糠的劫道賊人捆住,又拿出一張火票,用炭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折了起來。
辛子秋餘光一掃,見他寫的是:“打一頓板子足矣。”
不由得會心一笑,原來這位白眼眉也是個心善的人。
確實,這幾個賊一看就不是慣犯,而且八成幾天都沒吃東西了,也夠可憐的。
徐良將火票遞給蘇軾,囑咐他幾句,便要離開。
辛子秋戀戀不捨,心心念念想和蘇軾再聊幾句,可也知道徐良著急,於是一邊走一邊說道:
“蘇兄,你千萬記得來找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