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菲律賓條約
德國人沒有了青島要塞之後,太平洋上就只有新西蘭島還有點價值了,其他的那些小島完全是雞肋,既然中國產生了興趣,那麼拿來換點東西也不錯,他們很快就同意了,用那些小島換取一批發動機和航空魚雷的實物,然後又簽了一個補充條款,把一批淘汰下來的二手機床和工業設備出口到中國,多多少少又撈回去一些。
被稱為《菲律賓條約》的中美德三邊條約很快就正式簽署,消息傳開之後舉國歡慶,雖然非特殊節日或者政府審批不得聚眾遊行,不過不能遊行啥的可以放鞭炮嘛,大家你來我往的,到處都有人燃放鞭炮,搞得整個城市都到處飄著紙屑。
畢竟滿清入關的數百年以來,簽署了無數割地賠款條約,新中國成立以來,卻通過不斷的修約,把之前的那些權利慢慢拿了回來,這次更是開天闢地的讓別人割地了,雖然條約上還寫著要轉讓技術啥的,但是在民眾看來,那些不就是一堆紙嘛,哪有這麼大一塊領土值錢啊。
政府也適時的退出了一系列的配套宣傳,主要就是以後會利用這一系列的島嶼,修建許多碼頭供船舶停留和補給,沿海地區會水的人家,可以考慮租用政府提供的漁船,去南海地區大量捕魚,有一定財政實力的人家,也可以考慮自己買船出海,這幾年部隊連年擴招,人民的生活也富裕了,魚肉是肯定不愁銷路的,就算一下子賣不掉,也可以做成罐頭,利用鐵路銷往內地。
只要政府部門引導得力,一來可以豐富全國人民的飲食需求,就算是肉罐頭也是肉食啊,總比一年到頭光吃青菜蘿蔔好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助於提高人民幸福指數,畢竟遠洋捕魚時間短見效快,要是搞什麼生豬養殖啥的,沒有個七八年根本見不到成效。
二來的話就是能就近解決軍隊高強度訓練對動物蛋白的需求,省得像現在這樣每個月都要從國外大量進口肉類,價格昂貴不說因為路途遙遠,這個年代連冰箱都沒有,只能進口些肉乾和肉罐頭之類容易保存的品種,和鮮肉相比總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三來的話漁業發展必然會催生出大量適應海上生活的水手,就給海軍以後的發展提供充足的預備兵員,現在海軍招人進來之後,還要先時間讓他們熟悉水性,浪費大量時間在基礎培訓上,新兵訓練週期搞得太長了,要是有新兵都能具備相當不錯的水性的話,自然能夠極大地縮短訓練週期,讓海軍的發展速度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另外一個就是正式推出新的移民法,宣稱只要是中華合法公民,願意服從政府的安排遷移到指定地點,每人都可以依法獲得以厚薄不同十到二十畝的耕地供其耕種,只要連續十年正常耕種並且繳納稅款,就自動歸耕種人所有,這道法令已經推出,就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畢竟中國的老百姓對土地的追求,幾乎已經深深的埋入骨髓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