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引君入甕(第2頁)
林望京看都不看該大臣一眼,只是淡淡道:“呂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倘等到開海貿建海港的消息一出,再去徵地買地,屆時便會出現持有海港用地地契的民眾坐地起價,惡意阻撓,到時就是千頭萬緒都難以釐清,更何談籌建海港?因此,林、蘇兩家只能提前佈局,將官用地以外的四成,竭盡全力拿下十之七八。”
林望京說到最後一句時,這位被稱作呂司的大臣啞口無言了。為何?林望京末句的“官用地以外的四成”一語雙關,言下之意便是,那六成的用地,全是寧王府官有的。那依林望京此策,受益最大的是誰?自然非宇寧王府莫屬。若是呂司還不知好歹地說下去,打的只怕就是寧王的臉。
所以呂司不可能再放肆胡言,胡紹本著維護寧王的心思,也不會放任他繼續胡言。胡紹介入問道:“此法可行。惠道錢莊只分潤海港收費,卻不插手海港運營,於我等有利而無害。但等建海船一事,林副司以為又該用何法?”
“兩者皆同一理。海船為我廣閩郡左右中州大勢之根本,當竭我郡之力,能建盡建,多多益善。然廣閩郡當前赤字高企,餘財無幾,僅可建少數海船,缺口極大。因而只能借錢莊之力。臣以為,可由惠通出資,船舶司代工,合建大量海船。海船歸惠通所有,卻由海貿各商家代管。即有意海貿之世家,可向惠通租賃海船,每年支付租金即可。若之後世家有富餘之資,亦可溢價買斷海船。如此,惠通錢莊有利可圖,我廣閩郡也可解燃眉之急。”
“宏謀不缺,細策亦有。林卿大才!”寧王頷首讚許道。此言有一錘定音之效,蔣覺此前借預算因由生出的疑議頓時煙消雲散。
南安侯平生寡言卻素有急智,此時聽得寧王下此斷言,心下一動,見縫插針道:“殿下英明,依林副司方才之細策,財貨短缺之頑疾可除,大事可期也。然財貨之外,人力匱乏乃為關鍵。大事之下,仍需疏理小事。若行‘南晶北調’一事,則位於最上游的晶礦開採之事不可不察。近年以來,南州之晶礦,因需求較少,庫存積重,開採停滯。若要沿海北上直供京營及北軍,則必然要大舉人力,方可大行開採。財貨之缺惠通錢莊或可解,可人力之缺,縱然巧婦,亦難為無米之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