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辣椒精 作品

第九百五十章 解決和陛下之間的矛盾(第2頁)

 

    這無疑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幾乎有肉眼可見的失敗,但這種事確實能快速緩和朝廷內部不和的氣息。
 

    新帝這是一種極為模糊的表態。
 

    對主戰派來說,新帝終於開始對兇國下手,但凡探查到兇國地形、人情、風俗、軍需、部落動向等相關,這必然能形成戰利條件。
 

    對主守派系來說,出使兇國只涉及寥寥數百人,並不會抽調漢國後方,也無法動搖到戰爭體系。
 

    對主和派系來說,使團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這都難於激起兇國和聖地大動干戈。
 

    “陛下似乎比我們想象中要更適應帝王這個位置,但他徵用申培此事依舊過於冒進冒進”
 

    新帝的手段已經頗有幾分相似於景帝,或景帝交託,或新帝自身能力。
 

    而新帝徵調儒家進駐朝廷的事也開始讓董仲舒反向思考。
 

    如果新帝這種行為不屬於冒進,那新帝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他借儒家的力將朝廷一批人弄下去是必然,但拿什麼來鉗制申培”
 

    得益於舉薦制度,各地可以舉薦賢才到長安城做官,但舉薦制的弊端也很明顯。
 

    譬如申培作為儒家宗師,門下弟子上千,入駐朝廷必然帶來層層舉薦,從而推動一次官員的大換血。
 

    只要替換的人數甚多,這就會架空很多上位者的權利,讓人行事時不得不提前與申培溝通,甚至於帝王都需如此。
 

    這無疑是一種大忌。
 

    秦王朝時就有過相應的教訓,而漢王朝建國以來也不乏小心謹慎處理著各家學派的關係,也儘量隔絕結黨營私。
 

    新帝此舉無疑極為冒進,甚至於是屬於冒失。
 

    但新帝安排張騫等使團出使兇國,這其中的手段又顯得老練。
 

    “難道他是拿申培與皇家唱對臺戲”
 

    如果拿儒家壓制各大學派,董仲舒覺得事情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行。
 

    結合了朝廷勢力的儒家足以鎮壓各大學派,也能在各類鎮壓事件中不斷獲取好處。
 

    儒家成為百家之首幾乎可見,但若這種事情拐個彎,讓儒家參與皇室內部爭鬥,這種事情的後果難言。
 

    “如果他城府真有這麼深,我等行事只怕是還要更謹慎一些”
 

    董仲舒管不著申培的後果會如何,但他和張學舟謀劃在宥等學說,修行運術必然和新帝形成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