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洲大地皆起劍(第2頁)
故而對於劍。
劉羨陽早已是此道行家。
不談修為境界,只說眼界之高,眼界之廣,興許比起許多北俱蘆洲的劍仙,猶有過之。
劉羨陽輕輕收劍歸鞘。
這把劍。
他從沒在夢中親眼見過。
但是那份感覺,似乎在一座最大的古戰場遺址上,清晰感受過,置身其中,都會讓劉羨陽步履蹣跚,只覺得天地變重了幾分。
至於此劍到底是不是那把,不好說,興許是仿造得精妙,便帶了那麼一點“劍意”。
張山峰重新背好那把真武古劍,再一轉頭,卻發現那個高大年輕人,似乎很傷感。
張山峰有些疑惑,為何聽聞自己家鄉最要好的朋友,明明如此出息了,還是一個不改初心的好人,劉羨陽的傷感,會多於高興?
劉羨陽雙手握拳撐在膝蓋上,眺望遠方,輕聲道:“你與陳平安認識得比我晚,所以你可能不會知道,那個傢伙,這輩子最大的希望,是平平安安的,就只是這樣,膽子最小了,最怕有病有災殃。但是最早的時候,他又是最不怕天地間有鬼的一個人,你說怪不怪?那會兒,好像他覺得自己反正已經很努力活著了,如果還是要死,問心無愧,反正死了,說不定就會與人在別處重逢。”
劉羨陽呢喃道:“所以你認識的陳平安,變得那麼小心謹慎,一定是他找到了絕對不可以死的理由,你會覺得這種改變,有什麼不好呢?我也覺得很好,但是我知道這對他來說,會活得很累。我們認識的時候,除了我,沒有人知道他到底為了泥瓶巷一戶有恩於他的娘倆,做了多少的事情,付出了多少的心思,承受了多少委屈。”
劉羨陽笑了笑,“我這輩子就只見過他兩次哭鼻子,最後一次,是我快要死的時候。第一次,很早了,是我跟他一起當龍窯學徒的時候,聽到了杏花巷那邊傳來的一些風言風語,罵那泥瓶巷婦人與他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我大半夜起床,沒見著他,出了門,才看到他端了條板凳坐在門外,滿臉淚水。”
“我蹲在他身邊,知道了事情經過後,我從小心就大,對於市井坊間那點腌臢事,從來沒心沒肺的,一開始還當個樂子看待來著,便笑著問他,到底有沒有這檔子好事。他當時哭得已經半點心氣都沒有了,便沒有理我。所以我知道,那個時候,他是真的傷透心了。這才沒繼續開他的玩笑。我不會安慰人,就只好陪著他。最後是他自己想通了。跟我說,顧璨他們家的恩情,是要還一輩子都還不完的,以後再為他們娘倆做事情,他一定要更加用心了,總不能讓人嚼舌頭說閒話,不能只顧著自己心裡邊好受,任何事情都不管不顧就做了,到最後,最不好受的,只會是顧璨和他孃親。”
劉羨陽後仰倒地,腦袋枕在雙手之上,說道:“其實我當時很想告訴他,有沒有可能,顧璨他孃親其實根本就不介意那點閒言碎語,是你陳平安自己一個人躲這兒瞎琢磨,所以想多了?不過到最後,這種話,我都沒說出口,因為不捨得。不捨得當下的那個陳平安,有任何的變化。我害怕說了,陳平安開竅了,對我劉羨陽就再沒那麼好了,這些都是我當時的私心,因為我當時就知道,今天對顧璨沒那麼好了,明天自然會對我劉羨陽也少一些好了。可是當我走一個洲走到這裡,這麼多年過去後,所以我現在很後悔,不該讓陳平安一直是那個陳平安,他應該多為自己想一想的,為什麼一輩子都為別人活著?憑什麼?就憑陳平安是陳平安?”
黃昏之中,江畔石崖,清風拂面。
今夜應該還會是那明月在天。
張山峰沉默許久,小聲問道:“什麼時候回家鄉看看?”
劉羨陽躺在那邊,閉上眼睛,“爭取早一點,最短十年吧。”
張山峰感慨道:“是要早一些回去。書上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我們修道之人,其實很難,山上不知寒暑,好像幾個眨眼功夫,再回去家鄉,又能剩下什麼呢?又可以與誰炫耀什麼呢?哪怕是家族猶在,還有子孫,又能多說些什麼?”
劉羨陽說道:“我對家鄉沒什麼感情,回去不是為了像誰證明什麼,所以返回寶瓶洲,第一個要去的地方,不是那座小鎮,第一個想要要見到的人,也不是陳平安。”
張山峰轉頭望去,“有心結?”
劉羨陽依舊閉著眼睛,微笑道:“死結唯有死解。”
劉羨陽睜開眼,猛然坐起身,“到了寶瓶洲,挑一箇中秋團圓夜,我劉羨陽要夢中問劍正陽山!”
張山峰輕聲問道:“不等陳平安一起?”
劉羨陽雙手環胸,大笑道:“別忘了,一直是我劉羨陽照顧陳平安!”
不過劉羨陽也沒忘記。
其實從兩人認識第一天起,就是陳平安在那條泥瓶巷救了他劉羨陽。
張山峰沒覺得劉羨陽在說什麼大話。
因為陳平安當年多有唸叨,有個叫劉羨陽的傢伙,照顧他了很多,也教會他很多。
唯獨最要好朋友的兩人,關於他們少年時的相逢與離別,陳平安一字未提。
劉羨陽突然轉頭望去東北方向。
心有所動。
劉羨陽突然說道:“我得睡會兒。”
張山峰有些無奈,跟自己師父挺像啊。
遠處。
一襲儒衫與一襲道袍,兩位老人同時感嘆一聲。
尤其是火龍真人更是感傷。
因為當初那個遠遊倒懸山之前拜訪趴地峰的老友,是第一個戰死在劍氣長城南方的北俱蘆洲劍仙。
如今北俱蘆洲得知消息後,才會有此動靜。
這是北俱蘆洲代代傳承的古老傳統。
舉洲祭劍。
劍氣沖天。
天下皆知。
————
芙蕖國那座小山頭之上,陳平安安安靜靜待了三天,既練拳也修行。
關於修道之人的吐納一事,陳平安從未如此專心致志,盤腿一坐,便可全然忘我。
時辰一到,劉景龍的那座可以抵禦元嬰三次攻伐的符陣,便自行消散。
這些動靜才讓陳平安睜開眼。
先前陳平安就已經脫掉了那件黑色法袍,換上了一襲普通青衫,陳平安背起竹箱,又取出了那根普普通通的青竹行山杖,走下山去。
再次像那負笈遊學的青衫讀書人。
下五境修士的清淨修行,除了煉化天地靈氣收入自身小天地的“洞天福地”之外,亦可堅韌筋骨,異於常人,躋身了洞府境,便可筋骨堅重,腴瑩如青玉,道力所至,具見於此。躋身了金丹境後,更進一步,筋骨與脈絡一起,有了“金枝玉葉”的氣象,氣府內外,便有云霞瀰漫,經久不散,尤其是躋身元嬰之後,如在關鍵竅穴,開闢出人身小洞天,將那些凝練如金丹汁液的天地靈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孕育出一尊與自身大道相合的元嬰小人兒,這便是上五境修士陽神身外身的根本,只不過與那金丹差不多,各有品秩高低。
這便是練氣士的根骨與資質。
所謂修道之人的根骨,便是人身小天地,承載靈氣的器物,到底有多大。
至於資質,則是走上修行之路後,可以決定練氣士能否躋身地仙,以及金丹、元嬰的品秩有多好。練氣士修行的快慢,會出現天壤之別的差距。
而性情一事,即是修心,最是虛無縹緲,卻往往在關鍵時刻會掉鏈子,也會莫名成事。例如當初宮柳島劉老成,何等心志堅毅,可偏偏是那情愛而生的一點心魔,就差點讓這位寶瓶洲唯一的上五境野修早早身死道消。藕花福地的陸舫,更是為情所困,一甲子之內,姜尚真化名的周肥,為他那般護道,依舊未能徹底打開心結。
再看姜尚真,似乎明明沾染更多情愛泥濘,卻半點無此心魔作祟。
皆是性情各異使然。
至於機緣一事,則苦求不得,看似只能靠命。
當初神誥宗的賀小涼,桐葉洲太平山的黃庭,當然還有跟陳平安很熟悉的李槐,就都屬於命好到不講道理的那種人。
如今陳平安煉化成功兩件本命物,水府水字印與大驪五色土,營造出山水相依的大好格局。
修行一事,便快了許多。
靈氣的汲取與煉化,愈發迅速且穩固。
所以可以說,只要陳平安願意尋求一處山清水秀的靈氣之地,哪怕留在小山頭原地不動,就這麼一直枯坐下去,日夜皆修行,其實都在增長修為和境界。
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越是修道天才,越不可能常年在山下廝混,除非是遇到了瓶頸,才會下山走一遭,靜極思動,才會在研習仙家術法之外修心,梳理心路脈絡,以免誤入歧途,撞壁而不自知。許多不可逾越的關隘,極其玄妙,興許挪開一步,就是別有洞天,興許需要神遊天地間,看似繞行千萬裡,才可以厚積薄發,靈犀一動,便一舉破開瓶頸,關隘不再是關隘。
對於一般修士來說,第三境是一道不大不小的關隘,被山上稱為“留人境”。
不過這種說法,在傳承有序的宗字頭仙家,從來是無稽之談。
這就是為什麼山澤野修那麼羨慕譜牒仙師的緣故。
他們要磕碰到頭破血流也未必能找出前行道路的三境難關,對於大仙家子弟而言,根本就是舉手抬掌觀手紋,條條道路,纖毫畢現。
而陳平安的三境,就是山澤野修的三境。
因為關於修行一事,好像從來沒有人給出任何具體的指點。
早先是長生橋斷且碎,聊這個,沒意義。
後來是背劍練拳,用心專一。
之前在綠鶯國龍頭渡,名為翠鳥的仙家客棧那邊,劉景龍其實有細細說過下五境修行的關鍵,不過畢竟雙方不同門不同脈,齊景龍又礙於山上規矩和忌諱,不可能探究陳平安的各大氣府狀況,針對陳平安一一指路,所以說許多劉景龍的傳道解惑,對於剛剛步入練氣士三境的陳平安,還是粗略的以後事,不是當下的細緻事。可即便如此,齊景龍的那些說法,依舊是當之無愧的金玉良言。
因為註定無錯。
這需要齊景龍站在山上極高處,才能夠說得明白透徹。
陳平安當然會牢牢記在心頭。
這不就喝上了劉景龍留下的那壺酒,小口慢飲,打算最少留個半壺。
煉化初一十五,還是難熬。
如今體魄傷勢遠未痊癒,所以陳平安走得愈發緩慢和小心。
不過當陳平安臨近鹿韭郡邊境的時候,有所察覺。
只是依舊假裝不知道罷了。
處理這類被盯梢的事情,陳平安不敢說自己有多熟稔高明,但是在同齡人當中,應該不不會太多。
早一些,有書簡湖元嬰修士李芙蕖的暗中跟隨,就被陳平安察早早覺到異樣,後來與北俱蘆洲京觀城高承的相互算計,再到那第二撥割鹿山刺客。
何況當下這名鬼鬼祟祟的刺客,也確實算不得修為多高,並且自認為隱蔽而已,不過對方耐心極好,好幾次看似機會大好的處境,都忍住沒有出手。
陳平安便由著那名刺客幫自己“護道”了。
鹿韭郡是那山上偶遇落魄書生魯敦的家鄉。
不過陳平安沒打算去他家拜訪,因為就算有此心思,也未必找得到人。
一個身邊書童不姓魯而姓周的讀書人,可能是防人之心不可無,沒有告訴陳平安真正的姓氏。
但是陳平安覺得這才是對的。
真正的與人坦誠相見,從來不只在言語上袒露心扉。
交淺言深,隨隨便便拋卻真心,很容易自誤。
連自己都不對自己負責,如何對這個世道和他人負責,然後給予真正的善意?
可道理是這般道理,世道變得處處真心待人也有錯,終究是不太好。
陳平安在途徑小鎮卻繞行,不打算與那個刺客糾纏不休下去了。
所以在一處僻靜道路上,身形驟然消逝,出現在那個趴在蘆葦叢當中的刺客身旁,陳平安站在一株蘆葦之巔,身形隨風隨蘆葦一起飄蕩,悄無聲息,低頭望去,應該還是個少年,身穿黑袍,面覆雪白麵具,割鹿山修士無疑。只不過這才是最值得玩味的地方,這位割鹿山少年刺客,這一路隱匿潛行跟隨他陳平安,十分辛苦了,要麼齊景龍沒找到人,或是道理難講通,割鹿山其實出動了上五境修士來刺殺自己,要麼就是齊景龍與對方徹底講明白了道理,割鹿山選擇遵守另外一個更大的規矩,即便僱主不同,對一人出手三次,從此之後,哪怕另外有人找到割鹿山,願意砸下一座金山銀山,都不會對那人展開刺殺。
若是如此。
齊景龍為何一直沒有露面?
陳平安想了想,開口說道:“人都不見了,不著急?”
那割鹿山刺客動作僵硬,轉過頭,看著身邊那個站在蘆葦上的青衫客。
不是他不想逃,可是直覺告訴他,逃就會死,呆在原地,還有一線生機。
他坐起身,摘下面具,“我與那姓劉的,有過約定,只要被你發現了行蹤,就算我刺殺失敗了,以後就要跟隨他修行,喊他師父,所以你可別殺我。”
陳平安問道:“那他人呢?”
少年搖頭道:“他要我告訴你,他要先走一趟大篆京城,晚點回來找我們。”
少年說到這裡,一拳砸在地上,憋屈道:“這是我第一次下山刺殺!”
陳平安飄然落地,率先走出蘆葦蕩,以行山杖開路。
那少年猶豫了一下,最後一咬牙,丟掉了那面具,跟在那青衫人身後,一起走到路上。
陳平安放緩腳步,少年瞥了眼,硬著頭皮跟上,一起並肩而行。
關於這位刺殺對象,先前在割鹿山內部其實是有些傳聞的,他作為割鹿山重點栽培的殺手,又從小跟在割鹿山山主身邊長大,才有機會曉得一些內幕。
總之別看這傢伙瞅著脾氣好,比讀書人還讀書人,可山主師父卻在割鹿山第一次穩操勝券的刺殺失敗、結果很快又有人出錢僱傭山頭刺客後,山主就曾經親口告訴少年,這會兒他身邊這個傢伙,是一個很會惹麻煩、又很擅長解決麻煩的厲害角色。
劉羨陽早已是此道行家。
不談修為境界,只說眼界之高,眼界之廣,興許比起許多北俱蘆洲的劍仙,猶有過之。
劉羨陽輕輕收劍歸鞘。
這把劍。
他從沒在夢中親眼見過。
但是那份感覺,似乎在一座最大的古戰場遺址上,清晰感受過,置身其中,都會讓劉羨陽步履蹣跚,只覺得天地變重了幾分。
至於此劍到底是不是那把,不好說,興許是仿造得精妙,便帶了那麼一點“劍意”。
張山峰重新背好那把真武古劍,再一轉頭,卻發現那個高大年輕人,似乎很傷感。
張山峰有些疑惑,為何聽聞自己家鄉最要好的朋友,明明如此出息了,還是一個不改初心的好人,劉羨陽的傷感,會多於高興?
劉羨陽雙手握拳撐在膝蓋上,眺望遠方,輕聲道:“你與陳平安認識得比我晚,所以你可能不會知道,那個傢伙,這輩子最大的希望,是平平安安的,就只是這樣,膽子最小了,最怕有病有災殃。但是最早的時候,他又是最不怕天地間有鬼的一個人,你說怪不怪?那會兒,好像他覺得自己反正已經很努力活著了,如果還是要死,問心無愧,反正死了,說不定就會與人在別處重逢。”
劉羨陽呢喃道:“所以你認識的陳平安,變得那麼小心謹慎,一定是他找到了絕對不可以死的理由,你會覺得這種改變,有什麼不好呢?我也覺得很好,但是我知道這對他來說,會活得很累。我們認識的時候,除了我,沒有人知道他到底為了泥瓶巷一戶有恩於他的娘倆,做了多少的事情,付出了多少的心思,承受了多少委屈。”
劉羨陽笑了笑,“我這輩子就只見過他兩次哭鼻子,最後一次,是我快要死的時候。第一次,很早了,是我跟他一起當龍窯學徒的時候,聽到了杏花巷那邊傳來的一些風言風語,罵那泥瓶巷婦人與他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我大半夜起床,沒見著他,出了門,才看到他端了條板凳坐在門外,滿臉淚水。”
“我蹲在他身邊,知道了事情經過後,我從小心就大,對於市井坊間那點腌臢事,從來沒心沒肺的,一開始還當個樂子看待來著,便笑著問他,到底有沒有這檔子好事。他當時哭得已經半點心氣都沒有了,便沒有理我。所以我知道,那個時候,他是真的傷透心了。這才沒繼續開他的玩笑。我不會安慰人,就只好陪著他。最後是他自己想通了。跟我說,顧璨他們家的恩情,是要還一輩子都還不完的,以後再為他們娘倆做事情,他一定要更加用心了,總不能讓人嚼舌頭說閒話,不能只顧著自己心裡邊好受,任何事情都不管不顧就做了,到最後,最不好受的,只會是顧璨和他孃親。”
劉羨陽後仰倒地,腦袋枕在雙手之上,說道:“其實我當時很想告訴他,有沒有可能,顧璨他孃親其實根本就不介意那點閒言碎語,是你陳平安自己一個人躲這兒瞎琢磨,所以想多了?不過到最後,這種話,我都沒說出口,因為不捨得。不捨得當下的那個陳平安,有任何的變化。我害怕說了,陳平安開竅了,對我劉羨陽就再沒那麼好了,這些都是我當時的私心,因為我當時就知道,今天對顧璨沒那麼好了,明天自然會對我劉羨陽也少一些好了。可是當我走一個洲走到這裡,這麼多年過去後,所以我現在很後悔,不該讓陳平安一直是那個陳平安,他應該多為自己想一想的,為什麼一輩子都為別人活著?憑什麼?就憑陳平安是陳平安?”
黃昏之中,江畔石崖,清風拂面。
今夜應該還會是那明月在天。
張山峰沉默許久,小聲問道:“什麼時候回家鄉看看?”
劉羨陽躺在那邊,閉上眼睛,“爭取早一點,最短十年吧。”
張山峰感慨道:“是要早一些回去。書上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我們修道之人,其實很難,山上不知寒暑,好像幾個眨眼功夫,再回去家鄉,又能剩下什麼呢?又可以與誰炫耀什麼呢?哪怕是家族猶在,還有子孫,又能多說些什麼?”
劉羨陽說道:“我對家鄉沒什麼感情,回去不是為了像誰證明什麼,所以返回寶瓶洲,第一個要去的地方,不是那座小鎮,第一個想要要見到的人,也不是陳平安。”
張山峰轉頭望去,“有心結?”
劉羨陽依舊閉著眼睛,微笑道:“死結唯有死解。”
劉羨陽睜開眼,猛然坐起身,“到了寶瓶洲,挑一箇中秋團圓夜,我劉羨陽要夢中問劍正陽山!”
張山峰輕聲問道:“不等陳平安一起?”
劉羨陽雙手環胸,大笑道:“別忘了,一直是我劉羨陽照顧陳平安!”
不過劉羨陽也沒忘記。
其實從兩人認識第一天起,就是陳平安在那條泥瓶巷救了他劉羨陽。
張山峰沒覺得劉羨陽在說什麼大話。
因為陳平安當年多有唸叨,有個叫劉羨陽的傢伙,照顧他了很多,也教會他很多。
唯獨最要好朋友的兩人,關於他們少年時的相逢與離別,陳平安一字未提。
劉羨陽突然轉頭望去東北方向。
心有所動。
劉羨陽突然說道:“我得睡會兒。”
張山峰有些無奈,跟自己師父挺像啊。
遠處。
一襲儒衫與一襲道袍,兩位老人同時感嘆一聲。
尤其是火龍真人更是感傷。
因為當初那個遠遊倒懸山之前拜訪趴地峰的老友,是第一個戰死在劍氣長城南方的北俱蘆洲劍仙。
如今北俱蘆洲得知消息後,才會有此動靜。
這是北俱蘆洲代代傳承的古老傳統。
舉洲祭劍。
劍氣沖天。
天下皆知。
————
芙蕖國那座小山頭之上,陳平安安安靜靜待了三天,既練拳也修行。
關於修道之人的吐納一事,陳平安從未如此專心致志,盤腿一坐,便可全然忘我。
時辰一到,劉景龍的那座可以抵禦元嬰三次攻伐的符陣,便自行消散。
這些動靜才讓陳平安睜開眼。
先前陳平安就已經脫掉了那件黑色法袍,換上了一襲普通青衫,陳平安背起竹箱,又取出了那根普普通通的青竹行山杖,走下山去。
再次像那負笈遊學的青衫讀書人。
下五境修士的清淨修行,除了煉化天地靈氣收入自身小天地的“洞天福地”之外,亦可堅韌筋骨,異於常人,躋身了洞府境,便可筋骨堅重,腴瑩如青玉,道力所至,具見於此。躋身了金丹境後,更進一步,筋骨與脈絡一起,有了“金枝玉葉”的氣象,氣府內外,便有云霞瀰漫,經久不散,尤其是躋身元嬰之後,如在關鍵竅穴,開闢出人身小洞天,將那些凝練如金丹汁液的天地靈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孕育出一尊與自身大道相合的元嬰小人兒,這便是上五境修士陽神身外身的根本,只不過與那金丹差不多,各有品秩高低。
這便是練氣士的根骨與資質。
所謂修道之人的根骨,便是人身小天地,承載靈氣的器物,到底有多大。
至於資質,則是走上修行之路後,可以決定練氣士能否躋身地仙,以及金丹、元嬰的品秩有多好。練氣士修行的快慢,會出現天壤之別的差距。
而性情一事,即是修心,最是虛無縹緲,卻往往在關鍵時刻會掉鏈子,也會莫名成事。例如當初宮柳島劉老成,何等心志堅毅,可偏偏是那情愛而生的一點心魔,就差點讓這位寶瓶洲唯一的上五境野修早早身死道消。藕花福地的陸舫,更是為情所困,一甲子之內,姜尚真化名的周肥,為他那般護道,依舊未能徹底打開心結。
再看姜尚真,似乎明明沾染更多情愛泥濘,卻半點無此心魔作祟。
皆是性情各異使然。
至於機緣一事,則苦求不得,看似只能靠命。
當初神誥宗的賀小涼,桐葉洲太平山的黃庭,當然還有跟陳平安很熟悉的李槐,就都屬於命好到不講道理的那種人。
如今陳平安煉化成功兩件本命物,水府水字印與大驪五色土,營造出山水相依的大好格局。
修行一事,便快了許多。
靈氣的汲取與煉化,愈發迅速且穩固。
所以可以說,只要陳平安願意尋求一處山清水秀的靈氣之地,哪怕留在小山頭原地不動,就這麼一直枯坐下去,日夜皆修行,其實都在增長修為和境界。
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越是修道天才,越不可能常年在山下廝混,除非是遇到了瓶頸,才會下山走一遭,靜極思動,才會在研習仙家術法之外修心,梳理心路脈絡,以免誤入歧途,撞壁而不自知。許多不可逾越的關隘,極其玄妙,興許挪開一步,就是別有洞天,興許需要神遊天地間,看似繞行千萬裡,才可以厚積薄發,靈犀一動,便一舉破開瓶頸,關隘不再是關隘。
對於一般修士來說,第三境是一道不大不小的關隘,被山上稱為“留人境”。
不過這種說法,在傳承有序的宗字頭仙家,從來是無稽之談。
這就是為什麼山澤野修那麼羨慕譜牒仙師的緣故。
他們要磕碰到頭破血流也未必能找出前行道路的三境難關,對於大仙家子弟而言,根本就是舉手抬掌觀手紋,條條道路,纖毫畢現。
而陳平安的三境,就是山澤野修的三境。
因為關於修行一事,好像從來沒有人給出任何具體的指點。
早先是長生橋斷且碎,聊這個,沒意義。
後來是背劍練拳,用心專一。
之前在綠鶯國龍頭渡,名為翠鳥的仙家客棧那邊,劉景龍其實有細細說過下五境修行的關鍵,不過畢竟雙方不同門不同脈,齊景龍又礙於山上規矩和忌諱,不可能探究陳平安的各大氣府狀況,針對陳平安一一指路,所以說許多劉景龍的傳道解惑,對於剛剛步入練氣士三境的陳平安,還是粗略的以後事,不是當下的細緻事。可即便如此,齊景龍的那些說法,依舊是當之無愧的金玉良言。
因為註定無錯。
這需要齊景龍站在山上極高處,才能夠說得明白透徹。
陳平安當然會牢牢記在心頭。
這不就喝上了劉景龍留下的那壺酒,小口慢飲,打算最少留個半壺。
煉化初一十五,還是難熬。
如今體魄傷勢遠未痊癒,所以陳平安走得愈發緩慢和小心。
不過當陳平安臨近鹿韭郡邊境的時候,有所察覺。
只是依舊假裝不知道罷了。
處理這類被盯梢的事情,陳平安不敢說自己有多熟稔高明,但是在同齡人當中,應該不不會太多。
早一些,有書簡湖元嬰修士李芙蕖的暗中跟隨,就被陳平安察早早覺到異樣,後來與北俱蘆洲京觀城高承的相互算計,再到那第二撥割鹿山刺客。
何況當下這名鬼鬼祟祟的刺客,也確實算不得修為多高,並且自認為隱蔽而已,不過對方耐心極好,好幾次看似機會大好的處境,都忍住沒有出手。
陳平安便由著那名刺客幫自己“護道”了。
鹿韭郡是那山上偶遇落魄書生魯敦的家鄉。
不過陳平安沒打算去他家拜訪,因為就算有此心思,也未必找得到人。
一個身邊書童不姓魯而姓周的讀書人,可能是防人之心不可無,沒有告訴陳平安真正的姓氏。
但是陳平安覺得這才是對的。
真正的與人坦誠相見,從來不只在言語上袒露心扉。
交淺言深,隨隨便便拋卻真心,很容易自誤。
連自己都不對自己負責,如何對這個世道和他人負責,然後給予真正的善意?
可道理是這般道理,世道變得處處真心待人也有錯,終究是不太好。
陳平安在途徑小鎮卻繞行,不打算與那個刺客糾纏不休下去了。
所以在一處僻靜道路上,身形驟然消逝,出現在那個趴在蘆葦叢當中的刺客身旁,陳平安站在一株蘆葦之巔,身形隨風隨蘆葦一起飄蕩,悄無聲息,低頭望去,應該還是個少年,身穿黑袍,面覆雪白麵具,割鹿山修士無疑。只不過這才是最值得玩味的地方,這位割鹿山少年刺客,這一路隱匿潛行跟隨他陳平安,十分辛苦了,要麼齊景龍沒找到人,或是道理難講通,割鹿山其實出動了上五境修士來刺殺自己,要麼就是齊景龍與對方徹底講明白了道理,割鹿山選擇遵守另外一個更大的規矩,即便僱主不同,對一人出手三次,從此之後,哪怕另外有人找到割鹿山,願意砸下一座金山銀山,都不會對那人展開刺殺。
若是如此。
齊景龍為何一直沒有露面?
陳平安想了想,開口說道:“人都不見了,不著急?”
那割鹿山刺客動作僵硬,轉過頭,看著身邊那個站在蘆葦上的青衫客。
不是他不想逃,可是直覺告訴他,逃就會死,呆在原地,還有一線生機。
他坐起身,摘下面具,“我與那姓劉的,有過約定,只要被你發現了行蹤,就算我刺殺失敗了,以後就要跟隨他修行,喊他師父,所以你可別殺我。”
陳平安問道:“那他人呢?”
少年搖頭道:“他要我告訴你,他要先走一趟大篆京城,晚點回來找我們。”
少年說到這裡,一拳砸在地上,憋屈道:“這是我第一次下山刺殺!”
陳平安飄然落地,率先走出蘆葦蕩,以行山杖開路。
那少年猶豫了一下,最後一咬牙,丟掉了那面具,跟在那青衫人身後,一起走到路上。
陳平安放緩腳步,少年瞥了眼,硬著頭皮跟上,一起並肩而行。
關於這位刺殺對象,先前在割鹿山內部其實是有些傳聞的,他作為割鹿山重點栽培的殺手,又從小跟在割鹿山山主身邊長大,才有機會曉得一些內幕。
總之別看這傢伙瞅著脾氣好,比讀書人還讀書人,可山主師父卻在割鹿山第一次穩操勝券的刺殺失敗、結果很快又有人出錢僱傭山頭刺客後,山主就曾經親口告訴少年,這會兒他身邊這個傢伙,是一個很會惹麻煩、又很擅長解決麻煩的厲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