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 作品

第五百四十八章 青衣造船廠(第2頁)

  這也是未來黃埔航運集團需要的主要船型,標準載貨量二十萬噸基本上已經能夠滿足黃埔航運集團的需要。

  在青衣造船廠的會議上,李建輝出聲道:“儘管目前我們造船廠這兩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公司記錄,標準載貨量噸位也從曾經的幾千噸提升到了五萬噸。

  但我們應該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們距離世界一流造船廠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而且在海洋運輸上面,載貨量噸位依舊太小,遠遠無法滿足黃埔航運集團的需要。

  這個時候還不是大家能夠放鬆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再接再厲,儘快讓我們造船廠能夠建造出載貨量超過十萬噸的散裝船以及集裝箱船出來。

  我們管理層也要積極行動,趁著歐美經濟依舊還處於疲軟的時候,儘可能引進船廠需要的技術和人才。”

  谷毿</span>其實造船廠這邊要說提升載貨量噸位也不是太難,畢竟船的核心動力設備是靠買的,限制他們主要還是經驗。

  儘管引進了不少人才和技術,但青衣造船廠造船方面技術經驗實在太過於匱乏,在李建輝接手之前的很多年裡,造船廠幾乎就是一個修船廠。

  也就李建輝接手之後,船廠才重新拾起了造船項目,儘管有著李建輝不缺錢般的生拉硬拽,但還是無法在短期之內趕上世界一流造船廠。

  不管是之前載貨量兩萬噸級和現在的五萬噸級,都只是青衣造船廠試驗而已,在其無法建造載貨量達到二十萬噸之前,青衣造船廠不可能獲得大量訂單。

  黃埔航運集團總裁林豐運寶曾經就向李建輝提議收購英倫的造船廠,只可惜結果並不理想,倒不是政府不願意對其私有化,而是因為這家造船廠涉及軍工,直接被玫瑰財團給截胡了,畢竟相對欣建系,英倫政府還是更加相信自己人。

  李建輝也不是隻畫餅的政客,在會議結束的時候,李建輝還是讓親衣造船廠這邊做好獎勵方案,並且在這個月內提交集團,在下個月發工資之時,這些技術人員獎金將一同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