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51/51160/26435849.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二戰之我的澳洲天際線-第232章 劍指(5)(第2頁),德帆,月如中文
德帆 作品

第232章 劍指(5)(第2頁)

所以這個荷蘭闊佬的水稻田農場的配有數十個配槍“保安”的事情並未引起荷屬東印度殖民政府的懷疑,甚至還時不時給予一些關照,畢竟這可是自己到不能自己的自己人了。

巴達維亞郊外人少,不止他們一等公民荷蘭人少,東印度土著人也少,因為東印度土著人都比較懶,大部分都是好吃懶做的主,郊外基本上有主的稻田果園,都被各自的主人給圍成一個個的農場,並且這些農場主很不歡迎那些好吃懶做的人,基本上不會招土著人做工。

他們基本都是招華裔日裔這些東亞人農民來做工,他們可比本地土著勤快多了。

至於土著們在哪裡幹活謀生?自然是在西郊和東郊了。

整個爪哇島,至少是巴達維亞這一塊地方,水都是從南往北流的,就是說,南邊是水的上游,水資源一直很充足。

當時的農業沒有如今的什麼精確控制灌溉技術,用水量是很大的,特別是水稻,直接就是漫灌,很是浪費。

雖說爪哇島水資源也比較豐富,但到底是赤道地區,雨熱同期,蒸發量也大,比較典型的熱帶雨林季風性氣候,在4月到11月之間的漫長東南季風期,雨來的很快去的也很快,河流水量會有所減少。

這也就導致了到7,8月的時候巴達維亞下游地區的農業會出現一陣用水緊張的局面,從而引發某些暴力爭鬥事件。

所以像荷蘭籍歐美籍的那些有錢人買農場都是挑上游,又看起來比下游有更多火山灰增肥的那些土地,久而久之,巴達維亞和茂物之間連著的這一大片稻田,基本都不是土著人所擁有的。

果樹的話,巴達維亞附近只有香蕉芒果之類的蕉園芒果園,除此之外只有一大片的橡膠樹和茶園,椰子都比較少見。

再者,哪怕當地土著集中在西郊和東郊種田,日子過得很是困苦,也可以說是極差吧。

除去不能擁有最肥沃的土地外,剩下的不怎麼好的土地也算是比較肥沃的,但是這些土地上必須留出20%來種植經濟作物,比如咖啡豆,甘蔗,茶葉,菸草,靛藍(一種天然染料,只有亞洲出產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