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帆 作品
第226章 縮影(上)(第3頁)
cac在知曉他的身份後非常高興,馬上安排了他的老長官個齊爾曼通話,齊爾曼最終也是在老長官的極力邀請下上了cac的船,負責管理和各個合作的歐洲飛機公司的相關事宜和客串培訓飛機教練。
在摩羯宮號正式可以進行甲板起降的時候,福克斯來到cac要人,對方推薦了齊爾曼,此時的齊爾曼,已經會說一口頗為流利的粵語,而且還被他的華裔學員起了箇中文名字“蕭文”。
2011年全澳大利亞人口普查中,來自中國的合法的澳洲移民約58萬人,說普通話的有33萬人,說粵語的有26萬人,聽說是首次被發現華裔普通話人群超出華裔粵語使用人群。
在2016年這個數字變成了60萬和28萬,但是1986年的人口普查,只有20萬左右的華裔,其中有18萬人稱以粵語為第一語音或者會講粵語。
由此推斷,在中國未改革開放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澳大利亞的華裔人群是以粵語為第一語言的,沒辦法,本來下南洋的移民先鋒就是閩粵浙的人居多,帶來的只有閩語,粵語,吳語,客家語,官話甚少。
即便現在福克斯開展了極為龐大的移民計劃,可也短時間內改變不了粵語在澳大利亞作為第一語言的地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很多時候不是不能湊在一起,而是實在湊不了,在西澳的華人已經有差不多350萬人,但是這350萬人裡邊識字率只有25%左右,知道這意味這什麼嗎?
意味著剩下4分之3的華裔移民必須依靠其他4分之一的人幫助才能在西澳謀生,難不成這些連漢字都不認識幾個的人要自己找寫滿了英文或者其他國家文字的招聘信息找工作找房子嗎?他們只能找本地和他們有著母國血統的移民前鋒——以說粵語為主的華裔東南沿海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