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51/51160/26435554.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二戰之我的澳洲天際線-第88章 災難(五)(第3頁),德帆,月如中文
德帆 作品

第88章 災難(五)(第3頁)

醫療教育行政大廈是大廈而不是大樓,因為西澳規定了50層,含50層的建築才能稱之為大廈,不足50層的都是大樓。

換言之,在4座政府部門建築內,醫療教育行政大廈是最高,也是最宏偉的一座。

福克斯有時候還是能在報紙上看到看到民眾對這15座摩天大樓的評價,總的來說,褒貶不一。

他們竟然在為什麼是西澳大利亞礦業集團大廈是最高的問題上糾結不已,對於這種評論,福克斯可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難不成他們還以為最高的樓必定是最有錢的公司所擁有的嗎?

說道所有權,其實除了那4座政府機關性質的大樓外,其他的無一例外都是伊甸園集團佔大比例份額,而伊甸園集團背後則是天際線集團……

伊甸園集團,福克斯當初隨便挑的一個名字,寓意也比較貼切,福克斯也覺得可以,也就用上了,是專門運行房地產事業的一個商業集團,旗下擁有不少地產公司和建築設計所。

再說說其他大樓吧,2座住宅樓沒什麼好說的,高端住宅樓,都懂的。

4座政府大樓,醫療教育行政大廈歸西澳大利亞州的醫療部和教育部所有,下面還有食品藥品監督局等分支機構。

州政府大樓和市政廳大樓也沒什麼好說的,略過。剩下的警察總部大樓,不過是為了應對激增的人口而建立的新警察總部大樓。

一座45層的警察總部大樓要處理近450萬人的信息,覺得是不是還是有點兒不夠呢?香港的警政大樓也是40多層而已,香港可是有著700多萬人呢。

再說了,西澳大利亞州已經擁有超過2萬名的警察了,警民比例220左右,雖然還是比不上後來的香港,但是也不算差了,要知道香港就巴掌大的地方,西澳可是四分之一個歐洲那麼大的啊!

可能有些人也覺得歐洲有些小,那麼換個說法,比四分之一箇中國稍微大些(領土,不算領海)。

這兩萬警察雖然不算什麼安保公司的保安,但是也包括各種職能部門的,總體來說,這兩萬人奔波在這片比4分之1中國還要大的土地上還是相當累人的。

除此之外還有海警部門,直到1929年大蕭條來臨之前,海景部門都是和警察部門擠在警察總部大樓內辦公的。

這其中曾在好大範圍內引起爭議,就是海警是不是警察的問題,在和警察部門分開之前,海警的官方稱呼是海岸警察部隊,而不是海岸警備隊。

兩者有區別嗎,當然有了,海岸警備隊在當時的澳大利亞聯邦是屬於皇家海軍編制內的,人不多但是該有的武器還是有。

原因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署,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自告奮勇地向大英帝國提出幫她分擔一些裝備負擔,也算是一種作弊吧。

大英帝國的領土當時的領土是世界最大的,為了維護其權益,大家都覺得很有必要維持著龐大的海軍規模,因此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英聯邦國家都提出可以分擔一些噸位。

澳大利亞聯邦沒什麼好的船,最大噸位的不過於一艘名叫“澳大利亞號”的戰列巡洋艦,還有兩艘巡洋艦勉強算是主力。

澳大利亞號和新西蘭號、不倦號是同屬不倦級戰列巡洋艦的一艘戰艦,由於澳大利亞聯邦提出要分擔噸位,這艘戰艦原本在1924年是要鑿沉的。

但是福克斯確把她買了下來,在拆除了所有武器和裝甲後(也是福克斯掏錢),聯邦政府同意了福克斯的要求,被拖往西澳大利亞的一處海灣打算用作教育設施。

教育設施?福克斯也不會花冤枉錢的,在當時的歷史之中,這艘戰艦於1922年被拆解出售,後來發現成本挺高的,於是停止了這種行為,改為捐贈——這是個坑。

有幾所大學打算收下作為教育設施,誰知道海軍的人跟他說,要就自己拖走,他們不負責。

就是說,誰要這東西就要自己掏錢,這在外人看來不是有病是什麼?

最後無奈之下只好用作人造礁石鑿沉,拆解費用低的部分則是捐了出去。

要知道這艘戰艦當時的造價可是800多萬美元啊!淪為海軍條約的犧牲品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是覺得超級肉痛的,他們本來就很窮。

其實,澳大利亞海軍就沒有怎麼花錢在這艘戰艦上,因為這東西是大英帝國償還給澳大利亞債務的一部分。

看到了沒,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也不太願意拿出真金白銀還錢給小弟了,可見當時拼死保住那龐大的海軍是個多愚蠢的想法。

但是不保住又能怎麼樣呢?面子總是要的,而自己的小弟嘛,可以當炮灰自然不要放過那麼好的機會了,往死裡坑!

這章略長……感謝這個id叫12326開頭的同學打賞,更新不給力實在不好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