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961【大明的農民與西夏的牧人】



                風沙還未停止,但刮到鹽州地界已經很弱,對生活在這裡的人畜基本無影響。

    如果鹽州沒有被堅壁清野,更北方的草原牧民們,還會在酋長的組織下扒沙。

    即把那些被風吹到草場的沙子,儘可能用牲畜馱回沙漠邊沿,就算杯水車薪但還是會這樣做。

    “扒沙”行動在清朝規模最大,畢竟是中央集權的統一政府,且毛烏素沙漠周邊當時已繁衍出很多人口。清朝地方官把當地農牧民組織起來,一次又一次把沙堆往回推,但一次又一次被大風吹過來。

    如果朱國祥派人推廣草方格,本地農牧民是非常願意執行的。他們不求把沙漠變成草地,只求沙漠不要繼續吞噬草場!

    一旦草方格被證明有效,估計牧民們能把朱院長當聖人供奉。

    奴勿吉就是鹽州北部的牧民,他這名字意為“有大慧根的人”,一看就是請和尚幫忙給取的。如果翻譯為漢名,則寫作“慧茂”。

    西夏人的姓名,有一套專門譯法:姓為音譯,名為意譯。

    奴勿吉的位置比較靠前,低聲喊道:“阿哥,走慢點,當心埋伏!”

    “阿哥”是從漢族借來的詞彙,党項話其實應該喊“浪”(兄或弟互稱都是“浪”,兄弟合稱則是“明姑”,姐妹稱呼兄弟則是“沒”)。

    從鹽州到龍州、銀州,這裡的党項人受漢族影響頗大,就連日常稱呼家人都向漢族靠攏。

    哥哥名叫僧鳩,也是和尚幫忙取的,翻譯成漢名則為智海。

    僧鳩回頭催促:“快點!”

    奴勿吉小心翻過一塊夯土,隨時準備著逃跑,他不願陪著李察哥送命。

    兄弟倆都是牧人,那麼拼命幹嘛?

    這裡的民族矛盾,遠遠不如階級矛盾深厚。

    西夏的統治階級為:貴族、牧主、田主、僧侶。

    被統治階級依次為:工匠、耕牧人(農民和牧民)、奴隸。

    隨著時代發展和兼併加劇,西夏的各個部落,酋長之下又細分出牧主、田主。

    有的人,既是牧主,又是田主。

    而牧人和農夫,相當於他們的佃戶,奴隸是他們的私有財產。

    並且產生了牧場和農地交易。

    受連年的戰爭影響,在繁重兵役的壓迫下,所有人打仗都瘋狂搶劫。

    西夏建國的中前期,許多牧人和農夫,依靠搶劫也能變成牧主、田主。因此,從上到下打仗就跟瘋了一樣,在搶戰利品的時候甚至經常內訌。

    漸漸的就不行了,底層就算搶到財貨,也會被中高層給奪走,西夏早就已經階級固化。

    底層百姓,越來越厭惡打仗,因為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什麼壞處?

    抽丁打仗會耽誤放牧和種地,所有損失都得底層百姓承受。

    像奴勿吉這樣的底層牧人,恨皇帝、恨官員、恨貴族、恨酋長、恨牧主,當然也恨大明君臣和將士。

    他的心裡充滿了怨恨,他只想安安穩穩在草場放牧——即便放牧的收益,大部分都歸牧主所有,但至少自己還能活下去。

    “砰砰砰砰!”

    奴勿吉剛穿過堆滿障礙物的城牆缺口,沒走幾步突然聽到槍聲,黑暗中左右兩面都有火光閃動。

    奴勿吉驚呼:“阿哥快逃!”

    他的哥哥僧鳩卻很勇敢,或者說不長腦子,還夢想著作戰立功獲得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