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901【三佛齊】

 大明的首個遠洋船隊,去年冬天出海,編制如下——
  正使:程瑀。
  副使:虞允文、胡銓。
  總醫官:嚴秀清。
  海軍主將:英宣。
  陸軍主將:朱孝忠。
  5000料大型戰艦1艘,2500、2000料中型戰艦10艘,2000料以下小型戰艦14艘。2500、3000料運輸船25艘。
  官吏60餘人,船員5000餘人,水兵6000餘人,陸軍步騎3000餘人。
  另有民間商船若干,跟隨官方船隊一起出海,甚至包括許多印度和阿拉伯商船。
  (注:學界對於“料”的研究,有載重、容積、用料三種說法。本書之前使用了載重來說明,貌似這種說法已經過時,目前主流更傾向於容積。)
  (這裡採用100料=1立方丈船艙容積。1000料海船的排水量約為330噸。)
  船隊駛過馬來半島,一個廣東海商說道:“程天使,前面就是巴林邦(舊港)的外港。前宋和大明的商賈,最多隻能抵達巴林邦和詹卑(佔碑)。巴林邦是三佛齊國的舊都,詹卑是三佛齊國的新都。”
  三佛齊的舊都巨港,是被印度朱羅王朝摧毀的。
  新首都詹卑,又被稱為末羅瑜。
  末羅瑜,也可以翻譯為馬來,這是馬來族的稱呼起源。
  程瑀問道:“如果繼續航行,三佛齊會殺人越貨嗎?”
  “會!”廣東海商非常肯定的回答。
  程瑀又問身後的阿拉伯商人:“那你們到中國,是怎麼穿過去的?”
  阿拉伯商人回答:“不管是西來的商船,還是東去的商船,都必須進入三佛齊的港口,給他們繳納一筆昂貴的入港稅。船上的貨物,必須賣給三佛齊商人。直到本地商人吃不完,剩餘的貨物才被允許通過。”
  “所以我們塞爾柱海商,大部分抵達三佛齊就會交易。把運來的貨物賣給當地商賈,再從當地商賈那裡買來貨物返航。每年只有極少數幸運兒,才可以路經三佛齊抵達中國。”
  程瑀聽明白了,這做的是壟斷貿易,跟西遼一模一樣。
  在陸上絲綢之路,來自中國的商賈,只能把貨運到西遼。同樣的,來自中亞、西亞的商賈,也只能把貨運到西遼。東西方交易,皆在西遼進行。
  而海上絲綢之路,則被三佛齊給把控,只能在三佛齊交易。
  瞭望手突然朝下面喊道:“我看到海岸了!”
  英宣下令:“戰艦組成戰鬥編隊,商船和運輸船減速慢行。”
  在望遠鏡的視野當中,海岸線越來越近,忽有十多艘船從港口方向駛來。
  “有未知艦船十四艘。”
  隨著瞭望手的喊聲,旗令手立即打出旗語。
  大明的中小型戰艦加速迎上,對面的十多艘艦船也在快速接近。
  敵船剛開始航行速度較快,可能是發現打不過,突然就變得慢下來,而且派出一條船過來交涉。
  這是一艘近海槳帆船,接近之後被帶去大明座艦處。

 

  一人換乘小艇過來,被吊上甲板去見程瑀。
  此人戴著改版的頭巾,用流利的廣東方言問:“貴客可是來自大明?”
  廣東商賈連忙翻譯。
  程瑀問道:“你是來迎接大明船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