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841【按流程走】(第2頁)
陳規聽說開封沒了,於是跑去杭州投靠宋徽宗。
但他為人耿介、做官清廉,五十歲了還是縣令,一直都無法升官,投靠宋徽宗能討什麼好?第一年就得罪了寵臣,被貶去廣西做官,氣得陳規直接辭職不幹。
直至東南小朝廷覆滅,陳規才被好友舉薦。
他先是在大明做地方官,因政績卓著迅速升遷,繼而又自請調去工部,學習並研發燧發槍。正因研發燧發槍的經歷,陳規跟花榮混得很熟。
卻沒想到,這次居然被調來做遼寧左佈政。
入城之後,馬擴問道:“遼寧可還安穩?”
陳規說道:“沒被遷走的遼陽大族,這段時間人心浮動。”
“他們還想鬧事?”馬擴驚訝道。
陳規說道:“我把張玄徵抓了,此時還關押在大牢裡。你們既然要回京,就把這人一併帶走。”
馬擴更加震驚:“張玄徵可是陛下親自任命的,專門負責在遼陽編戶齊民。”
陳規冷笑:“此人仗著陛下的恩遇,又在本地人脈極廣,竟然悄悄扣留隱匿農奴。各族共計三千多農奴,被藏起來不給編戶分田。不僅張玄徵被抓,參與此事的渤海望族,全都被我抓進了大牢。”
馬擴由衷佩服:“陳先生膽識過人啊!”
這不廢話嗎?
以區區縣令之身,招募幾百個民兵,就敢進京勤王的人,會怕這些渤海大族鬧事兒?
陳規說道:“遼寧與中原不同,這裡太缺人口了。我只抓了這些大族的族老,又強令剩下的族人分家析產,並不打算將他們抄家流放。”
“該當如此。”馬擴點頭說。
不管怎樣,渤海望族完蛋了。
先是統兵豪帥被殺,接著又被分家析產,還有好多被分拆遷往河北、瀋州、鹹平。一連串操作下來,各大望族已經變成一盤散沙。
陳規說道:“北地和遼東望族,在遼國時就為非作歹、貪腐橫行,到了金國更是變本加厲、無人管束。張玄徵被陛下委以重任,竟然也敢明目張膽的隱匿農奴。想必安東都護府那邊,也有人敢這樣做。吾已上疏朝廷,請陛下派遣御史,前往安東都護府巡查。”
馬擴抿嘴一笑。
那些御史到了安東都護府,恐怕有不少人要倒黴。
漢族、渤海族文官,歷經遼金兩朝而不倒,最後卻倒在大明御史之手。
在遼陽逗留一日,馬擴繼續趕路。
以張玄徵為首的遼陽望族首領,被捆起來跟吳乞買一道上路。
張玄徵見到馬擴就哭嚎:“馬先生,我實在是有罪,能否幫忙美言幾句?我一定洗心革面,從此在大明做清官廉吏!馬先生,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你就幫幫忙吧……”
馬擴嘆息道:“你呀,大好富貴都抓不住。陛下讓你在遼陽編戶齊民,只要盡心盡責做好,就算貪汙幾個也查不出來。你非要隱匿農奴,還想著繼續作威作福,甚至是幫著別的大族隱匿農奴。這不是找死嗎?”
張玄徵欲言又止,實在不知該說什麼。
他真就是習慣了,一百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那是很難立即就改掉的。
在遼國時如此,在金國時如此,在大明為何不能如此?
但他為人耿介、做官清廉,五十歲了還是縣令,一直都無法升官,投靠宋徽宗能討什麼好?第一年就得罪了寵臣,被貶去廣西做官,氣得陳規直接辭職不幹。
直至東南小朝廷覆滅,陳規才被好友舉薦。
他先是在大明做地方官,因政績卓著迅速升遷,繼而又自請調去工部,學習並研發燧發槍。正因研發燧發槍的經歷,陳規跟花榮混得很熟。
卻沒想到,這次居然被調來做遼寧左佈政。
入城之後,馬擴問道:“遼寧可還安穩?”
陳規說道:“沒被遷走的遼陽大族,這段時間人心浮動。”
“他們還想鬧事?”馬擴驚訝道。
陳規說道:“我把張玄徵抓了,此時還關押在大牢裡。你們既然要回京,就把這人一併帶走。”
馬擴更加震驚:“張玄徵可是陛下親自任命的,專門負責在遼陽編戶齊民。”
陳規冷笑:“此人仗著陛下的恩遇,又在本地人脈極廣,竟然悄悄扣留隱匿農奴。各族共計三千多農奴,被藏起來不給編戶分田。不僅張玄徵被抓,參與此事的渤海望族,全都被我抓進了大牢。”
馬擴由衷佩服:“陳先生膽識過人啊!”
這不廢話嗎?
以區區縣令之身,招募幾百個民兵,就敢進京勤王的人,會怕這些渤海大族鬧事兒?
陳規說道:“遼寧與中原不同,這裡太缺人口了。我只抓了這些大族的族老,又強令剩下的族人分家析產,並不打算將他們抄家流放。”
“該當如此。”馬擴點頭說。
不管怎樣,渤海望族完蛋了。
先是統兵豪帥被殺,接著又被分家析產,還有好多被分拆遷往河北、瀋州、鹹平。一連串操作下來,各大望族已經變成一盤散沙。
陳規說道:“北地和遼東望族,在遼國時就為非作歹、貪腐橫行,到了金國更是變本加厲、無人管束。張玄徵被陛下委以重任,竟然也敢明目張膽的隱匿農奴。想必安東都護府那邊,也有人敢這樣做。吾已上疏朝廷,請陛下派遣御史,前往安東都護府巡查。”
馬擴抿嘴一笑。
那些御史到了安東都護府,恐怕有不少人要倒黴。
漢族、渤海族文官,歷經遼金兩朝而不倒,最後卻倒在大明御史之手。
在遼陽逗留一日,馬擴繼續趕路。
以張玄徵為首的遼陽望族首領,被捆起來跟吳乞買一道上路。
張玄徵見到馬擴就哭嚎:“馬先生,我實在是有罪,能否幫忙美言幾句?我一定洗心革面,從此在大明做清官廉吏!馬先生,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你就幫幫忙吧……”
馬擴嘆息道:“你呀,大好富貴都抓不住。陛下讓你在遼陽編戶齊民,只要盡心盡責做好,就算貪汙幾個也查不出來。你非要隱匿農奴,還想著繼續作威作福,甚至是幫著別的大族隱匿農奴。這不是找死嗎?”
張玄徵欲言又止,實在不知該說什麼。
他真就是習慣了,一百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那是很難立即就改掉的。
在遼國時如此,在金國時如此,在大明為何不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