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805【少年鞍馬適相宜】(第2頁)
這歌頌的是我大明盛世,而且還隱隱踩一腳前宋。
陳康伯比劉一止年輕二十歲,銳氣十足,開拓進取,自然聚焦於好的一面。
而劉一止卻已年過半百,經歷過太多挫折,更能體會到人間苦難。
陳鰲從湖裡爬出水漬未乾,半穿衣服坦著上身,此刻飛快記錄兩人的詩。
幾個縣令和校長也來作詩,其實都是半路想好的,內容主要是歌頌大明,也有寫河北這幾年大治的。
繼而,那些士子也拿出作品吟誦,想要趁機在皇帝面前展露才華。
眾人請皇帝留下詩詞,皇帝欣然接受。
朱銘沒有去改那首“接天蓮葉無窮碧”,而是用詩詞道明自己的來意。
蘇欽捧來紙筆,朱銘揮手寫就:“傳諸河北各府縣,讓他們秋收之後徵發民夫隨軍作戰!”
“是!”
蘇欽吟誦道:“《從軍樂》。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從軍樂,莫問所從誰。
候騎才通薊北,先聲已動遼西。歸期猶及柳依依。春閨月,紅袖不須啼。”
眾人聞之肅然,雖早就已經猜到,但此時終於確認要打仗了。
劉一止拱手說道:“官家,巨馬河兩岸數縣皆種水稻,比南方收穫時節更遲。一旦大量徵發民夫,恐會影響秋收,百姓也多怨言。”
朱銘說道:“種植水稻的州縣,家中只有一青壯者不徵發。若是農忙時節,徵一民夫,抵稅十畝。”
劉一止終於笑道:“如此,民皆樂從之。”
整個河北地區,新收復的幽燕人丁稀少,黃河下游同樣凋敝窮困。
也就真定、保定、雄安三府,距離最近又人口眾多,民夫當然得從這些地方來。
朱銘又乘船遊玩一陣,便下令回到岸邊。
飯食早已備好,朱銘席地而坐,招來眾人一起宴飲。
……
跨過巨馬河,繼續北行。
離開北岸的水稻種植區,景色瞬間變得荒涼。
沿途地廣人稀,風吹草低見白骨。
只有接近了各處縣城,才彷彿又回到人間。
整個幽燕地區都差不多,僅圍繞著各縣城方圓數里,才能看到人類活動的跡象。
就連小鎮都罕見,到處皆為荒村。
爬滿藤蔓的古宅,昭示著曾經也是大戶人家。
偶爾有一驛站,周遭也豎著籬笆,用來防備狼群野狗。
包括朱銘在內,所有的隨行人員,都是第一次來到金人蹂躪後的北方。
其實也不能全甩鍋給金國,因為在遼國末年,已經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戰爭與饑荒。
宋國買下這裡數年,運來無數錢糧。要麼被文官給貪了,要麼用來維持郭藥師等人的部隊。年年饑荒,盜賊橫行,而且還被金國叛將屢屢入侵洗劫。
緊接著,金兵又來。
非但不賑濟百姓,還繼續往死裡盤剝!
哪還能剩下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