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801【束水攻沙?】(第2頁)

    “新舊兩黨都贊成回河,但司馬光實地勘察之後,認為應該緩回。王安石以為司馬光想故意拖延,於是一意孤行主張急回。”

    “王安石在做出決定之前,根本就沒有親自去黃河查看,只知道聽取他那些干將彙報的信息。他甚至還想著立即堵塞北流,把淤荒地全部變成良田,根本不把黃河的兇險放在眼裡!”

    “就是因為王安石行事太過急躁,直接導致黃河奪淮入海。洪水波及四十五個縣,毀掉農田三千多萬畝。”

    “第三次回河,完全變成黨爭。新黨得勢,就聽新黨的。舊黨得勢,就聽舊黨的。新黨支持的,不管對錯,舊黨就全盤否定。舊黨支持的,不管對錯,新黨也一概反對。這哪裡是在治河?”

    朱銘聞之沉默。

    王安石真的很努力,在回河之前,他一直在引黃放淤。利用黃河泥沙改良土壤,又配套興修700多處水利,開發灌溉了一千萬畝地。

    可當時黨爭太過激烈,讓王安石考慮問題總往黨爭那邊想。

    司馬光甚至沒有反對他的意見,只不過在實地考察之後,提出了循序漸進的法子,也即讓王安石的方案變得更穩妥。

    王安石下意識就認為司馬光想要壞事,其意圖是拖延時間最後把事情辦砸。

    為了壓住司馬光,王安石選擇最激進的治河方式。

    最後釀成無窮禍患,導致未來的幾十年,黃河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當時蘇軾在徐州防洪,就是拜王安石所賜,氣得蘇軾寫信破口大罵——水位如果繼續上漲,蘇軾和全城百姓全都得死。

    朱銘問道:“你打算怎麼做?”

    趙逢吉說道:“把今年的黃河洪汛扛過去,在明年或者後年,徵發三十萬民夫疏通二股河。然後再用司馬光的法子,緩回黃河令其改道東流。當然,王安石的引黃放淤也要用,可在滄州開墾灌溉出千萬畝良田,並且改良滄州的那些鹽鹼地。”

    朱銘笑道:“你倒是取巧,把王安石和司馬光的法子一起用。”

    “本來就可以並行不悖,為何只能取其一?黃河就是黃河,有利也有弊,萬萬不可非黑即白。”趙逢吉說。

    朱銘突然問:“束水攻沙可行否?”

    “束水攻沙?”趙逢吉雖然沒聽明白,卻又像是抓住了什麼。

    朱銘說道:“把黃河各處缺口都堵上,讓河水自己把泥沙衝入大海。”

    趙逢吉搖頭道:“若把缺口都堵上,三五年內必定大決堤。”

    朱銘說道:“關鍵汛期,當然也要洩洪。”

    “茲事體大,臣請與同僚詳細討論。”趙逢吉說。

    朱銘表明態度:“你們是懂治水的,按你們的法子來。我只是提出建議,能否可行還是你們說了算。”

    臨河縣到濮陽的幾處埽壩,去年就已經加固了,今年還在持續加固。

    趙逢吉又增築了溢水壩,讓多餘的河水流往故道二股河。

    頂住今年的洪峰,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當然,如果黃河水量過大,嚴重威脅到開封安全,那就只能選擇合適河段決堤洩洪了。

    洩洪之前,還得轉移百姓。

    抵達臨河縣城,朱銘暫時住進縣衙,縣令全家則搬出去住。

    趙逢吉把符行中、王槐叫來,大致說了一下束水攻沙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