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4【彎彎設縣構想】(第3頁)
戴承嗣說道:“臺灣縣可不是西南那些羈縻州,這裡以漢人居多,能夠編戶齊民,任命流官縣令。開疆拓土之功啊!”
楊么說道:“琉求國王林秀,雖放棄王位做了琉求宣慰使,但他的地盤恐怕不好兼併。”
戴承嗣笑道:“這個好辦。申請設縣之前,把林秀送去京城參拜天子。他一個偏僻島酋,能有什麼見識?去了京城肯定樂不思蜀。到時候,天子隨便賜一處宅邸,再賜下一些錢財,就能讓他把家人都接去。”
“戴先生果然高明。”楊么覺得自己問對人了。
戴承嗣繼續說道:“林秀一家離開以後,以部落首領為里正,再讓他們推舉一個土酋做縣丞。土酋縣丞協助-->>
縣令管理琉求,土酋里正再聽縣丞的號令,琉求之地不就可以編戶齊民了?”
楊么作揖感謝道:“若真能設立臺灣縣,在下必定為先生請功。”
琉求國的地盤不大,只擁有臺北、桃園、新竹、臺中的沿海平原地區。而且跟福建人的體貌相同,連許多風俗都近似,還懂得種植水稻,同化起來會非常迅速。
從澎湖列島到臺灣沿海平原,皆可大量種植水稻,能彌補廣東、福建的糧食不足。
像清朝中期的臺灣,那就是一個糧食基地。糧食多得不僅運往閩粵銷售,甚至一路運到天津入港,而且……多為非法貿易。
楊么又問:“如果要設臺灣縣,其縣城應該設在哪裡?”
戴承嗣提醒說:“怎麼方便打仗怎麼來,楊指揮應該比我更懂才對。”
“明白了,”楊么立即有了主意,“就設在澎湖島的對岸(嘉義),向北可控制琉求,向南可控制諸蠻,向西可連接澎湖和泉州。只要在那裡設縣駐軍,就一切穩妥了。哪裡出現叛亂,都可快速調兵鎮壓,泉州的物資也方便運來。島上的那些土產,亦可就近銷往泉州港。”
戴承嗣說道:“還應當多辦義學,澎湖諸島有不少犯官,輪流派去琉求教化土民。澎湖和臺灣沿海,也可設立村學。村民湊錢湊糧養老師,他們願意,犯官也願意,畢竟不用種地了。設縣之後,甚至還能申請科舉。這也是大功一件啊必定傳為士林美談,文官們對將軍自當另眼相看。”
兩人越說越投機,開始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打算六年時間就讓臺灣能夠設縣。
畢竟澎湖列島的底子很厚,那裡已經有三四千漢人。再招募許多疍民去臺灣沿海,又吞併掉臺北的琉求國,基本可以達到設縣的最低標準。
一個降將,一個犯官,就此敲定臺灣的發展路線。
而且精神頭十足,躍躍欲試,下定決心要立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