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746【寶鈔不夠分】(第3頁)
“去年沒有打仗,今年也不會打仗,國庫錢糧早已充盈,不會濫發紙鈔榨取民力。現在不會,今後也不會。就算汙損毀壞,只要關鍵字樣還能認出,只要鈔面還存在七八成,隨時可以拿到寶泉局兌現。”
“當然,除了貿易,你們也可用寶鈔納稅。哪個衙門敢拒收,便到我這裡來告狀,保證讓他立即罷官!”
“今日並不強求,諸位可以當場認購,也可以再考慮考慮。”
一個富商問道:“我俺運貨去陝西,可以用寶鈔在陝西納稅嗎?”
黎銳說道:“可以,全國通行。不論哪個地方的衙門,都不得拒收寶鈔。外省雖然不用寶鈔交易,但全國的官府收到寶鈔,可以當成稅款上交朝廷。”
見許多富商還有疑慮,黎銳又說:“諸位可知,朝廷在四川和漢中收稅,每年都要熔燬一些鐵錢稅款。打算用幾十年時間,慢慢將鐵錢騰換為銅錢?”
“有所耳聞。”商賈們點頭。
黎銳笑道:“四川和漢中,究竟有多少鐵錢,想必諸位數也數不清。朝廷決心騰換鐵錢,等於白白損失億萬錢。這麼多錢,朝廷都能棄之如糞土,又怎會利用大明寶鈔,以損壞朝廷信譽為代價,來盤剝你們這些商賈的錢?”
此言有理,非常有說服力。
四川是龍興之地,漢中更是核心,商賈們對大明朝廷還是比較信賴的。
朱國祥發行的第一批戰爭債券,去年就已經完全兌現了,並未出現賴賬的情況。
一些家有富餘錢糧的士紳,由於並不精通商賈之事,竟主動打聽何時發行新債券。他們居然想借錢給朝廷,穩妥賺取那並不高的利息。
“俺盧家認購五萬貫寶鈔!”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站起,正是西鄉縣首富盧員外,他哈哈笑道:“官家和太子,當年還沒在前宋做官,俺便與大明村有生意往來。兩位聖人的為人俺信得過。這幾年也多虧兩位聖人,盧家的生意從西鄉做到漢中,又從漢中做到荊湖、淮南。如今,也該報答兩位聖人了!”
盧家十二郎盧衡,在朱國祥還未打下漢中時,就已經悄悄跑來追隨,妥妥的屬於從龍功臣。
“閔家認購一萬貫!”
朱國祥創辦的篔簹造紙坊,卻是順手賣給了閔家,用來充作抵抗官兵圍剿的軍費。
閔家這些年,靠賣紙也賺了不少錢,現在搞圖書印刷也很厲害。
“俺孫家認購兩萬貫!”
就在此時,一個老頭站起來:“俺是皇親國戚,鄭家認購十萬貫!”
黎銳傻傻看著眼前這群商賈,他以為大明寶鈔很難推銷出去,但情況似乎有些出乎意料。
一百萬貫寶鈔,明顯不夠商賈們分的啊!
國家和個人信譽,在這種時候就體現出作用了。
朱國祥還沒造反的時候,就在漢中名聲極佳。起兵之後的各種政策,也從來不出爾反爾,債券的發行和兌現,更是讓百姓相信朝廷。
不到二十分鐘,漢中的寶鈔額度就認購完畢。
還真就是不夠分的漢中富商們要這玩意兒,主要是在外經商時交稅。不論是用絲絹交稅,還是直接抽取商品抵稅,對他們來說都要增加運輸成本。
如果大明寶鈔能在全國交稅,富商們是有利可圖的!
“黎局正能否向朝廷申請,再印二十萬貫寶鈔來漢中?我們這還有十多人沒買到呢。”忽地有商賈問道。
“啊?”
黎銳頓時傻眼。
就連黃叔敖都瞠目結舌,他在宋朝擔任地方官時,可是親眼目睹過商賈串聯,以集體罷市來反對蔡京發行錢引。
同樣一個玩意兒,咋到了大明新朝就變得受歡迎了?
很簡單,蔡京發行的紙幣,官府自己都不認,根本不能用來交稅。
目送商賈們離去,黃叔敖感慨道:“新朝新氣象啊,奸猾若商賈,竟也這般信任朝廷。民心如此,焉有不致盛世之理?”
(本章完)
“當然,除了貿易,你們也可用寶鈔納稅。哪個衙門敢拒收,便到我這裡來告狀,保證讓他立即罷官!”
“今日並不強求,諸位可以當場認購,也可以再考慮考慮。”
一個富商問道:“我俺運貨去陝西,可以用寶鈔在陝西納稅嗎?”
黎銳說道:“可以,全國通行。不論哪個地方的衙門,都不得拒收寶鈔。外省雖然不用寶鈔交易,但全國的官府收到寶鈔,可以當成稅款上交朝廷。”
見許多富商還有疑慮,黎銳又說:“諸位可知,朝廷在四川和漢中收稅,每年都要熔燬一些鐵錢稅款。打算用幾十年時間,慢慢將鐵錢騰換為銅錢?”
“有所耳聞。”商賈們點頭。
黎銳笑道:“四川和漢中,究竟有多少鐵錢,想必諸位數也數不清。朝廷決心騰換鐵錢,等於白白損失億萬錢。這麼多錢,朝廷都能棄之如糞土,又怎會利用大明寶鈔,以損壞朝廷信譽為代價,來盤剝你們這些商賈的錢?”
此言有理,非常有說服力。
四川是龍興之地,漢中更是核心,商賈們對大明朝廷還是比較信賴的。
朱國祥發行的第一批戰爭債券,去年就已經完全兌現了,並未出現賴賬的情況。
一些家有富餘錢糧的士紳,由於並不精通商賈之事,竟主動打聽何時發行新債券。他們居然想借錢給朝廷,穩妥賺取那並不高的利息。
“俺盧家認購五萬貫寶鈔!”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站起,正是西鄉縣首富盧員外,他哈哈笑道:“官家和太子,當年還沒在前宋做官,俺便與大明村有生意往來。兩位聖人的為人俺信得過。這幾年也多虧兩位聖人,盧家的生意從西鄉做到漢中,又從漢中做到荊湖、淮南。如今,也該報答兩位聖人了!”
盧家十二郎盧衡,在朱國祥還未打下漢中時,就已經悄悄跑來追隨,妥妥的屬於從龍功臣。
“閔家認購一萬貫!”
朱國祥創辦的篔簹造紙坊,卻是順手賣給了閔家,用來充作抵抗官兵圍剿的軍費。
閔家這些年,靠賣紙也賺了不少錢,現在搞圖書印刷也很厲害。
“俺孫家認購兩萬貫!”
就在此時,一個老頭站起來:“俺是皇親國戚,鄭家認購十萬貫!”
黎銳傻傻看著眼前這群商賈,他以為大明寶鈔很難推銷出去,但情況似乎有些出乎意料。
一百萬貫寶鈔,明顯不夠商賈們分的啊!
國家和個人信譽,在這種時候就體現出作用了。
朱國祥還沒造反的時候,就在漢中名聲極佳。起兵之後的各種政策,也從來不出爾反爾,債券的發行和兌現,更是讓百姓相信朝廷。
不到二十分鐘,漢中的寶鈔額度就認購完畢。
還真就是不夠分的漢中富商們要這玩意兒,主要是在外經商時交稅。不論是用絲絹交稅,還是直接抽取商品抵稅,對他們來說都要增加運輸成本。
如果大明寶鈔能在全國交稅,富商們是有利可圖的!
“黎局正能否向朝廷申請,再印二十萬貫寶鈔來漢中?我們這還有十多人沒買到呢。”忽地有商賈問道。
“啊?”
黎銳頓時傻眼。
就連黃叔敖都瞠目結舌,他在宋朝擔任地方官時,可是親眼目睹過商賈串聯,以集體罷市來反對蔡京發行錢引。
同樣一個玩意兒,咋到了大明新朝就變得受歡迎了?
很簡單,蔡京發行的紙幣,官府自己都不認,根本不能用來交稅。
目送商賈們離去,黃叔敖感慨道:“新朝新氣象啊,奸猾若商賈,竟也這般信任朝廷。民心如此,焉有不致盛世之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