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518【西夏使節】(第3頁)

  令孤許說:“太子不喜奢華,尋常禮物即可。貴使既然有詩才,賦詩一首即可為禮,太子必然高興得很。”

  李仁禮被兄長嚴加管教,身為舒王卻是個窮逼,錢財都用來蒐羅古玩字畫了。

  他聽到令孤許的建議,頓時更加歡喜,認為自己跟朱銘是同道中人。

  在令孤許的陪同下,李仁禮暢遊長安名勝,耽擱十天終於繼續啟程。

  被宋徽宗壓榨得多有荒地的關中,李仁禮已經覺得異常富庶。等他到了洛陽府地界,這裡未遭什麼兵災,富裕程度讓李仁禮感到震驚(河南府已改名為洛陽府)。

  副使叫曹昌庸,乃西夏太子的族兄。

  二人站在甲板上,沿著汴河往開封進發,沿途到處可見來往商船。

  “中國之富裕,不親眼所見怎能想象?”李仁禮感嘆道。

  曹昌庸來一句:“可惜離得太遠,沒法帶兵過來搶。”

  李仁禮聽得差點栽倒,這也太煞風景了,簡直就是對牛彈琴。

  李仁禮責備道:“你祖上也是漢人,怎就沾染蠻夷習氣?”

  曹昌庸說:“大夏國內已經窮困疲敝,不靠搶還怎過日子?你能變出錢糧來嗎?”

  李仁禮說:“只要仁愛百姓、休養生息,不再窮兵黷武,十年之內大夏就能走出困頓。”

  “或許吧。”曹昌庸懶得多言。

  西夏如今的缺糧情況,其實比大明還嚴重許多。

  朱氏父子只是還沒瘋狂壓榨而已,西夏卻逼著百姓交出餘糧,出兵前往漢地搶劫糧食和財貨。

  特別是定邊軍、西安州(海原)方向,那裡西夏邊民極為窮困。不管是漢人還是党項人,種地放牧都無法自給自足,必須依靠青鹽走私才能過日子。

  用西夏的青鹽,換取關中的糧食、布匹,自有漢人商賈把糧食布匹運去。

  可在宋徽宗時期,關中糧食就已禁運,西夏邊民不知餓死了多少,三天兩頭越界來搶糧吃!

  同樣的,中國邊民也苦不堪言,朝廷鹽稅收得太重,私鹽運來也價格昂貴。沒了廉價的西夏青鹽,中國邊民連鹽都買不起。

  官船距離開封越來越近,遙望那城牆輪廓,李仁禮的眼神彷彿在朝聖。

  東京汴梁,是這位西夏王爺的理想之都!

  他希望自己這次能出使成功,從此兩國永世交好,不再有什麼連年戰爭,大家一起仁政愛民即天下太平。

  這不完全是迂腐想法,而是近三十年來,西夏一直在征戰。老百姓種點糧食,都拿去打仗了,農業衰退,商業凋敝,內鬥不休,全國都盼著能息兵安穩幾年。/

  所以,歷史上李乾順去世,新君李仁孝繼位,立即開啟漢化改革,並且大力發展內政。

  如此兇猛的改革措施,竟然沒有引起太大抵抗,反而有種眾望所歸的感覺,就連党項貴族都想歇歇不打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