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365【大族投效與朝堂爭鬥】


  朱銘剛剛進駐成都時,雖然張榜安民秋毫無犯,但四川百姓還是生活得小心翼翼。

  市面明顯變得更蕭條,大戶害怕漏財,小民儲蓄防身,都不敢上街花錢了。

  高檔消費場所,更是直接關門,擔心朱銘專盯這些地方抓肥羊。

  一天,兩天。

  一月,兩月。

  隨著時間流逝,大家都已適應朱銘的存在。

  特別是到了春節,各種商業活動再次興盛,成都城內外也繁榮熱鬧起來。

  臨近元宵,商人們甚至主動跟“官府”聯絡,共同籌備今年的元宵燈會。畫船遊舫也冒出來,載著富貴子弟宴飲歌唱。

  “這位是張邦英,字國彥。”高景山引薦一個老頭。

  朱銘笑著上前拉手:“久仰先生大名。”

  張邦英拍馬奉承道:“將軍此來成都蜀中一切如故,百姓甘之如飴,此天命人心皆在將軍也。”

  “老先生才是明白人啊。”朱銘感嘆。

  張唐英、張商英共七兄弟,蜀州新津人,也即後世的成都市新津區。他們這一支不算啥望族,當時還得賣地讀書,也就比小地主條件好一些。

  張唐英最高做到殿中侍御史,舉家遷到廣安定居。

  張商英做過宰相,跟蔡京鬥爭激烈,被貶後搬到江津隱居。

  張邦英是七兄弟中的老七,沒有官身,一直住在新津。分家之後,也就幾百畝地而已,另外還有幾間縣城裡的店鋪。

  雖然不算富貴,在蜀中名聲卻極大,他來投靠對朱銘很有好處。

  “後蜀燕王宮,其海棠之盛四川第一,”張邦英說,“再過兩三月,海棠花開,若大將軍有空,還請屈尊去賞花宴飲。”

  高景山在旁邊解釋道:“燕王宮幾易其手,如今被成都張氏購得。成都張氏與新津張氏,皆為張九皋(張九齡弟弟)之後裔。這成都張氏,世為商賈,前陣子捐了些錢糧以充軍資。”

  朱銘聽懂了,成都張氏沒出啥進士,但生意卻做得很大。不但願意舉族投靠,還怕自己地位不夠,把新津張氏也拉過來。

  朱銘自然願意接納,對張邦英好言籠絡。

  一番交流之後,張邦英開始試探:“聽聞大將軍的兄弟,也是文武雙全之少年英才,而且如今還未有婚約?”

  “確實未曾婚配。”朱銘微笑道。

  張邦英說:“老朽膝下有一孫女,才貌俱佳,不知是否可以高攀?”

  朱銘說道:“此天作之合也。”

  朱銘畢竟不是皇帝,更不是什麼太子,張邦英還算要點臉面,不願把孫女嫁過來做妾。於是另闢蹊徑,打算把孫女嫁給白祺做正妻。

  雙方一拍即合。

  婚約定下,代表著成都張氏、新津張氏,全面投靠朱銘這股新興勢力。

  而且,張唐英在廣安的後代,張商英在江津的後代,也極有可能舉族投靠過來。

  當晚朱銘便設宴款待,還邀請蜀中張氏族老。

  兩個張家承諾,待元宵之後,各送來十個優秀子弟,以供朱銘隨便調用差遣。

  成都張氏,更是願意拿出各種物資,一部分直接捐贈,一部分無息借貸,無條件支持朱銘打仗。至於回報,提也不提,朱銘肯定會給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