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356【觀政四】
張根帶著妻子黃氏,第一次到朱國祥府邸做客。
朱國祥熱情接待,讓沈有容、文小妹陪黃氏聊天,還把兒媳張錦屏也叫來見父母。
相比結親之時,兩家人明顯生疏許多。
幾杯酒下肚,張根隨口提醒:“祿吏範圍,已擴大到縣衙手分,閣下有恁多錢糧,用來支付吏員俸祿嗎?”
“總得試試,而且俸祿也不高,很多吏員只能領到些月糧。”
朱國祥詳細闡述道:“大宋朝廷,很多衙門是重疊的。有了崇文院、秘閣、龍圖閣,又置昭文館、集賢院,這五個衙門,其實只留一兩個就可以。尚書省有六部諸司,又加九寺,再加三司,這些衙門能砍掉一半,朝廷不就把三司給砍了嗎?有禮部,有太常寺典禮樂,又置議禮局、禮儀院、太常禮院。有刑部,有大理寺典刑法,再置審刑院。這些衙門不僅職權重疊,冗官無數,且每個衙門都多置吏員,正名吏員之下還有候缺吏員。冗官、冗吏就是這麼來的,把多餘衙門裁撤掉,用來給底層吏員發俸不好嗎?”
朱國祥喝了一杯,繼續說道:“朝廷中樞如此,各路州府也是如此,大量衙門職權重疊,冗官冗吏無數。砍掉一半都多餘,精簡機構,裁剪冗員,還能提高辦公效率。
趙光義在位時,朝會官員才兩百人。
到宋真宗繼位,已增加到四百人。
至宋仁宗登基,直接變成一千多!
此後還在繼續擴大編制,中央如此,地方也是如此。
而每增加一個官員,就要增加幾個吏員,甚至是十多個吏員。
如果是因為經濟人口增漲,需要不斷增加官吏還說得過去。但很多衙門純屬多餘,很多職位完全虛設,直接砍掉一半都綽綽有餘。
特別是額外官、閒散官,純粹就是吃乾飯的!
裁撤一個閒官,就能順勢裁掉一堆吏員,用供養他們的俸祿,去給基層吏員開工資不好嗎?
張根舉杯相碰:“閣下欲行青苗法?”
“青苗法必須做,但怎樣做還得仔細謀劃。”朱國祥對此也感到頭疼。
由於宋徽宗橫徵暴斂農村的小門小戶,基本都欠著大戶高利貸,利滾利幾輩子也還不完。
打土豪分田地肯定不行,真可以一刀切那麼簡單就舒服了。沒有強大的基層掌控力,只會變成打砸搶燒,反而會破壞生產力和穩定的生產關係。
更何況,地主也是朱家父子的基本盤。
青苗法這玩意兒,並非王安石的發明,早在唐代中後期便有了。
官府以常平倉為基礎,豐年抬價買米,避免穀賤傷農;災年低價售米,儘量平抑糧價。適量貸款給農民,讓農民可以春耕,或用來渡過艱難時期。這就是沿用自唐代的青苗法。
但實施過程中,有太多漏洞可鑽,並且範圍僅限於州縣城附近農村。
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要填上那些漏洞,且將範圍擴大到更廣闊區域。
但操作完全變形!
第一,王安石規定最高兩分息,地方官員給整得至少三四分,低息惠民貸款直接變成高利貸。
第二,害怕百姓胡亂借貸,讓貧富搭配,十戶結保貸款。如果真是低息,富戶貸得更多,小民反而拿不到貸款。且富戶從官府拿低息貸款,轉手就高息貸給小民賺差價。而如果變成高息,百姓被官府強逼著借貸,富戶又把高利貸轉嫁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