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249【趙逢吉】(第2頁)

  宋徽宗修建明堂,趙桓也認為不妥,直接不參加明堂的落成儀式。

  父子倆的矛盾已越來越深,再發展幾年,宋徽宗甚至懷疑兒子要篡位,親自下旨將太子家令給處死。

  由於趙桓對奸黨態度惡劣,互為政敵的蔡攸和王黼,竟然同時跑去結交嘉王趙楷。梁師成更是有了擁立嘉王之心,後來童貫、楊戩也倒向趙楷,把趙楷的王府建得空前絕後。

  反觀太子趙桓,只有一幫正直文臣輔佐,而且手裡還都沒啥實權。他們不得不援引李邦彥為助力,因為李邦彥雖然浪蕩,但至今尚未做過啥大惡之事。

  或許正是這種朝不保夕的狀態,導致趙桓的膽子越來越小,並且性格多疑、優柔寡斷,耳根子軟容易受人左右。

  不論如何,就趙桓目前的表現來看,正直之臣皆一致認為,太子繼位便能政治清明。

  林篪、趙佺、高景山能湊在一起做官,也是朝中某些大臣通過鄭居中安排的。他們無法控制江南、淮南、川中等地,只能退而求其次,暫時把漢中掌握在手裡。

  並且還暗中招攬提拔後起之秀,儘量讓年輕官員擔任州縣官員,漸漸滲透掌控地方州縣。

  這個策略很成功,後來甚至把宋徽宗搞成光桿司令。

  歷史上,金兵第一次南下,宋徽宗雖然禪位,但並不打算放棄權力。

  這貨出京之後號令東南,不準地方公文送往開封,勒令勤王之師朝自己靠攏。

  而且,他都跑到南方了,還大興花石綱建造行宮,鎮江行宮每月開支二十萬貫(包含軍費)。

  當時聽說林篪手裡有十萬貫,宋徽宗立即寫信索要一半。

  林篪卻只給了5000貫,剩下的全送到東京給新君趙桓。類似的事情很多,地方官員合夥架空宋徽宗,新皇帝趙桓這才真正掌控大權。

  趙佺說道:“不論是否有用,也要請元璋公回京。官家身邊皆為宵小,難得有一個正直之士受寵。”

  這些人病急亂投醫,把鄭居中、李邦彥都視為正直之士。

  “難,”林篪搖頭道,“聽說元璋公不參與朝廷之事。”

  高景山道:“其子朱銘,頗有抱負,已然得罪了奸黨。他不參與都得參與,朱成功早就成了奸黨的眼中釘。”

  趙佺說道:“犬子逢吉,可執書去拜見,解試日期尚早,還能趕回來參加別頭試。”

  ……

  趙逢吉今年二十歲,尚未娶妻。

  他從小家學淵源,對水利工程頗有研究。十六七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興修水利,已經有好幾年的實操經驗。

  去年,趙逢吉偶得一本《朱氏算經》,頓時驚為天人,跟父親一起看書自學。

  今年隨父來到漢中,更加仰慕朱國祥大名。

  他聽說元璋公路過興元府時,見到漢中春旱嚴重,立即寫信給各州縣長官,讓他們勸導百姓少種玉米,今年應該廣種粟米方能抗旱。

  粟米的抗旱能力,比高粱還強,遠遠超過玉米。

  元璋公在民間威望極高,他說玉米不耐旱,農民便紛紛改種粟米,有效減輕了乾旱的影響。

  玉米雖不抗旱,但總得來說,對漢中百姓是有利的。

  許多貧瘠山地種植玉米,去年糧食產量大增。雖然老百姓手裡,依舊沒多少餘糧,但糧商攢下的卻不少,官府可以更從容調集糧食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