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239【忽悠老年人】(第3頁)

  魏泰哈哈大笑:“有趣,有趣,真我輩中人也!”

  又瞎扯一通,錢琛突然嘆息:“唉,今年春旱嚴重,太守不忍百姓受苦。派我來襄陽預購夏糧,可問了好些糧商,他們都囤積居奇不肯賣。”

  “此事好說”魏泰吩咐孫子,“把你叔父叫回來。”

  魏泰的長子魏群住在城裡,負責魏家的生意。

  大概等了一個小時,錢琛嘴巴就沒停過,從始至終都在揀老頭兒喜歡聽的說。

  魏群匆匆趕回祖宅,自然不會被幾句話糊弄,直接問道:“朱太守要買多少糧食?”

  “一萬石。”錢琛敞開了說。

  宋代的一石並非120斤,而是92.5宋斤,換算過來即59.2千克。

  一萬石,即592噸。

  魏群說道:“我只賣五千石,多了沒把握收來。”

  “五千石也可,請閣下開價。”錢琛道。

  魏群卻說:“今年不同以往,北方各地春旱,還不曉得糧價是多少。閣下五月份再來,到時候根據實情來談價。”

  錢琛直接轉身,朝魏泰作揖:“不料魏氏也如別的糧商那般,只想著囤積居奇,半點不顧百姓死活。罷了罷了,我再去南邊看看。”

  魏泰的面子有點撐不住,他此時已經反應過來,錢琛剛才故意拍馬屁,就是打算忽悠他賣糧而已。但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傳出去他面子往哪擱?當即對兒子說:“價錢可以先談談。”

  魏群不敢違抗父命,獅子大開口道:“麥子每石1500文!”

  北宋糧價,波動極大。

  就全國平均米價來算,大中祥符元年,每石才80文。

  僅過了三十年,范仲淹那會兒,每石米就漲到300文。

  又過四十年,因為河湟開邊,每石米暴漲至700文。

  此後,就在300文到700文之間浮動,個別地區豐收能降到150文以下。

  直至宋徽宗繼位,各種矛盾爆發,米價長期高於600文。這兩年跟西夏打仗,各地災害頻發,加之濫發大額銅錢,一路飆漲已經突破1000文。(方臘起義之後,每石米在2500文到3000文之間。)

  襄陽這邊的麥子,徽宗朝初年因為打仗,曾經漲到過每石1200文。後來也曾下降到600文,但去年又漲至900多文。

  京西南路的南部,荊湖北路的北部,也即後世湖北省的主要區域,在北宋屬於全國糧價最低的地方。

  因為湖北地廣人稀!

  受五代戰亂影響,人口一直稀缺。隨著朝廷的鼓勵移民和墾荒政策,湖北人口漸漸增多,至元豐年間達到巔峰(90萬戶)。

  此後,朝廷盤剝日重,人口不增反減,大量農民湧向城市或逃進深山,甚至是大老遠逃到別的路分。

  至宋徽宗崇寧年間,居然下降到77萬戶,江陵府(隸屬荊湖北路)的戶口更是直接減半。

  大量土地拋荒,地主即便想要耕種,也招不齊那麼多佃戶。

  “1500文的麥子,老先生見過嗎?”錢琛笑著看向魏泰。

  魏泰的面子是真掛不住了,呵斥兒子說:“不可漫天要價!”

  魏群卻說:“父親,西北戰事未平,北方各路又有春旱,今年的麥子肯定漲到1500文以上!孩兒喊價,已經是往低了喊。”

  魏泰說道:“再降降。”

  魏群想了想:“1450文。”

  錢琛說道:“一口價,1200文!我打聽過了,襄陽這邊的麥價,歷年來最高也就1200文。”

  “白日做夢!”魏群懶得再糾纏。

  魏泰卻說:“就1200文,立即籤契書!”

  “父親,你糊塗啊。”魏群已經無語了。

  那感覺,就像是老父親被無良銷售忽悠,拿出家裡全部存款去買保健品。

  魏泰的暴脾氣又炸了,抄起柺杖說:“老夫清醒得很,一石麥子1200文,我魏家也有得賺。能救濟百姓,少賺點又如何?再敢多言,打死你個不孝子!”

  錢琛表情嚴肅,朝魏泰長拜一揖:“老先生心繫百姓,晚輩佩服之至!”

  這高帽子扔出去,魏群不賣也得賣,否則他就是不孝。要麼被父親打死,要麼把父親氣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