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212【洋州有人造反?】(第2頁)
金州是產煤的,跟鐵礦一樣,量大管飽,且都極易開採。缺點煤礦是多在深山,古代交通運輸不便。而鐵礦的品位也不怎麼高,大約在25—35之間,這是南方鐵礦的平均水平。
漢中這邊差不多,也是被交通因素制約,直至清代才大規模冶鐵。
真正便利的是洋州,鐵礦挨著漢江支流,可惜又缺少煤礦,暫時一座煤礦都沒發現,只能使用木炭來冶鐵。宋代的大型鐵礦,已經在使用焦煤了。
須把興元府和洋州一起佔領,漢中的冶鐵業才能初具規模:在興元府煉製焦煤,通過水運送去洋州鍊鐵。
朱銘說道:“總得試試,還請朋龜兄幫忙。”
李友聞想了想:“便給成功十戶,冶匠七戶,鐵匠三戶。”
“多謝!”朱銘舉杯道,“敬朋龜兄一杯。”
宴飲結束,李友聞驅散眾官,醉醺醺說:“成功被貶金州恐怕也是得罪了蔡京吧?”
朱銘也不過多解釋,只嘆息道:“我在濮州已震懾官吏正待大展拳腳,卻稀裡糊塗被召回。”
李友聞說:“成功談及山河堰,吾又怎不知水利好處?可通判掌握著錢糧,俺多番說起水利之事,都被通判以擾民為由拒絕。那廝便是蔡黨,只知魚肉百姓!”
“奸黨禍國,吾輩自當奮起!”朱銘立即說。
“正該奮起!”李友聞找了好幾個酒壺,終於找到些殘酒,含著壺嘴一飲而盡。
李友聞並非看起來那般廢物,他也是有政治抱負的,而且極為厭惡佛道,甚至死後不讓子孫請人做法事。歷史上,他幾次貶官,都是因為怒噴奸黨,最終被貶去廣東客死他鄉。
面對起義軍時祭祀湖神,也不過是提振士氣的手段。
朱銘說道:“何不讓士紳集資分段修繕山河堰?”
李友聞搖頭說:“沒用,我已試過。本地士紳不信任官員,且近年來,知府又調任頻繁,他們怕我撈錢跑了。更何況,上頭還有轉運司、提刑司,一旦疏浚山河堰,這些人也要撈一筆,士紳們的顧慮實在太多。”
朱銘只能表示同情,這是個有心做事,卻又能力欠缺,無法壓制屬官、取信士紳的文人。
最慘的是,利州路轉運司、按察司,已經把衙門從利州搬到興元府。這位知府,上面還有一串省級官員,個個都能阻礙他辦正事。
朱銘忽然問:“對了,怎不見利州路各司官員?”
李友聞解釋道:“黃金峽那邊的棧道塌了,西鄉縣的糧稅,至今也無法北運。耽誤了征討西夏的軍糧,轉運使、轉運副使皆吃掛落,一併遭到貶謫,新的官員還沒到任。運判和按察使,皆親往黃金峽考察,正在洋州那邊組織軍民修復棧道。”
“這都半年了吧,那段棧道早該修好了。”朱銘說。
李友聞搖頭道:“壓迫過度,又多死亡,修棧道的民夫造反了。不但反了,還把其餘棧道砸壞,否則也不會拖到現在。這事不敢上報朝廷,地方官員一直壓著。”
“民亂可平了?”朱銘問道。
李友聞說:“提刑使和洋州知州,親率鄉兵、弓手四千餘,只用兩月時間就平息民亂。但棧道壞了,險灘難以行船,無法追捕亂民,只能任其逃進深山。”
漢中這邊差不多,也是被交通因素制約,直至清代才大規模冶鐵。
真正便利的是洋州,鐵礦挨著漢江支流,可惜又缺少煤礦,暫時一座煤礦都沒發現,只能使用木炭來冶鐵。宋代的大型鐵礦,已經在使用焦煤了。
須把興元府和洋州一起佔領,漢中的冶鐵業才能初具規模:在興元府煉製焦煤,通過水運送去洋州鍊鐵。
朱銘說道:“總得試試,還請朋龜兄幫忙。”
李友聞想了想:“便給成功十戶,冶匠七戶,鐵匠三戶。”
“多謝!”朱銘舉杯道,“敬朋龜兄一杯。”
宴飲結束,李友聞驅散眾官,醉醺醺說:“成功被貶金州恐怕也是得罪了蔡京吧?”
朱銘也不過多解釋,只嘆息道:“我在濮州已震懾官吏正待大展拳腳,卻稀裡糊塗被召回。”
李友聞說:“成功談及山河堰,吾又怎不知水利好處?可通判掌握著錢糧,俺多番說起水利之事,都被通判以擾民為由拒絕。那廝便是蔡黨,只知魚肉百姓!”
“奸黨禍國,吾輩自當奮起!”朱銘立即說。
“正該奮起!”李友聞找了好幾個酒壺,終於找到些殘酒,含著壺嘴一飲而盡。
李友聞並非看起來那般廢物,他也是有政治抱負的,而且極為厭惡佛道,甚至死後不讓子孫請人做法事。歷史上,他幾次貶官,都是因為怒噴奸黨,最終被貶去廣東客死他鄉。
面對起義軍時祭祀湖神,也不過是提振士氣的手段。
朱銘說道:“何不讓士紳集資分段修繕山河堰?”
李友聞搖頭說:“沒用,我已試過。本地士紳不信任官員,且近年來,知府又調任頻繁,他們怕我撈錢跑了。更何況,上頭還有轉運司、提刑司,一旦疏浚山河堰,這些人也要撈一筆,士紳們的顧慮實在太多。”
朱銘只能表示同情,這是個有心做事,卻又能力欠缺,無法壓制屬官、取信士紳的文人。
最慘的是,利州路轉運司、按察司,已經把衙門從利州搬到興元府。這位知府,上面還有一串省級官員,個個都能阻礙他辦正事。
朱銘忽然問:“對了,怎不見利州路各司官員?”
李友聞解釋道:“黃金峽那邊的棧道塌了,西鄉縣的糧稅,至今也無法北運。耽誤了征討西夏的軍糧,轉運使、轉運副使皆吃掛落,一併遭到貶謫,新的官員還沒到任。運判和按察使,皆親往黃金峽考察,正在洋州那邊組織軍民修復棧道。”
“這都半年了吧,那段棧道早該修好了。”朱銘說。
李友聞搖頭道:“壓迫過度,又多死亡,修棧道的民夫造反了。不但反了,還把其餘棧道砸壞,否則也不會拖到現在。這事不敢上報朝廷,地方官員一直壓著。”
“民亂可平了?”朱銘問道。
李友聞說:“提刑使和洋州知州,親率鄉兵、弓手四千餘,只用兩月時間就平息民亂。但棧道壞了,險灘難以行船,無法追捕亂民,只能任其逃進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