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146【倒數第一,也是第一】(第2頁)
若有人沒把考題記完,也可詢問附近差役,但不準離開自己的考棚。
朱銘完全按照八股文模式答題,思索一陣,寫下第一題的破題:君子之於世也,不先事而有所倚,惟隨事而制其宜,蓋事必有義也。
接著又琢磨承題,寫道:君子處天下之事,惟義之適從。初何嘗有所偏倚於其間哉?
朱銘的八股文水平,相比去年又提升許多,已非初次應試那個小白。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雜犯。
也就是不能在文章裡,犯了皇室的名諱。
徽宗朝的考試,還要避免使用洛學、蜀學的獨家言論。
這個很好避開,就拿洋州書院來說,閔文蔚專門列出了相關內容,反覆強調那些東西不能拿去考試。而且內容並不多,新學、洛學、蜀學對於經義的闡述,99%都是共通的,只剩關鍵的1%來區分。
當然,如果沒有名師或書院指導,貧寒士子很容易犯錯,稍不注意就要犯忌諱。
寫到中午,做完四題,肚子已經很餓了。
考場內傳來炭焦味,有人在用自帶的爐子做飯。朱銘懶得生火,掏出塊餅子就水喝,然後去上廁所,解決完生理需求繼續答題。
直至天黑,考官勒令交卷,朱銘已趴在桌上睡了一會兒。
省試的考生太多,不可能每天都進場搜檢一次。真那麼搞,連續三天別想睡覺。因為白天都要考試,晚上十一二點就來排隊,哪還有什麼休息時間?
吃喝拉撒,全在考場裡。
1.3平米的閉塞小屋,只能趴在桌上睡。
夜裡,朱銘還在考棚門口,燃起爐子煮了鍋粥,就著鹹菜和肉脯吃下。
吃完就睡,白天寫了十篇文章,還反覆修改謄抄,有幹一天體力活那麼累。
第二日,考十道兼經題。
第三日,考一道試論、五道經史時務策。
試論題,是讓考生評價漢宣帝。
這道題肯定出自王黼之手,意圖非常明顯,讓考生誇讚漢宣帝,順便誇一誇宋徽宗。
朱銘已經猜到出題者的心思,但他偏不誇宋徽宗,只是客觀評價漢宣帝。破罐子破摔,大不了落榜,然後滾回大明村去。
兩道經史策題,還算中規中矩。
三道時務策題,一篇談論西北戰事,兩篇談論財政問題。
朱銘全部照實了寫文章,雖然沒有明著批評蔡京和童貫,但卻強調吏治敗壞問題。
就他這麼寫,第三日的六道題,是很難獲得閱卷官認可的。
這個時代,連科舉都得拍馬屁!
就拿上一屆的主考官蔡薿來說,此人是崇寧五年狀元。
這狀元水分極大,完全靠溜鬚拍馬當上的。
當時蔡京遭受言官彈劾,宋徽宗也被群臣逼得做出讓步。
蔡薿在殿試策論當中,瘋狂為蔡京說好話,大肆攻擊其政敵。
宋徽宗、蔡京讀之大喜,遂將蔡薿點為狀元,將其狀元文章頒行天下,九個月內就升為從四品。
接著,蔡薿又翻查族譜,認了蔡京為叔父。
有次登門拜訪,蔡京讓三個兒子迎接。蔡薿立馬改口,說以前族譜對錯了,蔡京其實是自己的叔祖,蔡京的兒子才是自己叔叔。
朱銘完全按照八股文模式答題,思索一陣,寫下第一題的破題:君子之於世也,不先事而有所倚,惟隨事而制其宜,蓋事必有義也。
接著又琢磨承題,寫道:君子處天下之事,惟義之適從。初何嘗有所偏倚於其間哉?
朱銘的八股文水平,相比去年又提升許多,已非初次應試那個小白。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雜犯。
也就是不能在文章裡,犯了皇室的名諱。
徽宗朝的考試,還要避免使用洛學、蜀學的獨家言論。
這個很好避開,就拿洋州書院來說,閔文蔚專門列出了相關內容,反覆強調那些東西不能拿去考試。而且內容並不多,新學、洛學、蜀學對於經義的闡述,99%都是共通的,只剩關鍵的1%來區分。
當然,如果沒有名師或書院指導,貧寒士子很容易犯錯,稍不注意就要犯忌諱。
寫到中午,做完四題,肚子已經很餓了。
考場內傳來炭焦味,有人在用自帶的爐子做飯。朱銘懶得生火,掏出塊餅子就水喝,然後去上廁所,解決完生理需求繼續答題。
直至天黑,考官勒令交卷,朱銘已趴在桌上睡了一會兒。
省試的考生太多,不可能每天都進場搜檢一次。真那麼搞,連續三天別想睡覺。因為白天都要考試,晚上十一二點就來排隊,哪還有什麼休息時間?
吃喝拉撒,全在考場裡。
1.3平米的閉塞小屋,只能趴在桌上睡。
夜裡,朱銘還在考棚門口,燃起爐子煮了鍋粥,就著鹹菜和肉脯吃下。
吃完就睡,白天寫了十篇文章,還反覆修改謄抄,有幹一天體力活那麼累。
第二日,考十道兼經題。
第三日,考一道試論、五道經史時務策。
試論題,是讓考生評價漢宣帝。
這道題肯定出自王黼之手,意圖非常明顯,讓考生誇讚漢宣帝,順便誇一誇宋徽宗。
朱銘已經猜到出題者的心思,但他偏不誇宋徽宗,只是客觀評價漢宣帝。破罐子破摔,大不了落榜,然後滾回大明村去。
兩道經史策題,還算中規中矩。
三道時務策題,一篇談論西北戰事,兩篇談論財政問題。
朱銘全部照實了寫文章,雖然沒有明著批評蔡京和童貫,但卻強調吏治敗壞問題。
就他這麼寫,第三日的六道題,是很難獲得閱卷官認可的。
這個時代,連科舉都得拍馬屁!
就拿上一屆的主考官蔡薿來說,此人是崇寧五年狀元。
這狀元水分極大,完全靠溜鬚拍馬當上的。
當時蔡京遭受言官彈劾,宋徽宗也被群臣逼得做出讓步。
蔡薿在殿試策論當中,瘋狂為蔡京說好話,大肆攻擊其政敵。
宋徽宗、蔡京讀之大喜,遂將蔡薿點為狀元,將其狀元文章頒行天下,九個月內就升為從四品。
接著,蔡薿又翻查族譜,認了蔡京為叔父。
有次登門拜訪,蔡京讓三個兒子迎接。蔡薿立馬改口,說以前族譜對錯了,蔡京其實是自己的叔祖,蔡京的兒子才是自己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