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113【榴蓮成熟時】(第2頁)
這個觀點,確立了改進數學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且也是拿孔子和《尚書》來做背書。
陳淵對此非常贊同,卻又嘆息:“可惜科舉取士,已經廢除明算科。”
宋代科舉改革的時候,諸科都併入了進士科,專門考數學的明算科被取消。如今只有明法科得以恢復,主要考律法,順帶一丟丟的數學題。
科舉不考,數學不興。
除非有人造反成功,強行把數學添加到科舉考試當中。
吃過餐飯,校工來收拾碗筷,陳淵繼續做幾何練習題。
鄭泓跑來拜見:“朱相公,大郎,家祖設宴邀請二位,商量君子茶的買賣事宜。”
“可以,”朱國祥問,“哪天赴宴?”
鄭泓說道:“接下來幾天都行,只看兩位哪日有空閒。”
朱國祥說:“就明日正午吧。”
“恭候兩位大駕。”鄭泓高興道。
鄭胖子都走了,陳淵依舊在埋頭做題,時不時的請教解答方法。
父子二人,金手指在身,對學過的東西記憶清晰。但難免忘了傳授某個公式,陳淵提出問題,他們再把公式給補上。
就陳淵的學習速度,最多一兩個月,便能基本掌握平面幾何,畢竟他本來就有相關知識基礎。
翌日上午,父子倆結伴下山。
剛走到書院門口,就看到兩架竹輿停在那裡。
朱銘隨口說道:“君子不以人代畜,步行下山便可。”聽聞此言的書院學生,皆贊其為真君子,無聲無息間又裝了一逼。
若是朱銘做了皇帝,可定不會再說這話,頂多約束官員不要坐轎。因為抬轎子屬於服務業,可以解決就業問題,治國哪管君子不君子。
一路來到鄭家,正門大開。
父子倆從正門走入,鄭嵐帶著兒孫,在前院裡迎接他們。
鄭家這種大商人,已經採用三餐制,此時還沒有到飯點,於是把他們請到花園裡休息。
早開的花朵已經綻放,花園景色優美,零食也端上來,鄭嵐拿出最好的團茶招待。
鄭嵐親自添炭煮茶,說道:“俺這孫兒頑劣,前番跟著大郎,學了不少正經本事,老朽在這裡謝過了。”
朱銘笑道:“小官人聰慧,並非愚鈍之輩。”
“小聰明有,卻無大智慧,”鄭嵐拍馬屁道,“二位以君子之道,製出君子之茶,這才叫做大智慧,老朽佩服得五體投地。”
朱國祥說:“偶有所獲,還只是初創。等到了明年,炒茶技藝能更加成熟,君子茶的味道肯定更好。”
鄭嵐喜道:“老朽拭目以待。”又問,“今年可產多少斤,明年又能產多少?”
朱國祥說:“今年產幾百斤肯定沒問題,明年有幾千斤也未可知。”138閱讀網
“極好,這老朽就放心了。”鄭嵐捋鬍子微笑。
現代茶山,一畝的年產量,就能達到兩三百斤,但那得益於科技加成。
把畝與斤都換算成現代單位,唐宋時期的茶山,普遍畝產在150斤以下,極個別的能夠達到180斤。大明村有三百多畝茶山,由於管理得不好,平均畝產僅120斤,全部拿來製作炒茶,每年的產量是三萬多斤。
陳淵對此非常贊同,卻又嘆息:“可惜科舉取士,已經廢除明算科。”
宋代科舉改革的時候,諸科都併入了進士科,專門考數學的明算科被取消。如今只有明法科得以恢復,主要考律法,順帶一丟丟的數學題。
科舉不考,數學不興。
除非有人造反成功,強行把數學添加到科舉考試當中。
吃過餐飯,校工來收拾碗筷,陳淵繼續做幾何練習題。
鄭泓跑來拜見:“朱相公,大郎,家祖設宴邀請二位,商量君子茶的買賣事宜。”
“可以,”朱國祥問,“哪天赴宴?”
鄭泓說道:“接下來幾天都行,只看兩位哪日有空閒。”
朱國祥說:“就明日正午吧。”
“恭候兩位大駕。”鄭泓高興道。
鄭胖子都走了,陳淵依舊在埋頭做題,時不時的請教解答方法。
父子二人,金手指在身,對學過的東西記憶清晰。但難免忘了傳授某個公式,陳淵提出問題,他們再把公式給補上。
就陳淵的學習速度,最多一兩個月,便能基本掌握平面幾何,畢竟他本來就有相關知識基礎。
翌日上午,父子倆結伴下山。
剛走到書院門口,就看到兩架竹輿停在那裡。
朱銘隨口說道:“君子不以人代畜,步行下山便可。”聽聞此言的書院學生,皆贊其為真君子,無聲無息間又裝了一逼。
若是朱銘做了皇帝,可定不會再說這話,頂多約束官員不要坐轎。因為抬轎子屬於服務業,可以解決就業問題,治國哪管君子不君子。
一路來到鄭家,正門大開。
父子倆從正門走入,鄭嵐帶著兒孫,在前院裡迎接他們。
鄭家這種大商人,已經採用三餐制,此時還沒有到飯點,於是把他們請到花園裡休息。
早開的花朵已經綻放,花園景色優美,零食也端上來,鄭嵐拿出最好的團茶招待。
鄭嵐親自添炭煮茶,說道:“俺這孫兒頑劣,前番跟著大郎,學了不少正經本事,老朽在這裡謝過了。”
朱銘笑道:“小官人聰慧,並非愚鈍之輩。”
“小聰明有,卻無大智慧,”鄭嵐拍馬屁道,“二位以君子之道,製出君子之茶,這才叫做大智慧,老朽佩服得五體投地。”
朱國祥說:“偶有所獲,還只是初創。等到了明年,炒茶技藝能更加成熟,君子茶的味道肯定更好。”
鄭嵐喜道:“老朽拭目以待。”又問,“今年可產多少斤,明年又能產多少?”
朱國祥說:“今年產幾百斤肯定沒問題,明年有幾千斤也未可知。”138閱讀網
“極好,這老朽就放心了。”鄭嵐捋鬍子微笑。
現代茶山,一畝的年產量,就能達到兩三百斤,但那得益於科技加成。
把畝與斤都換算成現代單位,唐宋時期的茶山,普遍畝產在150斤以下,極個別的能夠達到180斤。大明村有三百多畝茶山,由於管理得不好,平均畝產僅120斤,全部拿來製作炒茶,每年的產量是三萬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