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106【百姓日用即為道】(第3頁)
閔文蔚說:“只有考上進士,才能把箭射出去,當務之急是要做一副好弓箭出來。”
陳淵聽得快抓狂了,什麼亂七八糟的,他不相信一位山長,竟然愚蠢到這種程度。不僅無知,而且自大,有真學問不求,反而去求隻言片語的經義。
“難道無法科舉當官,儒生就不做學問了嗎?愚蠢至極!”陳淵終於怒了。
閔文蔚道:“學問當然要做,大道就在書中。”
“這學我不講了,收的錢也會退你!”陳淵拂袖而走,已氣得渾身發抖。
師生們傻乎乎看著,場面似乎很熟悉,去年已經發生過一次。
當時陸提學從西鄉縣歸來,被閔文蔚請到書院講學。也是如眼前這般,講到一半便不歡而散,陸提學還跟閔文蔚大吵一架。
朱銘快步追上去,微笑作揖:“先生何必動怒,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講便是了。”
陳淵說道:“吾之怒,非為己也,怒其誤人子弟!”
朱銘建議道:“既如此,不如去山下講學。在那鬧市中也可,在那漢江邊也罷。士子可以來聽,百姓也可來聽,便是官吏也能來聽。這不比在山上講學更好?”
陳淵略一思忖,點頭道:“此法可行。但那些愚夫愚婦,大字都不識幾個,真的能夠聽懂嗎?”
“先生剛才不是說,只要心懷誠與仁,便無知小民也是大學問家,”朱銘說道,“先生只要把道理講得淺白些,多用日常事物比喻,愚夫愚婦自然就開竅了。”
宋代雖然講學之風盛行,而且學術著作越來越口語化,但還真沒有跑去大街上講的。
直至明代中期,講學才直面底層民眾,就連乞丐都可聆聽大道。
陳淵有些拿不準:“可以試試。”
朱銘又說:“先生所言,只要誠與仁,人人皆可為聖。既然如此,升斗百姓的道在哪裡呢?”
這把陳淵給問住了,他說人人可以成聖,只是一個理論而已,主要還是面向士子階層。但平民百姓也是人啊,人道即仁道,老百姓的道又在哪裡?老百姓的仁該如何體現?
“成功有此一問,已頗為難得,吾當深思之。”陳淵發現了一個治學的新思路,他要搞清楚老百姓的道在何處。
朱銘說道:“家父曾言,百姓日用即為道。晚輩才疏學淺,不知家父說得是否正確。”
此話如同洪鐘大呂,陳淵聽得瞠目結舌,愣在當場良久。他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反覆嘀咕道:“百姓日用即為道,百姓日用即為道……”
朱銘站立不語,等著陳淵慢慢消化。
陳淵開始來回踱步,短短七個字,為他打開一道學術的新大門。
朱銘並非胡亂拋出此觀點,而是結合了陳淵的講學內容。他發現陳淵的學術思想,介於理學和心學的中間狀態,而且還有一點事功思想在內,完全可以吸收心學泰州學派的“百姓日用即為道”。
陳淵越想越興奮,這七個字,是符合聖人經義的,是對聖學大道的一次拓展。
此時的陳淵,學術思想都來自楊時,自己的新東西並不多。
如果他從“百姓日用即為道”來展開,完全可以創建一個新的學派。
陳淵猛地抓住朱銘的雙手,激動道:“令尊現在何處?吾應該當面請教。”
朱銘說:“家父在鄉下種地,家父的學問,已盡傳與晚輩。”
“走走走,咱找個地方細說。”陳淵拉著朱銘就跑,便如好色之徒遇到絕世美女,此時已經急不可耐了。
朱銘一臉得意微笑,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藉助陳淵來揚名,讓注重經世致用的士子認同自己。
(本章完)
陳淵聽得快抓狂了,什麼亂七八糟的,他不相信一位山長,竟然愚蠢到這種程度。不僅無知,而且自大,有真學問不求,反而去求隻言片語的經義。
“難道無法科舉當官,儒生就不做學問了嗎?愚蠢至極!”陳淵終於怒了。
閔文蔚道:“學問當然要做,大道就在書中。”
“這學我不講了,收的錢也會退你!”陳淵拂袖而走,已氣得渾身發抖。
師生們傻乎乎看著,場面似乎很熟悉,去年已經發生過一次。
當時陸提學從西鄉縣歸來,被閔文蔚請到書院講學。也是如眼前這般,講到一半便不歡而散,陸提學還跟閔文蔚大吵一架。
朱銘快步追上去,微笑作揖:“先生何必動怒,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講便是了。”
陳淵說道:“吾之怒,非為己也,怒其誤人子弟!”
朱銘建議道:“既如此,不如去山下講學。在那鬧市中也可,在那漢江邊也罷。士子可以來聽,百姓也可來聽,便是官吏也能來聽。這不比在山上講學更好?”
陳淵略一思忖,點頭道:“此法可行。但那些愚夫愚婦,大字都不識幾個,真的能夠聽懂嗎?”
“先生剛才不是說,只要心懷誠與仁,便無知小民也是大學問家,”朱銘說道,“先生只要把道理講得淺白些,多用日常事物比喻,愚夫愚婦自然就開竅了。”
宋代雖然講學之風盛行,而且學術著作越來越口語化,但還真沒有跑去大街上講的。
直至明代中期,講學才直面底層民眾,就連乞丐都可聆聽大道。
陳淵有些拿不準:“可以試試。”
朱銘又說:“先生所言,只要誠與仁,人人皆可為聖。既然如此,升斗百姓的道在哪裡呢?”
這把陳淵給問住了,他說人人可以成聖,只是一個理論而已,主要還是面向士子階層。但平民百姓也是人啊,人道即仁道,老百姓的道又在哪裡?老百姓的仁該如何體現?
“成功有此一問,已頗為難得,吾當深思之。”陳淵發現了一個治學的新思路,他要搞清楚老百姓的道在何處。
朱銘說道:“家父曾言,百姓日用即為道。晚輩才疏學淺,不知家父說得是否正確。”
此話如同洪鐘大呂,陳淵聽得瞠目結舌,愣在當場良久。他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反覆嘀咕道:“百姓日用即為道,百姓日用即為道……”
朱銘站立不語,等著陳淵慢慢消化。
陳淵開始來回踱步,短短七個字,為他打開一道學術的新大門。
朱銘並非胡亂拋出此觀點,而是結合了陳淵的講學內容。他發現陳淵的學術思想,介於理學和心學的中間狀態,而且還有一點事功思想在內,完全可以吸收心學泰州學派的“百姓日用即為道”。
陳淵越想越興奮,這七個字,是符合聖人經義的,是對聖學大道的一次拓展。
此時的陳淵,學術思想都來自楊時,自己的新東西並不多。
如果他從“百姓日用即為道”來展開,完全可以創建一個新的學派。
陳淵猛地抓住朱銘的雙手,激動道:“令尊現在何處?吾應該當面請教。”
朱銘說:“家父在鄉下種地,家父的學問,已盡傳與晚輩。”
“走走走,咱找個地方細說。”陳淵拉著朱銘就跑,便如好色之徒遇到絕世美女,此時已經急不可耐了。
朱銘一臉得意微笑,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藉助陳淵來揚名,讓注重經世致用的士子認同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