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095【朱院長正式收徒】(第2頁)
朱國祥說:“為了方便。”
說完,朱國祥又寫下中文數字的大寫。
孟昭說道:“這個在下明白,是為了防止奸人塗改。”
朱國祥說:“我見大光的賬冊,大寫數字寫法不定,便統一定為如此寫法。”
壹、貳、叄……這種大寫計數方式,在唐代就開始採用了,但直到朱元璋時才規範統一。
在明代以前,就拿“千”來舉例,可以寫成“遷”、“阡”、“仟”等不同形式,只要是同音字易於理解便可。
朱國祥昨日翻閱賬簿,不僅流水賬讓人頭疼,那些五花八門的大寫數字也扯淡。
今天的課程,就是讓孟昭掌握阿拉伯數字和大寫數字。
孟昭還以為要學什麼秘法,發現只是兩套字符,瞬間就變得興趣缺缺,這玩意兒他多看幾遍就能記住。
朱國祥觀察其表情變化,已然知道其心思,順手寫出一串數字:“12345678,這是多少?”
孟昭對照旁邊的漢字,念道:“一……”
停下數了一陣,孟昭說道:“一千二百三十四萬五千六百七十八。”
朱國祥又寫下一串數字:“88888888,加上剛才的數字是多少?”
孟昭徹底給整懵了:“數字太大,得用算籌。”
算盤的形制,在北宋已經發展成熟,但並未普及到窮鄉僻壤。而且,算盤的高級使用方法,要到南宋才理論豐富起來。
孟昭連算盤都不會打,只懂得算籌使用之法。
朱國祥把兩串阿拉伯數字,列為兩排放在一起,十多秒鐘便給出相加的答案。
孟昭有些不信,跑去折了些小棍,排列算籌折騰半天,每次的結果都跟朱國祥一致。
“這……這便是朱相公的算術秘法?”孟昭瞠目結舌。
朱國祥微笑道:“這只是最簡單的。”
孟昭已然驚為天人,執弟子禮道:“承蒙恩惠,請先生授以算術秘法。”
朱國祥就此多了一個學生,不傳授別的,只教他使用阿拉伯數字進行四則運算,然後以此為基礎使用複式記賬法算賬。
孟昭還是挺聰明的,朱國祥教起來很省心,當天便把阿拉伯數字和規範大寫數字記牢。
甚至加快教學進度,把運算符號、加法算式和豎式計算也教了。
孟昭如獲至寶,反覆練習之後,開開心心回家。
“相公今日有何喜事?”餘三娘問。
孟昭喜滋滋說:“今日俺拜了朱相公為師,獲賜算術秘法,可不用算籌而計千萬數也!娘子隨便出兩個數,俺立即就能算出其相加之和。”
餘三娘頗為好奇,便出了一道加法題,大概就是幾千加上幾百。
孟昭提筆列出豎式,三兩下便搞定,笑著說:“此題著實容易。”
餘三娘忙問其故,孟昭耐心解答,於是夫妻倆共同研究數學。
基本瞭解之後,餘三娘又問:“加法是這般,兩兩相減呢?”
孟昭說:“今日只教了加法,另教了減法符號,便是這樣寫一橫。”
餘三娘竟能舉一反三,自己寫出減法豎式,真把一道減法題快速做出。
緊接著,夫妻倆又推敲乘法。
由於乘法符號還沒有教,他們自己畫個圈代表乘,利用九九表配合乘法豎式——北宋的九九乘法表,與後世乘法表剛好相反,最先背的是九九八十一。
一晚上時間,他們把除法都搞出來了。
說完,朱國祥又寫下中文數字的大寫。
孟昭說道:“這個在下明白,是為了防止奸人塗改。”
朱國祥說:“我見大光的賬冊,大寫數字寫法不定,便統一定為如此寫法。”
壹、貳、叄……這種大寫計數方式,在唐代就開始採用了,但直到朱元璋時才規範統一。
在明代以前,就拿“千”來舉例,可以寫成“遷”、“阡”、“仟”等不同形式,只要是同音字易於理解便可。
朱國祥昨日翻閱賬簿,不僅流水賬讓人頭疼,那些五花八門的大寫數字也扯淡。
今天的課程,就是讓孟昭掌握阿拉伯數字和大寫數字。
孟昭還以為要學什麼秘法,發現只是兩套字符,瞬間就變得興趣缺缺,這玩意兒他多看幾遍就能記住。
朱國祥觀察其表情變化,已然知道其心思,順手寫出一串數字:“12345678,這是多少?”
孟昭對照旁邊的漢字,念道:“一……”
停下數了一陣,孟昭說道:“一千二百三十四萬五千六百七十八。”
朱國祥又寫下一串數字:“88888888,加上剛才的數字是多少?”
孟昭徹底給整懵了:“數字太大,得用算籌。”
算盤的形制,在北宋已經發展成熟,但並未普及到窮鄉僻壤。而且,算盤的高級使用方法,要到南宋才理論豐富起來。
孟昭連算盤都不會打,只懂得算籌使用之法。
朱國祥把兩串阿拉伯數字,列為兩排放在一起,十多秒鐘便給出相加的答案。
孟昭有些不信,跑去折了些小棍,排列算籌折騰半天,每次的結果都跟朱國祥一致。
“這……這便是朱相公的算術秘法?”孟昭瞠目結舌。
朱國祥微笑道:“這只是最簡單的。”
孟昭已然驚為天人,執弟子禮道:“承蒙恩惠,請先生授以算術秘法。”
朱國祥就此多了一個學生,不傳授別的,只教他使用阿拉伯數字進行四則運算,然後以此為基礎使用複式記賬法算賬。
孟昭還是挺聰明的,朱國祥教起來很省心,當天便把阿拉伯數字和規範大寫數字記牢。
甚至加快教學進度,把運算符號、加法算式和豎式計算也教了。
孟昭如獲至寶,反覆練習之後,開開心心回家。
“相公今日有何喜事?”餘三娘問。
孟昭喜滋滋說:“今日俺拜了朱相公為師,獲賜算術秘法,可不用算籌而計千萬數也!娘子隨便出兩個數,俺立即就能算出其相加之和。”
餘三娘頗為好奇,便出了一道加法題,大概就是幾千加上幾百。
孟昭提筆列出豎式,三兩下便搞定,笑著說:“此題著實容易。”
餘三娘忙問其故,孟昭耐心解答,於是夫妻倆共同研究數學。
基本瞭解之後,餘三娘又問:“加法是這般,兩兩相減呢?”
孟昭說:“今日只教了加法,另教了減法符號,便是這樣寫一橫。”
餘三娘竟能舉一反三,自己寫出減法豎式,真把一道減法題快速做出。
緊接著,夫妻倆又推敲乘法。
由於乘法符號還沒有教,他們自己畫個圈代表乘,利用九九表配合乘法豎式——北宋的九九乘法表,與後世乘法表剛好相反,最先背的是九九八十一。
一晚上時間,他們把除法都搞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