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1027【用假金礦騙人去馬六甲】

閩浙贛三省的洪災已經退去,但救災工作遠遠沒有結束。

有不少百姓失去了一切,房屋、牲畜、糧食、傢俱、錢財……都被洪水給無情沖走,他們靠著各種各樣的手段才僥倖生還。

還有許多百姓,由於逃難得快,勉強帶走部分財產,但很難短期內恢復基本生活。

治安問題也很嚴重,尤其是遠離城市的地方,大災破壞了原有秩序,多有歹人靠坑騙搶劫為生。

大明朝廷的賑災反應非常快,迅速從淮南和長江中上游調糧過來,甚至任命了一位專職的三省賑災總督(擁有臨時開府大權)。

地方官員同樣救災迅速,甚至還沒獲得中央批覆,他們就已經力所能及的做事了。包括士紳、廟觀,也紛紛出錢出糧,不管心裡怎麼想的,至少表面上必須過得去。

其實放在古代中國,地方官、士紳和廟觀,大部分時候反而是賑災主體——官員逼捐,富戶出糧,士紳和廟觀主動施粥。

總體來講,此次洪災的各種損失,相當於打一場滅國之戰。

災區想要基本恢復生產,至少要半年時間。

六位官二代來到浙江時,江南運河已完成災後疏浚工作,這個屬於賑災事務的重中之重。

但運河兩岸的鄉村,明顯還能看到洪災的痕跡。

成片成片的稻田,因為洪水而徹底絕收,被泡死的稻子軟塌塌倒在田裡。

陸游乘船路過望亭鎮時,看到一條官船靠岸。

兩個官差在鎮外貼告示,識字的居民紛紛跑來閱讀,隨即有人歡呼大喊:“快快通知各鄉保甲長,賑災糧和谷種到了!鄉民拿著戶帖副本去縣城領糧,每人可領一石稻穀、一升晚稻穀種。戶帖副本損壞或遺失的,趕緊去縣衙戶房補辦!”

消息傳出,四里八鄉奔走相告。

這已是第二批賑災糧,頭一批發放的更少,屬於本地常平倉的存糧。現在這批,則是從外地調來的,而且還調來晚稻穀種用於補種。

保甲長們接到消息,立即召集鄉民開會。

有船的出船,有人的出人,各自組織起來去官府領糧。

特殊時期,補辦戶口本也很快。

也別想著鑽空子多領,戶籍冊的正本在官府手裡,老百姓拿到的反而是副本,一家有幾口人寫得清清楚楚。

以前不上戶口的百姓,這次連賑災糧都領不到!

“受災這麼嚴重?”

范成大看著那些絕收的稻田,表情變得有些嚴峻,因為他的老家距此只有數十里。

其他五個官二代,紛紛出言安慰。

急匆匆趕回家裡,范成大稍微好受了些。

他的母親隨夫在外做官,家中只有祖父和叔伯。

祖父範師尹對范成大說:“這裡沒有淹過來,太湖周邊淹了一圈。望亭鎮全都給淹完了,那邊的運河上個月都沒法通航。吳江縣也淹得挺厲害,賑災總督專門派了一個幕官過去守著。”

“家裡沒被淹就好,”范成大一聲嘆息,“民生多艱啊。”

範師尹說道:“只要吏治不敗壞,再大的災禍都不算什麼。我是半截入土的老朽輩了,卻沒見過賑災這般得力的朝廷。前宋之時,吳地也遭過不止一次災,那昏君奸臣非但不賑濟,還變本加厲的徵收苛捐雜稅。”

白師厚立即說:“聖天子在世,滿朝皆為賢臣,地方亦多幹吏。”

“小侯爺說得是。”範師尹笑著拍馬屁。

白師厚連連擺手:“我是家中次子,繼承不了爵位。”

範師尹說:“亦可如此尊稱。”

白師厚嘿嘿直笑。

範師尹沒有考中進士,也沒在前宋做過官,但絕非普通的鄉下老頭。畢竟他的其中一個兒媳,是蔡襄的孫女、文彥博的外孫女。

一介白身,卻跟宰相結成兒女親家,可想而知範氏當時的影響力。

六個官二代又問賑災總督在哪裡,得知其在南京開府,於是也不急著出海,火速趕往南京去幫忙。

他們雖然都有功名,但正常情況下,不可能獲聘總督幕府。

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名門之後”。

賑災總督的臨時開府權,正式聘官名額有限。他們很快成為合同工,為期三個月,按一等吏員給工資,做一些書寫和統計工作。

每天都忙碌得很,卻感覺格外充實。

三個月聘用期滿,六人沒領完工資就留書跑了,還每人給賑災總督寫了一首詩。

客船上,李祖洽問道:“至能兄實才卓著,怎不趕緊科舉做官?”

“多半考不上,我的學問還須精進,”范成大笑道,“趁著青春年少,不如多去走走。等眼界開闊了,寫出的文章自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