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懷璧其罪】(第3頁)
接著,才是放開對山東、江南的棉田限制,讓棉花產量根據市場需求而增加。
開拓海外殖民地,從印度獲取棉花,這種模式雖然可行。但在航海成本進一步下降前,是不可能抑制本土棉田無序增加的。商人和農民,只會根據眼前利益做事!
什麼,用化肥提高農業產量?
直到朱家父子穿越那會兒,已經21世紀了,全球也只有十多個國家能自產化肥。
化肥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而不是工業革命的前提。
歷史上的第一種化肥,是鴉片戰爭前後才出現的。而解決化肥的大規模生產問題,更是在辛亥革命的前兩年。從化肥在實驗室出現,到化肥的大規模生產,用了半個多世紀。
朱國祥要是能把化肥大規模搞出來,以那種科技水平,大明早就能開著飛機投炸彈了!
伸手在小火爐上向火,朱國祥問道:“下一步,你準備做什麼?”
“吞掉大理,”朱銘說道,“不過要等糧食充裕以後,去年打西夏耗費了太多糧草,而且連年天災搞得儲糧所剩無幾。如果能風調雨順兩三年,征討大理的糧草就夠了。現在打當然也可以,但戰後移民的糧食沒法解決。”
朱國祥道:“廣西、川南、湘西、貴州,一直在流放罪犯和移民開墾。繼續這樣搞十年,等邊境人口充實起來,再打大理就瓜熟蒂落了。為啥要急著幾年時間搞定?”
“銅礦,”朱銘解釋道,“銅錢外流太嚴重,反而是白銀進口多起來,逼得我把銅本位都改成銀本位了。以前是銀價錨定銅價,現在是銅價錨定銀價。”
“雲南那邊的銅礦是很多,但能把缺銅的問題解決?”朱國祥對此一知半解。
朱銘笑道:“清朝中後期,中國95%的銅產量來自雲南。雲南銅,江淮鹽,那是清朝中期的兩大財源。”
朱國祥問:“雲南的銅礦,現在勘探出來了嗎?”
朱銘說道:“肯定沒有勘探完,但已經在開採的就足夠了。聽商人帶回的消息說,大理國在三年前,一次性就用銅鑄了上千尊大小佛像!”
“大理國真有錢。”朱國祥嘖嘖讚歎。
甚至早在南詔國時期,就已出現重愈十萬斤的建極大銅鐘,到如今都還是大理的鎮國之寶!
可想而知,那裡是真不缺銅。
大理國滅亡原因:產銅!
(有人說,宋代宰相的俸祿才300貫。真實情況是,宋代宰相有各種福利,僅食料錢一個月就補貼300貫,如果帶節度使虛銜就補貼400貫。還有職錢、祿粟、添支錢、元隨錢、貼職錢、公使錢、冬春綾羅綢緞、炭薪草料蠟燭食鹽……)
(一個身兼觀文殿大學士的宰相,僅公使錢就有每月1500貫。拿包拯獲授的龍圖閣直學士來舉例,僅這個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每月就有500貫的公使錢。公使錢說是用來公務接待,其實全憑當官的自行處理。)
(朱銘把那些雜七雜八的都取消了,只保留少部分福利。中樞重臣即便月入千貫,也僅是宋朝的多少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