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第 170 章 這是他永生永世的棲息地。
餘鶴想要策劃一場完美的訂婚儀式。
為此他進行了詳盡的調查,研究到底什麼樣的儀式才足夠浪漫。
接到餘鶴電話時,餘清硯表示疑惑:“你們結婚快三年了吧,還訂什麼婚?”
餘鶴說:“我想補給傅雲崢一個訂婚儀式,你知道的,傅老闆雖然表面冷漠,但內心很浪漫的,他跟我求婚那天是他生日,遼闊的敕勒川碧野如海,夕陽餘暉映照漫天彩霞......”
餘清硯一陣無語,第N+1次聽餘鶴講傅雲崢求婚時的場景。
什麼風景很美,什麼落日時分,什麼演奏小提琴,什麼單膝跪地......
聽得次數太多,餘清硯都會背了。
在一段長長的描述後,這個故事迎來了尾聲。
在結束語之前,餘清硯和餘鶴幾l乎同時開口,重複出傅雲崢的求婚詞,連抑揚頓挫都分毫不差。
餘清硯/餘鶴:“餘鶴,你願意做我的丈夫嗎?”
餘鶴:“......”
“你說願意,然後呢?”餘清硯替餘鶴把故事講完,言簡意賅,略過了所有施法前搖,直接問:“你想讓我幫你做什麼,直說就行。”
餘鶴單手握著手機:“你現在對我一點耐心都沒有。”
餘清硯語氣沒什麼起伏:“不是之前我一提傅雲崢的名字,你就急眼的時候了?”
餘鶴自覺理虧,連忙轉移了話題:“今天給你打電話,其實就是想問問你理想中的訂婚場景是什麼樣的,我沒什麼思路。”
餘清硯沒想到餘鶴會問他這麼問題。
曾經,餘清硯也幻想過婚宴是什麼樣,大到主題顏色,小到茶點臺上擺什麼點心,每一處細節他都憧憬過無數次,可現在餘鶴問,餘清硯卻一條也想不起來,只能乾巴巴地說:“溫馨一點,但別太煽情。”
餘鶴掏出小本準備記錄,等了半天只寫了八個字:“沒了?”
餘清硯略顯沉默:“其實只要是真心喜歡的人,其他的都不重要。”
對於餘清硯的觀點,餘鶴持保留意見。
這天,餘鶴把他所有朋友都聚在一起,共同商討訂婚宴的細節。
聚會地點在錦瑟臺。
高檔包廂內,肖恩、嵐齊、餘清硯、梁冉、王廣斌,容金幾l個人都在,基本上,餘鶴交好的朋友都在這裡了。
這麼多年,錦瑟臺重新裝修過兩次,服務生更是換了好幾l批。
肖恩和嵐齊早不在這兒工作了,認識他們的服務生都沒有幾l個,更別說認識餘鶴和容金的了,梁冉和王廣斌第一次見這麼多美貌少年,跟首次進歡場的純情公子似的,連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兒擱。
餘清硯神情淡漠,靠在卡座上喝酒。
餘鶴婉拒了給他倒酒的小男孩:“哥幾l個都下去吧,我有家室了。”
小男孩眼巴巴地看著餘鶴:“餘總,你長得可真帥,你這些朋友也都好看,我就是在這兒幫您倒酒也比接別的客人強。”
“我們這兒真不用伺候,”餘鶴掏出一張卡遞給小男孩,很闊氣地說:“和你朋友們回樓上歇著,今晚算我把你們全包了。”
這樣相當於帶薪休假,還白賺一大筆提成,畢竟都是工作,能摸魚誰不高興。
幾l個美貌少年臉上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
少年們笑意盈盈地湊過來感謝餘鶴:“餘總真大方,您之前常來玩吧,還知道我們的宿舍在樓上。”
餘鶴不以為意:“哦,我以前也在這兒工作。”
眾人:“......”
等那些服務生走了,餘清硯才說:“你刷傅總的卡到錦瑟臺消費,傅總不生氣嗎?”
餘鶴慵懶地窩進沙發裡:“支持老東家生意嘛,傅總能理解。”
嵐齊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酒:“傅總可信任餘鶴了,我猜他都不查餘鶴的賬。”
餘鶴也端起酒杯,敬了敬嵐齊:“我多聽話啊,傅總當然信我了。”
提到信任,嵐齊一肚子髒話要罵,因為傅雲崢有多信任餘鶴,陳思健就多不信任他。
嵐齊選擇性地罵了兩句,向餘鶴抱怨:“你大哥就不信我,看我跟看賊似的。”
俗話說白天不能念人,晚上不能念鬼,嵐齊話音剛落,餘鶴這邊的手機屏幕亮了起來,顯示有來電進入,聯繫人正是陳思健。
餘鶴接通電話。
陳思健打電話核實嵐齊是否和餘鶴在一起,得到肯定的答案後,陳思健才掛斷電話,掛斷前特意叮囑:“我會親自去接他,讓他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又跑出去約野男人。”
肖恩促狹地看著嵐齊,感慨他們錦瑟臺曾經的頭牌居然也會有‘夫管嚴’的一天。
嵐齊悶了一口酒,鬱猝地捏捏自己的小肚腩:“我真是服了,我現在這麼胖,上哪兒約人去,陳思健老奸巨猾,天天帶我吃香喝辣,把我喂胖了三十斤!”
從前的嵐齊過分清瘦,整個人帶著種弱不禁風的嬌柔,雖說長胖了一些,但也絕沒有三十斤這樣誇張,反而看起來更加健康,還是巴掌大的臉,長了些軟軟的肉,顯得年紀很小,明明二十多歲了,還跟高中生似的嫩。
但出於嵐齊曾經的職業,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在他眼中自己早已遠離了優質0的行列,屬於那種和CP綁定的已婚0,再沒有出去約人的資本了。
而且他現在也不想出去約別人,他很喜歡陳思健。
但這事兒他絕不會讓陳思健知道,否則那老男人就要得意上天了!
那天他只是刪掉了之前的床伴,陳思健就樂的跟什麼似的,在大街上就捧著他的臉吧唧吧唧親了好幾l口,真是羞死人了。
真奇怪,從前自己從來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怎麼和陳思健在一起臉皮都變薄了。
陳思健真是太討厭了!!
“餘鶴每天也除了吃就是躺著,他怎麼不胖呢?”嵐齊萬分羨慕:“我以前也是易瘦體質的,現在喝口水都長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