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五百八十九章 《諸子百家彙編註釋》(第3頁)

    簡單的註釋,當然輕鬆,但要阻止賤儒對《諸子彙編》的滲透和篡改,就很難了。

    萬士和意識到了這件事的難度。

    “不急,慢慢來,萬閣老先按著自己的思路做,先把《諸子彙編》註釋出來,這是開闢戰場,只要戰場開闢出來了,朕有的是時間跟他們慢慢玩。”朱翊鈞示意萬士和不必太著急,先易後難,朱翊鈞有時間,他還很年輕。

    “臣領旨。”萬士和終於是領了這份差事。

    大明新政,萬曆維新,如錢塘大潮一樣,浩浩蕩蕩,每個人都處於這股洪流之下,而有的人因為能力,比如張居正、王崇古,而有些人則是因為幸運,比如萬士和,站在了潮頭之上,他們站在了潮頭之上,風光無限,則危險無限。

    在張居正和萬士和商量著諸子彙編離開之後,朱翊鈞打開了奏疏。

    戶部王國光對磨坊案進行了進一步的審查,生產、收儲、加工、銷售,這四個方面,加工最容易形成壟斷,王國光在奏疏裡也提到了林輔成之前在逍遙逸聞裡提到的一件小事,農戶家裡的穀風車被廢置,兩相結合就可以得到了一個答案,這是一種肉食者之間的普遍默契。

    通過對生產資料、工具的壟斷,進而實現在生產關係中處於絕對優勢地位。

    “朕已經讓南衙緹帥進行了抄家,既然已經立威了,下面就到了解決問題的時候。”朱翊鈞手裡拿著戶部的奏疏,他笑著說道:“大司徒少司徒也沒什麼好辦法啊,只能訴諸於官廠團造。”

    官廠團造生產足夠的機械,讓機械的價格低到百姓能夠負擔的情況下,這種依靠生產工具建立的壟斷,才有可能被打破。

    戶部也沒什麼好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生產。

    比較有趣的是,在絕對自由派的理論中,世間不存在物美價廉的東西,因為調節供需關係的是利潤,當一件商品,利潤低到了一定地步後,就沒人會去做,這樣供應減少,利潤上升,才會維持生產規模,沒有人為干涉,只有充足的利潤才能保證生產。

    那雙看不見的大手,也沒什麼神秘色彩,就是利潤二字,《六韜引諺》中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已經是先秦時候的諺語了,並不新鮮,只不過表述略有不同而已。

    但大明有一項現實存在的生意,就在打這幫蠢貨的嘴臉,那就是六文一斤的煤,哪怕是加了兩成黃土的蜂窩煤,依舊以一種廉價的價格,充分滿足了大明京堂兩百多萬百姓的起居生活。

    北宋時候,開封府裡一斤煤兩百文。

    薄利多銷,也是一種經營手段,而王崇古踐行了這個模型的可行性。

    奏疏批不完的奏疏,朱翊鈞除了休沐之外,就是面對著山一樣的奏疏,每一本都要看,即便是中書舍人標記了不重要的問候、內閣貼了空白浮票、司禮監勾稽認為沒有看的價值,但皇帝還是勤勉的翻完了每一本奏疏。

    “很好很好,現在的奏疏,基本能夠遵循四步走去寫了,看起來就容易多了。”朱翊鈞終於將過年堆積的奏疏全部批閱完了,用力的伸了個懶腰,肯定了群臣們的改變,相比較萬曆元年,那種長篇累牘,洋洋灑灑數千字,一點正事沒有的奏疏,現在的奏疏變得精煉了許多,主要是說事。

    萬曆年間的八股文,是現象、問題、原因、處置辦法,這四步走的八股文,是最基本的實事求是,最基本的踐履之實,這樣的奏疏看起來就沒有當初那麼累了,不用在屎裡掏金,對於朱翊鈞而言,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改善了。

    怠政是不可能怠政的,那就要在奏疏的規範上,下功夫下力氣。

    朱翊鈞允許朝臣們講理,解釋自己為何要這麼做,但是篇幅不要超過千字。

    “陛下,德王殿下請陛下忙完了去一趟皇家格物院。”馮保低聲說道,陛下喜歡看熱鬧,也喜歡奇技淫巧,或者說機械。

    那個液壓機械臂,陛下愛不釋手的玩了好多天,皇長子朱常治央求之下,最後才到了皇長子的手裡,因為皇家格物院又送到宮裡十幾個機械臂。

    “走去瞧瞧。”朱翊鈞一聽立刻就來勁兒了,立刻前往了皇家格物院。

    小黃門跑得飛快,提前通稟了德王殿下,陛下親至,而後皇家格物院內外就立刻動了起來,皇叔朱載堉從書房來到了樓下迎接時,雷厲風行的陛下,已經抵達了格物院的藏經樓。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朱載堉趕忙俯首見禮。

    “皇叔多禮,朕安,平身。”朱翊鈞笑著說道:“皇叔又搗鼓出了什麼新奇玩意兒嗎?”

    “臣沒有搗鼓出什麼新奇玩意兒,就那些事兒,液壓軋印機制造、蒸汽機改良、蒸汽輪機的研發,陛下都是知道的,臣有愧,並沒有什麼值得拿到陛下面前邀功的進步。”朱載堉一臉汗顏趕忙請罪。

    朱翊鈞仍舊一臉笑盈盈的說道:“技術進步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朕知道,那皇叔叫朕來,所為何事?是缺銀子了嗎?馮大伴,叫內帑太監崔敏來。”

    就一個蒸汽機,皇家格物院內外所有五經博士吃一輩子閒飯,都值得。

    “陛下,臣並不是缺錢了,臣給陛下看樣東西。”朱載堉趕忙阻止了陛下,皇家格物院真的不缺錢。

    “不缺錢啊。”朱翊鈞略顯失望,大明內外,都不怎麼缺錢,搞得坐在銀山的朱翊鈞,沒法顯擺自己的財富。

    “陛下請隨臣來。”朱載堉帶著陛下來到了一個工坊裡,這個工坊朱翊鈞來過很多次,是實驗室,各種稀奇古怪的實驗,都是在這裡進行。

    “陛下,我們一直在尋求一種體現熱量的標準,後來我們將水升高一度所需要使用的焦炭,規定為1,就是陛下面前這口鍋,為了儘量減少誤差,我們用的鍋比較奇形怪狀。”朱載堉站在了一個煉丹爐一樣的鍋爐面前。

    朱載堉詳細的介紹了這個鍋爐,內膽、外壁中間有真空的隔熱層,防止熱量流失。

    “我們發現讓水升高一度為1單位的焦炭,讓鐵升高一度只需要0.1,讓銅升高一度為0.09,讓泥土升高一度為0.13,而讓水銀上升一度的只需要0.03,陛下這看起來有些複雜。”朱載堉恨不得自己長著一萬張嘴,有點難以理解。

    “啊,就是和比重一樣,這不就是比熱嗎?水為標準,鐵、銅、泥土、水銀更有不同,其中水銀最低,能容納的熱量只有水的0.03,這很難理解嗎?”朱翊鈞十分平靜的說道。

    朱載堉在以水為標準,在規定比熱容,單位質量物質的熱容量。

    “陛下真的是太適合做個五經博士了!”朱載堉雙手一拍,興奮無比的說道,跟陛下講話,就是這麼輕鬆!

    “那麼研究這個比熱容,要具體解釋什麼問題呢?”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