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群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2頁)
松江學派魁首林輔成的書坊被人給堵了。
大明現狀是:等級森嚴的儒家階級體系和大量白銀湧入後新的階級體系同時共存;小農經濟和商品經濟同時共存;勢要豪右、世家大族對權力佔據支配地位和循吏體系同時共存;大明律和宗族自治同時共存;
“萬曆八年進士,楊同善!”楊同善大聲的回答道。
陛下不要臉面,朝臣還要呢!
對於大明當下而言,人口眾多,是一件極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辦法去解決吃飯問題,這辦法就是生產,這辦法就是開拓。
“江西這615萬畝田,作為官田,召佃租田,只能頂退不能買賣吧,六百多萬畝田,足夠養活十萬戶了,耕者有其田。”朱翊鈞說起了這次清丈出來的田畝處置方案。
誰還不是個樂子人,有熱鬧可看,自然要看看這場聚談的結果,聚談就是聚集在一起談論問題,這是朝廷允許的,朝廷禁止的事聚徒講學,尤其是以謀利為目的的。
朱翊鈞笑了笑,明白了張居正的顧慮,擺了擺手說道:“那就依先生所言吧。”
再一再二,不再三,這就是朱翊鈞做事的基本邏輯。
太倉庫分為外庫和老庫兩個庫房。
江西的鄉賢縉紳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潘季馴在江西大殺四方平蝗災,江西地面的勢要豪右知道,不遵朝廷號令,朝廷真的會殺人。
整個洪武三十年,魚鱗冊順利繪測,和這次的錢鶴皋的經驗有關,錢鶴皋用自己的人頭證明,朱元璋他真殺人。
普查丁口、廢除賤籍、不再承認賣身契、人口聚集、商品豐富,都會不同程度的讓大明的人口激增,超脫土地供應的上限,就會出現饑荒,民亂和生產資料再分配。
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是有怨氣的,不給他無限制的花錢,也是怨氣之一。
大明清丈還搞不搞了?新賦稅體系還做不做了?
張居正不擔心陛下,他擔心的是以後。
林輔成大聲的說道:“朝廷鑄的錢不夠用,是因為通寶裡有銅,跟你們一樣鑄鐵錢飛錢?賤錢害民啊,朝廷不讓你害民,反倒是朝廷的不是了?照你這麼說,百姓就該用賤錢?大明人理應擁有使用大錢的自由!”
林輔成太讓人失望了,向下滑落成為走狗的速度,比本地人還快,本地詩社書坊都跟朝廷鬥了十年了,還不是走狗,反倒是林輔成進京沒幾個月,就直接滑跪了。
“諸位誰上前來,跟我聚談一二!”林輔成雙手背在身後,一副高手模樣,他林輔成當不了循吏,還吵不過這些賤儒嗎!林輔成最厲害的就是這一張嘴了。
“國帑借內帑又不是有借無還。”
去年年末,大明大祭司英國公張溶薨逝,勳衛張元功作為長子,正在準備繼承英國公的爵位,此時張元功決不允許他的地盤發生打砸搶的惡事,否則繼承國公爵位出了問題,他張元功哭的地方都沒有。
沒事,到時候朱翊鈞寫出來,託名張居正就行了。
“都是讀書人,不要有辱斯文,街頭打鬥,罰金五十銀,另打十杖,送西山煤局採煤六月。”王一鶚一看事主出來了,立刻大聲宣讀了規矩,吵歸吵,打架不行,打架觸犯大明律,打輸了進惠民藥局,打贏了被衙役逮捕罰錢、體罰加徭役。
“確實,土地茲事體大,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清丈的國策是大道之行,不容有失。”朱翊鈞此舉執行上看是為了還田疏,但目的還是為了維護清丈的新政,不給足夠的懲戒,不讓這些隱匿大戶失去田產,那麼很快就會從個例上升到海量。
土地能夠供養的人口數量是有上限,經濟、技術的發展要讓人口上限跑贏人口增長,才不至於發生動盪和民亂,這就是張居正的思考。
但到了建文年間,風向一變,遮奢戶的立刻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又開始玩起了兼併和隱匿。
順天府丞王一鶚表示,你們吵歸吵,但不能打砸搶,打砸搶一律按聚嘯作亂,打一百杖,打不死就流放綏遠。
“世界這麼大,總能容得下。”
“遠沒到這個地步,俸祿、邊軍軍餉還能照常足餉。”張居正對這個提議並不認同,他十分確信的說道:“國家內外帑藏供用自有定規,如金花、子粒貯之內庫,專供御前之用,京邊錢糧貯之太倉,專備軍國之需。”
“陛下,松江府六歲以下的孩子,有九十三萬之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孩子,少則一兩個,多則三四個。”張居正說起了他看到的內容。
“你在最新的逍遙逸聞裡,大肆鼓吹朝廷鑄錢說,朝廷鑄的錢,夠用嗎!”一個儒生立刻站了出來,大聲的喊道。
“其實沒必要擔心。”朱翊鈞頗為肯定的說道:“不必擔心一個不存在的問題。”
“對於個人,對於國朝都是如此,對於個人而言,日後收入預期增高,就可以承擔更多的負債,比如海事學堂的舟師,入學願意欠這六十銀束脩,因為他們知道日後,可以還得起。”
王謙也是個樂子人,這麼好玩的樂子,怎麼能少了王謙呢?京堂的言官現在選擇了閉嘴,已經不敢攻訐王崇古了,那妖書,實在是太嚇人了。
因為在原來的歷史線裡,萬曆十年,萬曆皇帝以潞王大婚、皇長女誕生、聖母誕辰恭祝萬壽、皇妹壽陽公主朱堯娥婚禮制辦妝奩這四件事為理由,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從國帑取走了二百萬銀之多。
張居正帶領內閣、戶部開始連章上奏,想講講價,講價這件事,隆慶二年張居正就做過一次了,《請停取銀兩疏》最後從三十萬講到了十萬銀,張居正本以為可以講一講價,卻引來了叛逆期的萬曆皇帝的反感,君臣矛盾激烈衝突。
只要兩代人,三十年,大明就要面對這個殘忍的問題了。
“朕以為先生天不怕地不怕,寫點文章都不敢。”朱翊鈞很清楚張居正的階級論應該有五卷,但他只寫了兩卷,居然能忍住著書立說的誘惑,實在是太剋制了。
張居正略有些為難的說道:“江南之田,惟徽州極貴,一畝價值二三十兩者,今亦不過五六兩而已,亦無買主。江西山多地狹,一畝地怎麼也要六兩五錢銀了,這筆錢從何而來?”
他的書坊所在的西城鳴玉坊,是大明雜報的聚集地,一條街上全都是書坊,而林輔成的《逍遙逸聞》雜報,最近異軍突起,突然成為了雜報的頂流,自然令人眼熱,尤其是民報首創了廣告盈利之後,逍遙逸聞也有豪奢戶準備在上面做廣告了。
“我看熱鬧,英國公世子為何也沒走?”王一鶚十分誠實的回答了這個問題,看熱鬧是人的天性。
吳元年,也就是洪武元年的前一年,松江府豪強、胡元官員錢鶴皋為首,糾眾三萬餘,抗交修城磚石、反對驗田、反對清丈,朱元璋派徐達前往鎮壓,徐達在橫瀝將錢鶴皋擊殺,而後以一貫鈔每畝或谷十七秤或銀一兩的價格,收豪強田畝。
大明現狀是:等級森嚴的儒家階級體系和大量白銀湧入後新的階級體系同時共存;小農經濟和商品經濟同時共存;勢要豪右、世家大族對權力佔據支配地位和循吏體系同時共存;大明律和宗族自治同時共存;
“萬曆八年進士,楊同善!”楊同善大聲的回答道。
陛下不要臉面,朝臣還要呢!
對於大明當下而言,人口眾多,是一件極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辦法去解決吃飯問題,這辦法就是生產,這辦法就是開拓。
“江西這615萬畝田,作為官田,召佃租田,只能頂退不能買賣吧,六百多萬畝田,足夠養活十萬戶了,耕者有其田。”朱翊鈞說起了這次清丈出來的田畝處置方案。
誰還不是個樂子人,有熱鬧可看,自然要看看這場聚談的結果,聚談就是聚集在一起談論問題,這是朝廷允許的,朝廷禁止的事聚徒講學,尤其是以謀利為目的的。
朱翊鈞笑了笑,明白了張居正的顧慮,擺了擺手說道:“那就依先生所言吧。”
再一再二,不再三,這就是朱翊鈞做事的基本邏輯。
太倉庫分為外庫和老庫兩個庫房。
江西的鄉賢縉紳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潘季馴在江西大殺四方平蝗災,江西地面的勢要豪右知道,不遵朝廷號令,朝廷真的會殺人。
整個洪武三十年,魚鱗冊順利繪測,和這次的錢鶴皋的經驗有關,錢鶴皋用自己的人頭證明,朱元璋他真殺人。
普查丁口、廢除賤籍、不再承認賣身契、人口聚集、商品豐富,都會不同程度的讓大明的人口激增,超脫土地供應的上限,就會出現饑荒,民亂和生產資料再分配。
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是有怨氣的,不給他無限制的花錢,也是怨氣之一。
大明清丈還搞不搞了?新賦稅體系還做不做了?
張居正不擔心陛下,他擔心的是以後。
林輔成大聲的說道:“朝廷鑄的錢不夠用,是因為通寶裡有銅,跟你們一樣鑄鐵錢飛錢?賤錢害民啊,朝廷不讓你害民,反倒是朝廷的不是了?照你這麼說,百姓就該用賤錢?大明人理應擁有使用大錢的自由!”
林輔成太讓人失望了,向下滑落成為走狗的速度,比本地人還快,本地詩社書坊都跟朝廷鬥了十年了,還不是走狗,反倒是林輔成進京沒幾個月,就直接滑跪了。
“諸位誰上前來,跟我聚談一二!”林輔成雙手背在身後,一副高手模樣,他林輔成當不了循吏,還吵不過這些賤儒嗎!林輔成最厲害的就是這一張嘴了。
“國帑借內帑又不是有借無還。”
去年年末,大明大祭司英國公張溶薨逝,勳衛張元功作為長子,正在準備繼承英國公的爵位,此時張元功決不允許他的地盤發生打砸搶的惡事,否則繼承國公爵位出了問題,他張元功哭的地方都沒有。
沒事,到時候朱翊鈞寫出來,託名張居正就行了。
“都是讀書人,不要有辱斯文,街頭打鬥,罰金五十銀,另打十杖,送西山煤局採煤六月。”王一鶚一看事主出來了,立刻大聲宣讀了規矩,吵歸吵,打架不行,打架觸犯大明律,打輸了進惠民藥局,打贏了被衙役逮捕罰錢、體罰加徭役。
“確實,土地茲事體大,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清丈的國策是大道之行,不容有失。”朱翊鈞此舉執行上看是為了還田疏,但目的還是為了維護清丈的新政,不給足夠的懲戒,不讓這些隱匿大戶失去田產,那麼很快就會從個例上升到海量。
土地能夠供養的人口數量是有上限,經濟、技術的發展要讓人口上限跑贏人口增長,才不至於發生動盪和民亂,這就是張居正的思考。
但到了建文年間,風向一變,遮奢戶的立刻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又開始玩起了兼併和隱匿。
順天府丞王一鶚表示,你們吵歸吵,但不能打砸搶,打砸搶一律按聚嘯作亂,打一百杖,打不死就流放綏遠。
“世界這麼大,總能容得下。”
“遠沒到這個地步,俸祿、邊軍軍餉還能照常足餉。”張居正對這個提議並不認同,他十分確信的說道:“國家內外帑藏供用自有定規,如金花、子粒貯之內庫,專供御前之用,京邊錢糧貯之太倉,專備軍國之需。”
“陛下,松江府六歲以下的孩子,有九十三萬之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孩子,少則一兩個,多則三四個。”張居正說起了他看到的內容。
“你在最新的逍遙逸聞裡,大肆鼓吹朝廷鑄錢說,朝廷鑄的錢,夠用嗎!”一個儒生立刻站了出來,大聲的喊道。
“其實沒必要擔心。”朱翊鈞頗為肯定的說道:“不必擔心一個不存在的問題。”
“對於個人,對於國朝都是如此,對於個人而言,日後收入預期增高,就可以承擔更多的負債,比如海事學堂的舟師,入學願意欠這六十銀束脩,因為他們知道日後,可以還得起。”
王謙也是個樂子人,這麼好玩的樂子,怎麼能少了王謙呢?京堂的言官現在選擇了閉嘴,已經不敢攻訐王崇古了,那妖書,實在是太嚇人了。
因為在原來的歷史線裡,萬曆十年,萬曆皇帝以潞王大婚、皇長女誕生、聖母誕辰恭祝萬壽、皇妹壽陽公主朱堯娥婚禮制辦妝奩這四件事為理由,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從國帑取走了二百萬銀之多。
張居正帶領內閣、戶部開始連章上奏,想講講價,講價這件事,隆慶二年張居正就做過一次了,《請停取銀兩疏》最後從三十萬講到了十萬銀,張居正本以為可以講一講價,卻引來了叛逆期的萬曆皇帝的反感,君臣矛盾激烈衝突。
只要兩代人,三十年,大明就要面對這個殘忍的問題了。
“朕以為先生天不怕地不怕,寫點文章都不敢。”朱翊鈞很清楚張居正的階級論應該有五卷,但他只寫了兩卷,居然能忍住著書立說的誘惑,實在是太剋制了。
張居正略有些為難的說道:“江南之田,惟徽州極貴,一畝價值二三十兩者,今亦不過五六兩而已,亦無買主。江西山多地狹,一畝地怎麼也要六兩五錢銀了,這筆錢從何而來?”
他的書坊所在的西城鳴玉坊,是大明雜報的聚集地,一條街上全都是書坊,而林輔成的《逍遙逸聞》雜報,最近異軍突起,突然成為了雜報的頂流,自然令人眼熱,尤其是民報首創了廣告盈利之後,逍遙逸聞也有豪奢戶準備在上面做廣告了。
“我看熱鬧,英國公世子為何也沒走?”王一鶚十分誠實的回答了這個問題,看熱鬧是人的天性。
吳元年,也就是洪武元年的前一年,松江府豪強、胡元官員錢鶴皋為首,糾眾三萬餘,抗交修城磚石、反對驗田、反對清丈,朱元璋派徐達前往鎮壓,徐達在橫瀝將錢鶴皋擊殺,而後以一貫鈔每畝或谷十七秤或銀一兩的價格,收豪強田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