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六十四章 三角貿易的形成(第3頁)
站在長崎港口觀潮樓看著艦隊離開的織田信長,由衷的產生了一種無力感,這一支可怕的艦隊,還只是大明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大明水師的主力,仍然盤踞在大明腹地市舶司,可就是這樣一支機動艦隊,讓織田信長完全無法升起抵抗的想法。
織田信長一直有一個野望,或者說倭國一直有一個野望,攻伐大陸,擺脫人多地狹的困擾,自元代起,倭人多出海,一次次的倭患,就是為了這個根本的野望。
在來到長崎之前,見到大明艦隊之前,織田信長設想過無數種可能,比如大明船大,不夠靈活,那麼用足夠多的小船,不斷的襲擾,或者乾脆點燃小船,燒燬大船;比如制海權丟失之後,大明船隻,必然登陸,無論水師多麼的強悍,征伐最終要由陸軍解決,那麼佔據了地利人和的倭國,未嘗沒有一戰之力;比如寄希望於神風護國。
忽必烈曾經兩度征伐倭國,但都因為風暴的出現,沒能得逞。
但現在織田信長,只有一種瀰漫在心頭的絕望,這種絕望不僅僅來自於大明水師的強大火力,還來自於那些貪婪的、沉醉於內鬥的大名們。
長崎總督府的出現,瓦解了織田信長天下人的威嚴。
大明為何還沒有全面攻伐倭國?織田信長很清楚,遙遠京師的大明皇帝,正在積蓄力量,水師比京營還要昂貴,水師剛剛從三萬,擴展到了九萬人,當實力積蓄足夠的時候,大明皇帝必然發動滅倭之戰。
大明皇帝實在是太記仇了,俺答汗都已經老到那個地步,皇帝都不講一點武德,將俺答汗逮到了京師,斬首示眾。
“簡直是恥辱。”織田信長看著哄搶大明商品和軍火的大名,用力甩了甩大紅色的披風,選擇了離開長崎。
同樣的,他也購買了大量的火器,以及數量較少的火藥,他不得不買,因為他也要面臨別人的討伐。
火器保養的好,能從永樂年間用到現在,但火藥的保質期,保存得當的情況下,最多也就是三年,保存不當,也就幾個月的時間,就會受潮,無法擊發。
烘乾火藥絕對不是個好主意。
火藥是一種消耗品,而且極為昂貴。
織田信長在京都養了一批傳教士,就是意圖溝通傳教士,從除大明之外的地方獲得硝石,本來這條路是完全暢通無阻的,來自蒙兀兒、孟加拉的硝石,雖然價格昂貴,但足夠織田信長使用了。
該死的馬六甲海峽的戰爭,毀掉了這一切,因為戰爭,紅毛番的船隻根本無法順利進入南洋,更遑論抵達倭國了,倭國的一切海貿,都被長崎總督府、琉球給控制住了,大明絕不會允許硝石進入倭國。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意思是,安於故土生活,不願輕易遷居異地,是人之常情,這話自然對。
大明在河套攻伐,發現了雁行的現象,百姓們在冰還沒有化的時候,前往河套,等到冬天的時候,焚燒秸稈回到關內;在呂宋、在琉球、在雞籠、在婆羅洲、在舊港都發現了那些拜一拜媽祖就揚帆起航的大明人在遷徙;甚至在萬曆年間的墨西哥,在太陽城內,也有華人街的存在。
在殷正茂沒有帶著海寇林阿鳳他們攻伐呂宋之前,每年六七月份,載滿了來自大明貨物的大帆船就會啟航,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會到馬尼拉大教堂禱告,希望獲得此行順利,一般情況下,1-3個月就可以抵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口。
船長安東尼奧對這段航程的評價是:[這是當下世界上最漫長、最可怕也是獲利最為豐厚的航程,從馬尼拉出發後,一路北上,經過琉球,開始隨波逐流,這三個月總是在頂風前行,完全依靠洋流,風暴、迷霧、滔天巨浪,總是一個接一個出現,海上時冷時熱,人們很容易犯病。再加上食物缺乏,即使是鐵打的人也要被擊垮。]
太平洋並不太平,只是麥哲倫經過赤道無風帶時,才感覺太平而已。
萬曆八年三月,大明探索船隊抵達了阿卡普爾科港口,又抵達了太陽之城,在那裡,徐九皋看到了太陽之城的漢人,大約有兩百人,裁縫、鞋匠、屠夫、刺繡工和書記員等等,在嘈雜刺耳的喊聲中,努力的活著,聚集地名叫巴利安(parian),意為暫時休息的地方。
百姓為何要遷徙?就是再眷戀故土,當活不下去的時候,也得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
生產資料或者說財富的集中,不是當下大明生產力能夠解決的問題,張居正的種種新政,只能做到緩解兼併,而不是根本上解決兼併,所以大明朝廷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開拓、開拓、開拓。
大明海外寶鈔的發行,已經完全定好了規章制度,雖然寶鈔還沒有在倭國流行起來,但倭國的大名們,已經發現了寶鈔的用途,那就是向下朘剝。
只需要用七錢銀子,就可以在長崎總督府兌換到價值一貫的寶鈔,而後就可以用這一貫的寶鈔,用於支付軍費,或者其他必要的開支。
寶鈔最大的面值是一貫,還有五百到一百文的小鈔,倭國非常缺錢,倭國盜鑄的永樂通寶,根本無法滿足流通需求,相比較貝殼、米、絹、布、油這類不好衡量具體價值的商品貨幣,紙幣也沒有那麼不可接受了。
這就十分清晰了,寶鈔也是大明兜售的商品之一,而且是大名們向下朘剝的利器,是統治者的工具。
寶鈔在倭國的流通,只是時間問題了。
因為大名們很快就會明白,七錢銀換來的寶鈔,可以向下收鑄幣稅,這東西一旦沾上,想甩是甩不掉的,而且因為其難以仿造的特性,也有利於推廣,在倭國,很難搞定油墨,也很難搞定棉紡紙。
徐渭曾經上書朝廷,詢問陛下,在倭國要做到何種地步,得到的回覆是,陛下不在乎。
不在乎倭國在大明種種政策之下,會變成何等的人間煉獄,也不在乎倭國是否還有未來,大明皇帝只在乎倭銀入明的進程不會打斷,只在乎這群該死的倭寇,不再成為威脅商舶的海寇。
一個可怕的邪惡三角貿易鏈正在緩慢形成,從松江府出發,載滿了大明貨物的商舶在長崎停留,換取大量的白銀和倭奴之後,前往元緒群島,將倭奴賣給開拓的商賈之後,攜帶元緒群島的物產,回到大明,交還白銀、黃銅、遊女和種植園的橡膠、方糖、棉花、棕櫚油、香料等等。
元緒群島的開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無論是伐木、刨根、清理碎石、翻土、疏浚河道、營造港口,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大明皇帝的不在乎,對於倭國人而言是個災難。
(本章完)
織田信長一直有一個野望,或者說倭國一直有一個野望,攻伐大陸,擺脫人多地狹的困擾,自元代起,倭人多出海,一次次的倭患,就是為了這個根本的野望。
在來到長崎之前,見到大明艦隊之前,織田信長設想過無數種可能,比如大明船大,不夠靈活,那麼用足夠多的小船,不斷的襲擾,或者乾脆點燃小船,燒燬大船;比如制海權丟失之後,大明船隻,必然登陸,無論水師多麼的強悍,征伐最終要由陸軍解決,那麼佔據了地利人和的倭國,未嘗沒有一戰之力;比如寄希望於神風護國。
忽必烈曾經兩度征伐倭國,但都因為風暴的出現,沒能得逞。
但現在織田信長,只有一種瀰漫在心頭的絕望,這種絕望不僅僅來自於大明水師的強大火力,還來自於那些貪婪的、沉醉於內鬥的大名們。
長崎總督府的出現,瓦解了織田信長天下人的威嚴。
大明為何還沒有全面攻伐倭國?織田信長很清楚,遙遠京師的大明皇帝,正在積蓄力量,水師比京營還要昂貴,水師剛剛從三萬,擴展到了九萬人,當實力積蓄足夠的時候,大明皇帝必然發動滅倭之戰。
大明皇帝實在是太記仇了,俺答汗都已經老到那個地步,皇帝都不講一點武德,將俺答汗逮到了京師,斬首示眾。
“簡直是恥辱。”織田信長看著哄搶大明商品和軍火的大名,用力甩了甩大紅色的披風,選擇了離開長崎。
同樣的,他也購買了大量的火器,以及數量較少的火藥,他不得不買,因為他也要面臨別人的討伐。
火器保養的好,能從永樂年間用到現在,但火藥的保質期,保存得當的情況下,最多也就是三年,保存不當,也就幾個月的時間,就會受潮,無法擊發。
烘乾火藥絕對不是個好主意。
火藥是一種消耗品,而且極為昂貴。
織田信長在京都養了一批傳教士,就是意圖溝通傳教士,從除大明之外的地方獲得硝石,本來這條路是完全暢通無阻的,來自蒙兀兒、孟加拉的硝石,雖然價格昂貴,但足夠織田信長使用了。
該死的馬六甲海峽的戰爭,毀掉了這一切,因為戰爭,紅毛番的船隻根本無法順利進入南洋,更遑論抵達倭國了,倭國的一切海貿,都被長崎總督府、琉球給控制住了,大明絕不會允許硝石進入倭國。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意思是,安於故土生活,不願輕易遷居異地,是人之常情,這話自然對。
大明在河套攻伐,發現了雁行的現象,百姓們在冰還沒有化的時候,前往河套,等到冬天的時候,焚燒秸稈回到關內;在呂宋、在琉球、在雞籠、在婆羅洲、在舊港都發現了那些拜一拜媽祖就揚帆起航的大明人在遷徙;甚至在萬曆年間的墨西哥,在太陽城內,也有華人街的存在。
在殷正茂沒有帶著海寇林阿鳳他們攻伐呂宋之前,每年六七月份,載滿了來自大明貨物的大帆船就會啟航,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會到馬尼拉大教堂禱告,希望獲得此行順利,一般情況下,1-3個月就可以抵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口。
船長安東尼奧對這段航程的評價是:[這是當下世界上最漫長、最可怕也是獲利最為豐厚的航程,從馬尼拉出發後,一路北上,經過琉球,開始隨波逐流,這三個月總是在頂風前行,完全依靠洋流,風暴、迷霧、滔天巨浪,總是一個接一個出現,海上時冷時熱,人們很容易犯病。再加上食物缺乏,即使是鐵打的人也要被擊垮。]
太平洋並不太平,只是麥哲倫經過赤道無風帶時,才感覺太平而已。
萬曆八年三月,大明探索船隊抵達了阿卡普爾科港口,又抵達了太陽之城,在那裡,徐九皋看到了太陽之城的漢人,大約有兩百人,裁縫、鞋匠、屠夫、刺繡工和書記員等等,在嘈雜刺耳的喊聲中,努力的活著,聚集地名叫巴利安(parian),意為暫時休息的地方。
百姓為何要遷徙?就是再眷戀故土,當活不下去的時候,也得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
生產資料或者說財富的集中,不是當下大明生產力能夠解決的問題,張居正的種種新政,只能做到緩解兼併,而不是根本上解決兼併,所以大明朝廷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開拓、開拓、開拓。
大明海外寶鈔的發行,已經完全定好了規章制度,雖然寶鈔還沒有在倭國流行起來,但倭國的大名們,已經發現了寶鈔的用途,那就是向下朘剝。
只需要用七錢銀子,就可以在長崎總督府兌換到價值一貫的寶鈔,而後就可以用這一貫的寶鈔,用於支付軍費,或者其他必要的開支。
寶鈔最大的面值是一貫,還有五百到一百文的小鈔,倭國非常缺錢,倭國盜鑄的永樂通寶,根本無法滿足流通需求,相比較貝殼、米、絹、布、油這類不好衡量具體價值的商品貨幣,紙幣也沒有那麼不可接受了。
這就十分清晰了,寶鈔也是大明兜售的商品之一,而且是大名們向下朘剝的利器,是統治者的工具。
寶鈔在倭國的流通,只是時間問題了。
因為大名們很快就會明白,七錢銀換來的寶鈔,可以向下收鑄幣稅,這東西一旦沾上,想甩是甩不掉的,而且因為其難以仿造的特性,也有利於推廣,在倭國,很難搞定油墨,也很難搞定棉紡紙。
徐渭曾經上書朝廷,詢問陛下,在倭國要做到何種地步,得到的回覆是,陛下不在乎。
不在乎倭國在大明種種政策之下,會變成何等的人間煉獄,也不在乎倭國是否還有未來,大明皇帝只在乎倭銀入明的進程不會打斷,只在乎這群該死的倭寇,不再成為威脅商舶的海寇。
一個可怕的邪惡三角貿易鏈正在緩慢形成,從松江府出發,載滿了大明貨物的商舶在長崎停留,換取大量的白銀和倭奴之後,前往元緒群島,將倭奴賣給開拓的商賈之後,攜帶元緒群島的物產,回到大明,交還白銀、黃銅、遊女和種植園的橡膠、方糖、棉花、棕櫚油、香料等等。
元緒群島的開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無論是伐木、刨根、清理碎石、翻土、疏浚河道、營造港口,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大明皇帝的不在乎,對於倭國人而言是個災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