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三十五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松貪生怕死(第2頁)

    當時馬芳就提議了一個對北虜的主張,以騎制騎,以快制快。

    唯有騎兵以機動力應對機動力,以快速作戰應對快速作戰,墩臺遠侯蒐集到情報,等到大明步營抵達的時候,北虜的部落早就不知道跑到了哪裡去,唯有騎兵,才能發揮這些情報帶來的價值。

    嘉靖皇帝覺得這個小小千總的馬芳,說的很有道理!>
                                         
>
    但還是那句話,沒錢。

    道爺他有錢焚修,沒錢組建騎兵?是的,道爺二十多年焚修,算上修永壽宮都沒花到兩百萬銀,朱翊鈞組建騎營,還是有蒙兀兒國連賣帶送提供戰馬的情況下,兩年就燒掉了兩百萬銀。

    大明的騎兵和草原的騎兵,單價是完全不同的,大明獲得戰馬、騎士的價格過於昂貴,而訓練成本也極為高昂。

    現在,大明終於有了騎兵。

    李如松並沒有披甲,甲冑在另外一匹馬上掛著,他揹著一個大黃弓,帶著十個人,二十騎,在草原上飛快的奔馳著,而後勒馬,翻身下馬,蹲在地上,從懷中摸出了堪輿圖。

    “我們在大青山,山勢由北向南,南邊逐漸平緩,三里為東陽河,上游是興和舊所,復行二十七里,是集寧海子,察罕腦駐防。”李如松一邊看堪輿圖,一邊用千里鏡,看著山勢水文走向,確定著哨所、營地、角門的位置。

    哨所一共七處,都在高處,紮營是六十步外共計三層的陷馬坑,每層二十步,每層之間擺放一層拒馬,而在最後一層的拒馬上,掛著虎蹲炮,虎蹲炮長不過兩尺,一共七層的鐵箍,炮身有兩個虎爪架起,炮重三十六斤,這兩個虎爪、七層鐵箍、用於築藥的木馬,都是戚繼光的‘加以新法’。

    虎蹲炮用火藥七兩,每次發射五錢重的鉛子或石子,共計一百枚,鉛子過多、火藥數量太少,導致鉛子出膛後,散出無力,作為大明後勤總師朱翊鈞曾經對這玩意兒不是很喜歡,這東西沒錢的時候,甚至用石子當炮彈,有效殺傷距離太近,不到三十步的樣子。

    可是軍兵們對這玩意兒非常非常的喜歡,虎蹲炮裝在最後一層拒馬上,就是在敵人靠近的時候擊發,效果極佳,一排的虎蹲炮同時激發,那就是血肉橫飛的場面。

    李如松作為副總兵本不用親自來探勘營地,可是他多少有點不放心,主要是大明的水文探查是在去年秋天,尤其是水源的消息,還是實地探查才能安心,土木堡之戰可是大明國殤。

    他來了,還真的發現了一些變化。

    本來大青山有一片密林,適合隱藏,當大明騎營左右司工兵局工兵紮營的時候,敵人可以從密林裡出來偷襲,可一場山火,把山腳下的密林燒光了,就沒有這個顧慮了。

    李如松帶著一千五百人,散在周圍探查,而另外一千五百人在大青山下,東陽河邊開始紮營。

    一個騎營共有2700名戰鬥人員,300名雜流,共計三千人,一個騎營有一名營將,四名千總,分別為左右兩部千總、中部千總、和火器千總,火器千總不領兵專管火器,剩下兩名千總之下,各有兩名把總,工兵局把總一人,專事工事。

    每個把總管兩個百總,共計二十四個百總,每個百總管三個旗,每旗總管三個隊,每個隊總管十一名軍士。

    2376名軍兵,216名隊總,72個旗總,24個局總,6個把總,4名千總,1名營將,這構成了戰鬥部。

    書記、家丁、伴當、軍牢、廚役、工兵等等,一個騎營有三百餘人。

    大明騎營精銳就精銳在這裡,這三百隸屬於工兵局的雜流,其實也是軍兵,上得了馬、輪的動錘,只是分工不同,被分為到了雜流,雜流是乾的事兒雜,不是他們弱被打為了雜流,相反,能進雜流都是悍勇全能之人,是銳卒中的銳卒。

    日暮西斜的時候,作為先鋒的李如松指揮各個千總,完成了紮營的佈置,李如松早已經褪去了自己過去的傲慢,每事都會和營將、千總一起商量行事,而不是獨斷專行,除非是緊急軍情。

    這是李如松從戚繼光身上學來的指揮藝術,一人智短,三人智長,總歸李如松想不到的地方,會有千總補充。

    “北虜必然會趁我方立足青山未穩時偷襲我軍,尤其我們所在的前哨,下令下去,今-->>
                                         
夜不卸甲、枕戈待旦,防備敵人夜襲。”李如松彙集了各方意見,最終下達了今夜的命令:“巡夜號令為:不吃餃子。”

    巡夜號令,就是巡夜軍兵之間遇到會對的暗號,能快速說出不吃餃子,就是最快反應對方身份的辦法。

    除了巡夜軍兵外,夜裡軍兵是不能出營帳的,軍隊是人類最精密的殺人機器,這裡軍令如山,尤其是戰爭期間,所以不怕誤傷,不遵軍令,死了也是白死,鬧到陛下面前,也是佔理的那一方。

    四名千總都很佩服李如松,已經是副總兵的他,其實沒必要親自到前哨來,坐鎮中軍騎營便是,可李如松做先鋒總是如此,親履兵鋒,在衝突的第一線,而且還喜歡披堅執銳,衝鋒在前。

    “都督先歇息吧,我等巡夜。”一名千總開口說道。

    李如松卻搖頭說道:“爾等休息,我來巡夜就是。”

    戚繼光把李如松視為弟子傾囊相授,李如松和皇帝是同門師兄弟關係,只不過學的不一樣,李如松學的是戰陣,而朱翊鈞學的是個人武力。

    戚繼光告訴李如松,這打仗,進攻之時,先鋒打得好,這仗就贏了七成,先鋒打得不好,這仗就必輸無疑。

    先鋒打好了七成勝算,先鋒打得不好,就是滿盤皆輸,這個道理李如松深以為然,這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兵法有云,兵敗如山倒,一旦先鋒打輸了,就是連徐達這種不世出的悍將,也會折戟沉沙。

    洪武五年,嶺北之戰,大明三路北伐,二月二十九日,徐達中路軍先鋒都督僉事藍玉,在野馬川大勝王保保,三月二十日,先鋒藍玉在土剌河摁著王保保又是一頓胖揍,兩次大勝之後,中路軍孤軍深入。

    兩次大敗的王保保狼狽的回到了和林,元昭宗非但沒有怪罪,反而又給了王保保數萬兵馬,王保保和部將賀宗哲會合,擊敗了藍玉,擊敗了中路軍的徐達,而後王保保、賀宗哲又在在拉魯渾河,包圍了李文忠所部,李文忠穩紮穩打,倒是打了個旗鼓相當,可朱元璋滅元的大戰略破滅。

    藍玉中了敵人的誘敵深入,也沒想到王保保兩場大敗,還能被元昭宗器重,先鋒沒打好,孤軍深入的後果,大明只能生生的嚥了下去。

    一直到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在捕魚兒海,徹底消滅了北元朝廷。

    李如松在京營九年,仍然悍勇,常常衝鋒在前,但這悍勇之中,多了許多的小心謹慎。

    月朗星稀,月光灑在了草原之上,夜晚的草原並不靜謐,常常能夠聽到豺狼虎豹的叫聲,還有各種蟲鳴,李如松親自守夜,到了黎明時分,整個草原漆黑一片,除了營地巡夜軍兵火把的火光明滅,再無任何光明可言。

    如此時刻,李如松也有些疲憊,打著哈欠,告訴自己還不能睡,但從宣府至大青山,長途跋涉,兩日未曾休息的他,終究是個人,不是鐵打的,靠在轅門,眯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