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2頁)
畢竟還只有十五歲,即便是少年組的天下第一高手,經歷了長時間的作戰,還是累脫力了,他睡的十分安詳。
再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清晨了,醒來的時候,朱翊鈞甚至有些恍惚,以為刺殺只是一個夢,但是看到張宏和滿房間裡靜悄悄的緹騎,在感受了下全身上下撕裂般的疼痛,他就知道,一場筋疲力盡的戰爭的確發生在前天晚上。
在用了一碗山西小米粥、兩個大白饅頭和一個光餅之後,朱翊鈞終於感覺,自己活過來了。
“陛下,會不會是太傅?”張宏的聲音很低,帶著驚恐和不安,這是佞臣和妖宦才會說的話,離間君臣的惡言。
馮保極為擔憂的說道:“陛下,臣也是這麼想的。”
“懷疑是很正常的,就連朕在見到先生之前,也是有那麼一些疑慮,但是他昨日一見到咱,就開始嘮叨,當時朕都快累死了,先生一直嘮叨君子什麼的,把咱說的腦袋都疼,煩都煩死了。”朱翊鈞搖頭說道:“不是先生,先生真的要殺咱,咱現在已經死了。”
“可以懷疑先生的忠誠,但是不應該懷疑先生的能力,先生真的要殺誰,就能殺誰,連咱也不例外。”
“你們幹了什麼?”
“緹帥將太傅給軟禁在了竹逸軒,不讓他見任何人,等陛下睡醒了再決定。”馮保回答了這個略顯棘手的問題,張居正在覲見之後,就被趙夢祐給軟禁了。
“瞎胡鬧!把先生宣來用膳,把辣椒醬撤去。”朱翊鈞一聽就是一拍額頭,把大白饅頭的辣椒醬給撤去了。
這也不是趙夢祐的錯,刺殺發生在了宜城伯府,張居正作為宜城伯府的主人,他是第一嫌疑人,趙夢祐把人扣了,是他作為緹帥的職責。
朱翊鈞把張居正叫來吃飯,還專門把辣醬撤掉,那是為了張菊正的身體健康。
張居正覲見之後,有一肚子的問題,但還是先把飯吃了再說,緹帥趙夢祐,一口飯一口水都沒給張居正,張居正一直比較擔心皇帝是否受傷,也沒那個心情吃飯,直到看下陛下精神極好,提到嗓子眼那顆心才落回到了肚子裡。
“看到先生無恙,朕也就安心了。”朱翊鈞一直等到張居正用完早膳,才開口說道。
“陛下,日後決計不能再親履兵鋒了,這戰陣刀劍無眼,陛下天子之軀,怎麼能棄江山社稷於不顧呢?”張居正甩了甩袖子,行了大禮上諫。
他終於能理解當年夏原吉為何要反對朱棣親征北伐了,朱棣要只是鼓舞士氣也就罷了,關鍵是朱棣戎馬一生,是要衝鋒陷陣的。
“知道了,知道了,先生快快請起。”朱翊鈞一聽嘮叨就頭疼,極為敷衍的答應了下來。
“這次刺殺,是精心籌備後極為倉促的發動的,精心籌備,前日夜半襲殺人數,至少有七百餘人,這些賊寇們,有刀槍劍戟,還有甲冑、弓箭,甚至有火銃,如此規模的亡命之徒到京畿來,還有如此軍備,顯然是長期小心籌備。”
“但是倉促發動的跡象也很明顯,各隊之間沒有任何的協調,所以朕以為,這次刺殺是臨時起意,見朕下榻到了宜城伯府,立刻發動了刺殺。”朱翊鈞首先講明白了自己的分析。
精心籌備後的倉促發動,一切都是因為皇帝駕到。
這麼多人、這麼多的軍備,甚至連火器都有,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籌備的,否則絕對躲不過大明朝廷的耳目,但是戰鬥的過程也說明了對方行動是臨時起意,一切都是因為皇帝到了。
“陛下睿哲已成。”張居正也認同皇帝的分析。
這次的襲殺,目標非常明確從頭到尾都是張居正,進攻的主要方向也是東部山窪處。
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說道:“他們之所以選擇倉促發動,是有上中下三個目的,最好的結果,就是把先生給殺了,把朕也給殺了,這樣一來,潞王登基,主少國疑;其次就是把先生殺了,沒能攻破緹騎的防線,殺掉了先生,就除去了他們的心腹大患。”
“最差的結果,也是先生沒事,朕也沒事,但是刺殺發生在宜城伯府,朕肯定會懷疑先生,先生也可能會懷疑朕,君臣有了間隙,就會在挑唆之中,越來越疏遠,最終先生不可能再回朝了。”
“千算萬算,可能沒算到,朕帶著緹騎們進攻,最終導致他們什麼目標都沒達成。”
皇帝帶頭衝鋒,誰能想得到呢?
宜城伯府有五百鐵林軍看護,鐵林軍就是皇帝給武勳的戍衛,由朝廷派遣,按制,伯爵府就只有五十人,但張居正的情況特殊,朱翊鈞擔心張居正的安危,特加恩到了五百。
如果朱翊鈞不率緹騎進攻,緹騎有保護陛下的職責在身,那麼五百鐵林軍和七百匪寇,誰輸誰贏,還不好說,這七百匪寇既然敢殺皇帝,那都是亡命之徒,早就是有死無生的死士了,戰力可想而知。
但是朱翊鈞這個皇帝,可是個習武的皇帝,親自帶兵,緹騎隨著皇帝運動而運動,最終讓戰局發生了改變。
“陛下英明。”張居正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意思,即便是皇帝真的懷疑他,他也沒什麼好辦法,他現在不是大明會典總裁、太傅、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張居正,只是宜城伯張居正,面對皇帝,他是沒有任何能力反抗的。
失去了權勢之後,就像是落水的鳳凰不如雞,張居正也預料到了今日的局面,但他還是放棄了權力。
“朕總算是知道了,君臣不能太過於親密,君主在臣子的府邸用膳已經是天大的事兒了,君主下榻臣子府邸,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無論刺殺成功與否,只要刺殺發生了一定是君臣相隙,猜疑鏈的存在,導致君臣之間失和,成為必然。”朱翊鈞由衷的說道。
這個發動刺殺的人,絕對不糊塗,即便是不能得手,目的也達成了。
君臣猜疑鏈,就是君臣之間一旦發生君臣失和之事,皇帝一定會懷疑臣子,最後必須要殺,否則臣子會懷疑皇帝,必然要反,這就是一個無解的猜疑鏈,不會因為張居正和皇帝的師生關係而改變。
“幸好是朕,不愧是朕。”朱翊鈞很罕見的自誇了下,甚至有些洋洋得意。
君臣猜疑鏈這個無解的難題被他給破解了,關鍵是,他當時做決定的時候,根本沒想那麼多,就是覺得應該如此,這或許就是政治天賦。
“陛下,臣愚鈍。”張居正有些疑惑,不僅僅是張居正,張宏和馮保也是一頭霧水,陛下這話有些突然,想轉過這個彎兒,實在是有些困難。
朱翊鈞十分詳細的解釋了下自己所悟,這個君臣猜疑鏈的破解之法。
張居正並沒有完全失去權勢,因為朱翊鈞皇恩庇佑,他有五百鐵林軍,甚至還有皇帝親自救他。
皇帝親自救臣子,這是千古以來少有之事,自古都是臣子救駕,哪有皇帝救臣子的?
但事情就擺在眼前。
這就打破了君臣猜疑鏈存在的根基,皇帝或者君臣之間有間隙,皇帝親自帶兵救援,就是皇帝極度信任太傅,而太傅也不必疑慮皇帝會不會懷疑,因為皇帝已經用行動證明了。
再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清晨了,醒來的時候,朱翊鈞甚至有些恍惚,以為刺殺只是一個夢,但是看到張宏和滿房間裡靜悄悄的緹騎,在感受了下全身上下撕裂般的疼痛,他就知道,一場筋疲力盡的戰爭的確發生在前天晚上。
在用了一碗山西小米粥、兩個大白饅頭和一個光餅之後,朱翊鈞終於感覺,自己活過來了。
“陛下,會不會是太傅?”張宏的聲音很低,帶著驚恐和不安,這是佞臣和妖宦才會說的話,離間君臣的惡言。
馮保極為擔憂的說道:“陛下,臣也是這麼想的。”
“懷疑是很正常的,就連朕在見到先生之前,也是有那麼一些疑慮,但是他昨日一見到咱,就開始嘮叨,當時朕都快累死了,先生一直嘮叨君子什麼的,把咱說的腦袋都疼,煩都煩死了。”朱翊鈞搖頭說道:“不是先生,先生真的要殺咱,咱現在已經死了。”
“可以懷疑先生的忠誠,但是不應該懷疑先生的能力,先生真的要殺誰,就能殺誰,連咱也不例外。”
“你們幹了什麼?”
“緹帥將太傅給軟禁在了竹逸軒,不讓他見任何人,等陛下睡醒了再決定。”馮保回答了這個略顯棘手的問題,張居正在覲見之後,就被趙夢祐給軟禁了。
“瞎胡鬧!把先生宣來用膳,把辣椒醬撤去。”朱翊鈞一聽就是一拍額頭,把大白饅頭的辣椒醬給撤去了。
這也不是趙夢祐的錯,刺殺發生在了宜城伯府,張居正作為宜城伯府的主人,他是第一嫌疑人,趙夢祐把人扣了,是他作為緹帥的職責。
朱翊鈞把張居正叫來吃飯,還專門把辣醬撤掉,那是為了張菊正的身體健康。
張居正覲見之後,有一肚子的問題,但還是先把飯吃了再說,緹帥趙夢祐,一口飯一口水都沒給張居正,張居正一直比較擔心皇帝是否受傷,也沒那個心情吃飯,直到看下陛下精神極好,提到嗓子眼那顆心才落回到了肚子裡。
“看到先生無恙,朕也就安心了。”朱翊鈞一直等到張居正用完早膳,才開口說道。
“陛下,日後決計不能再親履兵鋒了,這戰陣刀劍無眼,陛下天子之軀,怎麼能棄江山社稷於不顧呢?”張居正甩了甩袖子,行了大禮上諫。
他終於能理解當年夏原吉為何要反對朱棣親征北伐了,朱棣要只是鼓舞士氣也就罷了,關鍵是朱棣戎馬一生,是要衝鋒陷陣的。
“知道了,知道了,先生快快請起。”朱翊鈞一聽嘮叨就頭疼,極為敷衍的答應了下來。
“這次刺殺,是精心籌備後極為倉促的發動的,精心籌備,前日夜半襲殺人數,至少有七百餘人,這些賊寇們,有刀槍劍戟,還有甲冑、弓箭,甚至有火銃,如此規模的亡命之徒到京畿來,還有如此軍備,顯然是長期小心籌備。”
“但是倉促發動的跡象也很明顯,各隊之間沒有任何的協調,所以朕以為,這次刺殺是臨時起意,見朕下榻到了宜城伯府,立刻發動了刺殺。”朱翊鈞首先講明白了自己的分析。
精心籌備後的倉促發動,一切都是因為皇帝駕到。
這麼多人、這麼多的軍備,甚至連火器都有,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籌備的,否則絕對躲不過大明朝廷的耳目,但是戰鬥的過程也說明了對方行動是臨時起意,一切都是因為皇帝到了。
“陛下睿哲已成。”張居正也認同皇帝的分析。
這次的襲殺,目標非常明確從頭到尾都是張居正,進攻的主要方向也是東部山窪處。
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說道:“他們之所以選擇倉促發動,是有上中下三個目的,最好的結果,就是把先生給殺了,把朕也給殺了,這樣一來,潞王登基,主少國疑;其次就是把先生殺了,沒能攻破緹騎的防線,殺掉了先生,就除去了他們的心腹大患。”
“最差的結果,也是先生沒事,朕也沒事,但是刺殺發生在宜城伯府,朕肯定會懷疑先生,先生也可能會懷疑朕,君臣有了間隙,就會在挑唆之中,越來越疏遠,最終先生不可能再回朝了。”
“千算萬算,可能沒算到,朕帶著緹騎們進攻,最終導致他們什麼目標都沒達成。”
皇帝帶頭衝鋒,誰能想得到呢?
宜城伯府有五百鐵林軍看護,鐵林軍就是皇帝給武勳的戍衛,由朝廷派遣,按制,伯爵府就只有五十人,但張居正的情況特殊,朱翊鈞擔心張居正的安危,特加恩到了五百。
如果朱翊鈞不率緹騎進攻,緹騎有保護陛下的職責在身,那麼五百鐵林軍和七百匪寇,誰輸誰贏,還不好說,這七百匪寇既然敢殺皇帝,那都是亡命之徒,早就是有死無生的死士了,戰力可想而知。
但是朱翊鈞這個皇帝,可是個習武的皇帝,親自帶兵,緹騎隨著皇帝運動而運動,最終讓戰局發生了改變。
“陛下英明。”張居正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意思,即便是皇帝真的懷疑他,他也沒什麼好辦法,他現在不是大明會典總裁、太傅、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張居正,只是宜城伯張居正,面對皇帝,他是沒有任何能力反抗的。
失去了權勢之後,就像是落水的鳳凰不如雞,張居正也預料到了今日的局面,但他還是放棄了權力。
“朕總算是知道了,君臣不能太過於親密,君主在臣子的府邸用膳已經是天大的事兒了,君主下榻臣子府邸,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無論刺殺成功與否,只要刺殺發生了一定是君臣相隙,猜疑鏈的存在,導致君臣之間失和,成為必然。”朱翊鈞由衷的說道。
這個發動刺殺的人,絕對不糊塗,即便是不能得手,目的也達成了。
君臣猜疑鏈,就是君臣之間一旦發生君臣失和之事,皇帝一定會懷疑臣子,最後必須要殺,否則臣子會懷疑皇帝,必然要反,這就是一個無解的猜疑鏈,不會因為張居正和皇帝的師生關係而改變。
“幸好是朕,不愧是朕。”朱翊鈞很罕見的自誇了下,甚至有些洋洋得意。
君臣猜疑鏈這個無解的難題被他給破解了,關鍵是,他當時做決定的時候,根本沒想那麼多,就是覺得應該如此,這或許就是政治天賦。
“陛下,臣愚鈍。”張居正有些疑惑,不僅僅是張居正,張宏和馮保也是一頭霧水,陛下這話有些突然,想轉過這個彎兒,實在是有些困難。
朱翊鈞十分詳細的解釋了下自己所悟,這個君臣猜疑鏈的破解之法。
張居正並沒有完全失去權勢,因為朱翊鈞皇恩庇佑,他有五百鐵林軍,甚至還有皇帝親自救他。
皇帝親自救臣子,這是千古以來少有之事,自古都是臣子救駕,哪有皇帝救臣子的?
但事情就擺在眼前。
這就打破了君臣猜疑鏈存在的根基,皇帝或者君臣之間有間隙,皇帝親自帶兵救援,就是皇帝極度信任太傅,而太傅也不必疑慮皇帝會不會懷疑,因為皇帝已經用行動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