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2頁)
“那就暫且不設京營總督兵務吧,京營武備不爭,戚帥回京也是練兵,暫時空缺。”張居正看著譚綸詢問兵部的意見。
譚綸不爭不搶,張居正卻把這個位置暫且留了下來。
譚綸思考了片刻說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元輔多次說要稍假權柄使得以展布,那既然暫無動兵之事,臨戰再差臨時差遣為宜。”
禮部尚書萬士和終於反應了過來,大為震驚的說道:“這總督京營兵務,豈不是成了臨時差遣?驕兵悍將,如何節制一二?”
王錫爵看著萬士和這個禮部尚書終於不耐煩的開口說道:“嘉靖二十九年,主上下旨罷團營及兩官廳,復永樂三大營舊制,改三千營為神樞營,其三營司哨掖等名及諸內臣,俱裁革,而以大將一員統帥,稱提督京營戎政;以文臣一員輔佐,稱協理京營戎政。”.
“京營無總督兵務,此乃祖宗成法,萬尚書,確實該多讀點書。”
“王崇古從宣大督撫調入京師,為督理軍營,應該稱之為協理軍務,王崇古回京,本身就不合乎祖宗成法。”
大明京營兜兜轉轉兩百年,最終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在制度上,京營武將為首,文臣輔佐。
值得注意的是,嘉靖二十九年,京營改制,這個輔佐的文臣,雖然名為協理,其實還是總督軍務,朝堂格局沒有發生改變,權力就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但是總督京營或者說督理軍營這個差遣,確實已經裁撤了。
王崇古從邊方入京,現在又回宣大老家去了。
“原來如此。”萬士和徹底不說話了。
兵部尚書的大司馬丟了權柄,都沒什麼怨言,禮部本來還想以祖宗成法反駁一二,結果祖宗成法本來就該這個樣兒,萬士和討了個沒趣,不再說話。
張居正把總督京營兵務空了出來,就是再等等,等到戚繼光身上張黨、楚黨的背景逐漸淡化,等戚繼光領了世券,成為了世襲武勳,成為了地地道道的帝黨之後,再把總督京營兵務、太子少保給譚綸。
並不會太久,張居正非常確信。
張居正寫好了浮票,將兩本奏疏遞給了張宏,張宏傳到了御前,朱翊鈞收起了那本譚綸進太子少保的奏疏,在拜戚繼光為京營總兵官的奏疏上下印,下章吏部。
“張尚書以為如何?”張居正看著張翰問道。
張翰一愣,他就是那種典型的邊緣人,他朝中沒有什麼根基,若非張居正提拔,他也坐不到吏部尚書的位置上,他也不打算發表意見,但張居正問,張翰還是老實說道:“元輔先生處置得當。”
“遷安伯名為京營總兵官,但這京營無兵可調,無將可遣,其實仍然是三鎮總兵官的督師,所以新京營不設文臣協理為宜,因為新京營有名無實。”
“若是譚司馬任了京營協理戎事,那他的職位就和薊遼總督梁夢龍起了衝突。”
王錫爵聽聞張翰的分析,頗為認同的說道:“嗯,張尚書所言甚善。”
新任的禮部尚書老是想講祖宗之法,卻老是講不對,但是新任的吏部尚書,還是能聽明白廷臣們在講什麼,不只是就會一句,元輔先生處置的得當。
張翰把廷臣們的討論,總結的非常到位,新京營有名無實,讓戚繼光先練兵,等到有了戰鬥力,再派大臣為總督軍務,才有名有實。
廷議終於結束,廷臣卻沒有像往常一樣離開,而是等待著,既然已經廷議通過,就應該拜京營總兵官了,這是重大人事任命。
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筆,合上了書,開口說道:“宣遷安伯。”
“宣遷安伯!”馮保一甩拂塵,大聲的喊道,小宦官們將天語綸音傳下,等在殿外的戚繼光一步步的走進了文華殿內。
“臣戚繼光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戚繼光穿著麒麟白澤補硃紅色官服入殿,五拜三叩首的見禮。
“朕安,戚帥又見面了,馮大伴,宣旨。”朱翊鈞笑著示意馮保宣旨。
兩個小宦官拉開了身子,馮保向前一步,一甩拂塵,陰陽頓挫的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兵家至聖曾言:勝不妄喜,敗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
“朕登大位聞遷安伯連戰告捷,勝不妄喜,自成兵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胸中有韜略、腹中有淵洿,將軍謀勇絕倫,南北驅馳為國奔波,朕嘗責遷安伯為京營總兵官,倚毗為朕之股肱心膂,克濟大勳,今邊胡未殄,朕實憂其擾,期勳萬里長城之寄,再耀我大明軍威。”
“欽此。”
馮保讀完了聖旨,小黃門將聖旨捲了起來,朱翊鈞站起身來,來到了戚繼光的面前,拿過了一把劍,開口說道:“戚帥,朕賜你天子劍一柄,專事京營振武之事,可斬佞臣不法。”
“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
戚繼光接過了天子劍,再叩首朗聲說道:“臣謹遵聖誨,謝陛下隆恩。”
“戚帥免禮。”朱翊鈞又將京營總兵官的印綬、聖旨都遞給了戚繼光才開口說道:“辛苦戚帥了。”
“臣定當肝腦塗地,為陛下前驅!”戚繼光鄭重其事的許諾。
戚繼光敗過,剛到浙江抗倭的他三戰連敗,但是自從戚繼光練兵有成之後,大小數百戰從未有過一敗,他做到了勝不妄喜,敗不惶妥。
朱翊鈞賜給了戚繼光一把劍,而此時戚繼光離皇帝只有尺距,若是戚繼光欲要犯上作亂,拔出劍就可以把小皇帝一命嗚呼。
其實拜徵虜大將軍,按照大明的禮法,應該授予斧鉞,皇帝手握鉞刃,將柄授予大將軍,而後對大將軍說,從此以後,上至天者,將軍皆可制;而後皇帝再拿斧頭,握著柄,將斧刃授予大將軍,說:從此以後,下至淵者,將軍皆可制。
當初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徐達領兵北伐滅元時,就曾拜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授斧刃鉞柄,上至天者,下至淵者,皆可制,令徐達征討胡元。
戚繼光這個大將軍,只是京營總兵官的雅稱,並不是重號將軍,所以就沒必要搞那麼大的陣仗。
“戚帥,朕寶岐殿的番薯都收刨了,收穫頗豐!”朱翊鈞迫不及待的告訴了戚繼光這個好消息,戚繼光告訴過他,將士們吃飽了飯,就能禦敵。
吃不飽那一切免談。
戚繼光笑的很是燦爛,他不是笑自己終於從邊方調入了京營,也不是笑自己升官發財撈到了天子劍一把,戚繼光對這些其實不是很在意,他是由衷的高興,大明小皇帝真的很認真的在重振大明軍威,他心中那個不甘心、那個期望的火苗,愈加旺盛。
戚繼光將天子劍遞給了張宏,俯首說道:“臣為天下賀,為陛下賀。”
天子劍要等離開了陛下三丈以後,再領走,這是恭順之心。
雖然戚繼光只需要一拳,就能把十歲人主的小腦袋,打的四分五裂。
“成國公病危,戚帥先過去探病吧。”朱翊鈞並不打算讓戚繼光變成孤臣、獨臣,既然已經是勳貴了,那就送送前任勳貴。
戚繼光笑容滿面的說道:“臣遵旨。”
“大家也都散了吧,各忙各的。”朱翊鈞小手一背,心情愉悅的邁著四方步走上了月臺,他還有講筵要做。
張居正等到廷臣離去,侍讀、侍講、展書、贊禮官就位後,俯首說道:“臣為陛下解惑。”
“嗯。”朱翊鈞今天心情很好,不打算掄大錘了。
戚繼光和朱希孝匆匆趕往了成國公府,朱希忠的狀態更差了幾分,但是,看到了弟弟和戚繼光,略微急切的往前湊了湊。
朱希忠示意戚繼光近前些,看到了戚繼光配天子劍,才露出了一個由衷的笑容,抓著戚繼光的手說道:“好好好,遷安伯,做事要講勢,勢是什麼?勢是天時地利人和,最重要的便是這人和,我等了一輩子,終究是沒等到人和的那一天。”
“不要辜負了陛下期望,呼,大明江山永在,日月山河永固。”
譚綸不爭不搶,張居正卻把這個位置暫且留了下來。
譚綸思考了片刻說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元輔多次說要稍假權柄使得以展布,那既然暫無動兵之事,臨戰再差臨時差遣為宜。”
禮部尚書萬士和終於反應了過來,大為震驚的說道:“這總督京營兵務,豈不是成了臨時差遣?驕兵悍將,如何節制一二?”
王錫爵看著萬士和這個禮部尚書終於不耐煩的開口說道:“嘉靖二十九年,主上下旨罷團營及兩官廳,復永樂三大營舊制,改三千營為神樞營,其三營司哨掖等名及諸內臣,俱裁革,而以大將一員統帥,稱提督京營戎政;以文臣一員輔佐,稱協理京營戎政。”.
“京營無總督兵務,此乃祖宗成法,萬尚書,確實該多讀點書。”
“王崇古從宣大督撫調入京師,為督理軍營,應該稱之為協理軍務,王崇古回京,本身就不合乎祖宗成法。”
大明京營兜兜轉轉兩百年,最終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在制度上,京營武將為首,文臣輔佐。
值得注意的是,嘉靖二十九年,京營改制,這個輔佐的文臣,雖然名為協理,其實還是總督軍務,朝堂格局沒有發生改變,權力就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但是總督京營或者說督理軍營這個差遣,確實已經裁撤了。
王崇古從邊方入京,現在又回宣大老家去了。
“原來如此。”萬士和徹底不說話了。
兵部尚書的大司馬丟了權柄,都沒什麼怨言,禮部本來還想以祖宗成法反駁一二,結果祖宗成法本來就該這個樣兒,萬士和討了個沒趣,不再說話。
張居正把總督京營兵務空了出來,就是再等等,等到戚繼光身上張黨、楚黨的背景逐漸淡化,等戚繼光領了世券,成為了世襲武勳,成為了地地道道的帝黨之後,再把總督京營兵務、太子少保給譚綸。
並不會太久,張居正非常確信。
張居正寫好了浮票,將兩本奏疏遞給了張宏,張宏傳到了御前,朱翊鈞收起了那本譚綸進太子少保的奏疏,在拜戚繼光為京營總兵官的奏疏上下印,下章吏部。
“張尚書以為如何?”張居正看著張翰問道。
張翰一愣,他就是那種典型的邊緣人,他朝中沒有什麼根基,若非張居正提拔,他也坐不到吏部尚書的位置上,他也不打算發表意見,但張居正問,張翰還是老實說道:“元輔先生處置得當。”
“遷安伯名為京營總兵官,但這京營無兵可調,無將可遣,其實仍然是三鎮總兵官的督師,所以新京營不設文臣協理為宜,因為新京營有名無實。”
“若是譚司馬任了京營協理戎事,那他的職位就和薊遼總督梁夢龍起了衝突。”
王錫爵聽聞張翰的分析,頗為認同的說道:“嗯,張尚書所言甚善。”
新任的禮部尚書老是想講祖宗之法,卻老是講不對,但是新任的吏部尚書,還是能聽明白廷臣們在講什麼,不只是就會一句,元輔先生處置的得當。
張翰把廷臣們的討論,總結的非常到位,新京營有名無實,讓戚繼光先練兵,等到有了戰鬥力,再派大臣為總督軍務,才有名有實。
廷議終於結束,廷臣卻沒有像往常一樣離開,而是等待著,既然已經廷議通過,就應該拜京營總兵官了,這是重大人事任命。
朱翊鈞放下了手中的筆,合上了書,開口說道:“宣遷安伯。”
“宣遷安伯!”馮保一甩拂塵,大聲的喊道,小宦官們將天語綸音傳下,等在殿外的戚繼光一步步的走進了文華殿內。
“臣戚繼光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戚繼光穿著麒麟白澤補硃紅色官服入殿,五拜三叩首的見禮。
“朕安,戚帥又見面了,馮大伴,宣旨。”朱翊鈞笑著示意馮保宣旨。
兩個小宦官拉開了身子,馮保向前一步,一甩拂塵,陰陽頓挫的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兵家至聖曾言:勝不妄喜,敗不惶妥,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
“朕登大位聞遷安伯連戰告捷,勝不妄喜,自成兵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胸中有韜略、腹中有淵洿,將軍謀勇絕倫,南北驅馳為國奔波,朕嘗責遷安伯為京營總兵官,倚毗為朕之股肱心膂,克濟大勳,今邊胡未殄,朕實憂其擾,期勳萬里長城之寄,再耀我大明軍威。”
“欽此。”
馮保讀完了聖旨,小黃門將聖旨捲了起來,朱翊鈞站起身來,來到了戚繼光的面前,拿過了一把劍,開口說道:“戚帥,朕賜你天子劍一柄,專事京營振武之事,可斬佞臣不法。”
“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
戚繼光接過了天子劍,再叩首朗聲說道:“臣謹遵聖誨,謝陛下隆恩。”
“戚帥免禮。”朱翊鈞又將京營總兵官的印綬、聖旨都遞給了戚繼光才開口說道:“辛苦戚帥了。”
“臣定當肝腦塗地,為陛下前驅!”戚繼光鄭重其事的許諾。
戚繼光敗過,剛到浙江抗倭的他三戰連敗,但是自從戚繼光練兵有成之後,大小數百戰從未有過一敗,他做到了勝不妄喜,敗不惶妥。
朱翊鈞賜給了戚繼光一把劍,而此時戚繼光離皇帝只有尺距,若是戚繼光欲要犯上作亂,拔出劍就可以把小皇帝一命嗚呼。
其實拜徵虜大將軍,按照大明的禮法,應該授予斧鉞,皇帝手握鉞刃,將柄授予大將軍,而後對大將軍說,從此以後,上至天者,將軍皆可制;而後皇帝再拿斧頭,握著柄,將斧刃授予大將軍,說:從此以後,下至淵者,將軍皆可制。
當初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徐達領兵北伐滅元時,就曾拜徐達為徵虜大將軍,授斧刃鉞柄,上至天者,下至淵者,皆可制,令徐達征討胡元。
戚繼光這個大將軍,只是京營總兵官的雅稱,並不是重號將軍,所以就沒必要搞那麼大的陣仗。
“戚帥,朕寶岐殿的番薯都收刨了,收穫頗豐!”朱翊鈞迫不及待的告訴了戚繼光這個好消息,戚繼光告訴過他,將士們吃飽了飯,就能禦敵。
吃不飽那一切免談。
戚繼光笑的很是燦爛,他不是笑自己終於從邊方調入了京營,也不是笑自己升官發財撈到了天子劍一把,戚繼光對這些其實不是很在意,他是由衷的高興,大明小皇帝真的很認真的在重振大明軍威,他心中那個不甘心、那個期望的火苗,愈加旺盛。
戚繼光將天子劍遞給了張宏,俯首說道:“臣為天下賀,為陛下賀。”
天子劍要等離開了陛下三丈以後,再領走,這是恭順之心。
雖然戚繼光只需要一拳,就能把十歲人主的小腦袋,打的四分五裂。
“成國公病危,戚帥先過去探病吧。”朱翊鈞並不打算讓戚繼光變成孤臣、獨臣,既然已經是勳貴了,那就送送前任勳貴。
戚繼光笑容滿面的說道:“臣遵旨。”
“大家也都散了吧,各忙各的。”朱翊鈞小手一背,心情愉悅的邁著四方步走上了月臺,他還有講筵要做。
張居正等到廷臣離去,侍讀、侍講、展書、贊禮官就位後,俯首說道:“臣為陛下解惑。”
“嗯。”朱翊鈞今天心情很好,不打算掄大錘了。
戚繼光和朱希孝匆匆趕往了成國公府,朱希忠的狀態更差了幾分,但是,看到了弟弟和戚繼光,略微急切的往前湊了湊。
朱希忠示意戚繼光近前些,看到了戚繼光配天子劍,才露出了一個由衷的笑容,抓著戚繼光的手說道:“好好好,遷安伯,做事要講勢,勢是什麼?勢是天時地利人和,最重要的便是這人和,我等了一輩子,終究是沒等到人和的那一天。”
“不要辜負了陛下期望,呼,大明江山永在,日月山河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