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2頁)

    

    主少國疑,最可怕的問題就是帝制之下的制度設計,皇權缺位,這種可怕,對大明的破壞是極其致命的。

    

    明英宗朱祁鎮九歲登基後,國家陷入了主少國疑,張太皇太后和孫太后兩個人對孩子過於寵溺,三楊輔政,世人多有溢美之詞。

    

    但在朱翊鈞自己看來,三楊輔政對大明國政,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在朱翊鈞看來,三楊遠不如張居正。

    

    宣德九年,第六次南下西洋之事徹底停罷,昔日雄霸大洋的船隊在泊位上默默腐朽,大明海權就像泊位上靜靜停靠的大船,腐爛、沉江,被江水沖走,一去不返。

    

    正統元年,安南國王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冊封,安南國在法理上獨立,伴隨著安南國的冊封,是大明在麓川(東南亞)的影響力一落千里,麓川開始反叛,曠日持久的三徵麓川,耗盡了大明國力。

    

    正統三年,英國公張輔這個輔國大臣,不再上朝,大明武勳徹底式微邊緣化,興文匽武大幕拉開,京營武備不振。

    

    正統九年,楊士奇致仕,明英宗親政,留下的是一個糜爛的朝局,東南、西南、西北邊患狼煙四起,而明英宗本身又是個擊穿皇帝下限的混賬東西。

    

    正統十三年,波及福建、湖廣、浙江、廣東和江西的葉宗留-鄧茂七民亂,近百萬農民揭竿而起。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天變。

    

    而現在,萬曆元年,朱翊鈞十歲,也是主少國疑,皇權缺位,張居正當國,但是張居正當國,和三楊不一樣,張居正首先把槍口對準了文臣,或者說,張居正把槍口對準了這糟爛的世界,想要改變它。

    

    張居正作為帝國的首輔,他不知道這天下有多糟糕嗎?他不知道問題有多嚴重嗎?他清楚的知道,他很清楚。

    

    上知者不移,是一種清醒的痛苦,明知道不可為,偏要為之。

    

    考成法這個籠頭套在了百官頭上,似乎就註定了張居正會是何等下場。

    

    朱翊鈞對張居正是極為尊敬的,于謙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硬生生的在明英宗被俘做了瓦剌留學生的情況下,擊退了瓦剌,重建了京營。

    

    于謙何等的下場?

    

    明英宗復辟後以‘意欲為’冤殺于謙,于謙求榮而得辱。

    

    張居正是個讀書人,他清楚的知道于謙何等的下場。

    

    張居正本可以選擇和三楊一樣,和晉黨沆瀣一氣,甚至接受楊博的條件,楚晉合流,做個權勢滔天,甚至連皇帝都要側目的權臣,未嘗不可。

    

    張居正沒有那般做,他想要做些事,讓江河日下的大明朝,變得好一些。

    

    朱翊鈞為張居正站臺,是在行使皇權,為張居正的改制背書站臺,讓他身上的壓力小一些。

    

    張居正的死後被反攻倒算,考成法、一鞭法等被廢除,甚至張居正的兒子都被餓死,朱翊鈞會讓這種事發什麼?

    

    只要張居正不把他的張黨,變成族黨,朱翊鈞就決計不會讓這樣的事兒發生。

    

    “廷議吧。”朱翊鈞拿出了《四書直解》打算繼續如同往常那般,他在月臺看書、聽政,廷臣在下面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