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六百六十九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2頁)
“坐罪論死者七十二人,流放者四百餘眾,此案之後,朕希望能夠稍抑騙保之風,當然他們非要繼續,那朕也可以陪他們玩玩。”朱翊鈞看向了馮保說道:“抄沒劉氏家財,就用於開封到嘉峪關的馳道吧。”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
開封到嘉峪關的馳道又多了一家贊助商,西土城遮奢戶們因為慶賀皇帝陛下離開,被朱翊鏐逼著捐了不少,天津陰結倭寇、私設海市、販運阿片的河間章氏,也貢獻了一部分。
張居正眉頭一皺,發現大明皇帝這次南巡,怕是奔著抄家去的!就是為了補足開封到嘉峪關馳道的虧空!這一趟南巡,開封府到嘉峪關馳道的巨大投資,恐怕就能回本了。
王一鶚說解決一些問題,需要用強而有力的手段來保證向下分配,才能保證內需。
“陛下,臣能不能捐一點,不多,家裡還有餘財二百四十萬銀,這銀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解難,此應有之義。”王崇古有些躍躍欲試的說道。
朱翊鈞看著王崇古問道:“在嘉峪關給次輔立個碑文?”
“好好好。”王崇古也沒矯情,立刻說道。
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解難是真的,想立碑也是真的,反賊出身的他,經過了李三虎刺殺案後,得到了陛下的認可,但天下還是不太認可他王崇古的功績。
隆慶末年、萬曆初年那些事兒,大家都是當事人,都知道怎麼回事兒。
王崇古就一個兒子,王謙已經能夠照顧好自己了,王崇古這些銀子,都可以用來換名聲。
“善。”朱翊鈞笑著說道:“到時候朕親筆寫個贊表,不僅在嘉峪關要立,在次輔的家鄉蒲州也要立,在崇古馳道立碑處多立一道,以彰其功,蒲州地方,就立在忠勇祠旁,王次輔以為如何啊?”
“如此甚好,甚好!”王崇古一聽還要在自己家鄉立碑,已經滿臉喜氣洋洋了。
“陛下,當積累財富在大明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變成最重要的事兒之時,道德規範也會隨之而改變,而且現在正在改變,大明律法的完善和制度的建設,需要跟得上這種轉變,否則民間的矛盾,就無法得到緩解,動盪隨之而來。”張居正提醒陛下,大明的道德規範正在改變。
以前是積德,現在是積富。
赤銅、白銀、黃金,這些一般等價物,這些貨幣被普遍認可,貨幣就變成了儲藏價值的一種媒介。
一般等價物,被人們普遍認可,用它們就可以換取他人的勞動成果,這種換取的權力,不必馬上行使,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行使,所以貨幣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成為了儲藏價值的不二利器。
本質上屬於所有人的價值、財富,就可以通過種種辦法,被私門佔有,價值被佔有,則代表著權力被私人佔有,大量白銀流入正在激化這一矛盾,而促使這一切發生的原因,是人對金錢的慾望和貪婪。
人性本惡,還是本善?人性有惡有善,這是個矛盾統一體。
朝廷要做的就是完善律法,推動法律制度建設,讓社會趨於公平,防止動盪發生。
第二天,大明皇帝去了海邊,這個季節海邊的風還有些刺骨,大明皇帝披上了厚厚的大氅,帶著王皇后和皇長子朱常治前往了海邊。
沒有親眼目睹大海的人,無法想象大海的廣闊,也無法想象大海的波濤洶湧,朱翊鈞親眼看到了大海,無風三尺浪的大海,海浪滾滾向前,拍在了岸邊的岩石上,打碎成了一片晶瑩的浪花,水落則石出,隨著退潮,海邊的岩石從一個海面黑影,變成了一片的岩石。
海面上有數十條漁船正在準備出海,這是勤勞的漁民們,要前往各個海田種植海帶,海帶是山東的特產,種植規模正在逐漸的擴大,海風還十分的冷厲,但擋不住漁民們的熱情。
朱翊鈞本來打算嘗試下魚膾,也就是生魚片,結果被張宏攔住了,陛下不能吃,大醫官龐憲也在阻止。
誠然,海魚不是淡水魚,理論上海魚的寄生蟲不能在人體生存。
“陛下,三國的時候,有個廣陵太守陳登,心中煩悶無比,面紅耳赤,不能飲食,求華佗醫治,華佗以藥為引,陳登吐蟲三升,皆赤頭,首尾動搖,時人大驚,問起緣故,華佗說:多食生膾所致,三年必亡,陳登果三年而死。”
“當真是,華佗無奈小蟲何。”龐憲講了個三國時候的故事。
皇長子朱常治目瞪口呆的看著龐憲,吐蟲三升?!這是什麼可怕的場面。
“陛下,長崎總督府隨扈徐渭的醫官奏聞,倭國最嚴重的就是血吸蟲,真的有了這些問題,臣沒本事看好。”龐憲直言不諱,陛下要吃可以,出了事兒他就跑,看都不用看。
治不了、沒救了、告辭。
“不吃不吃。”朱翊鈞被龐憲給說的頭皮發麻,立刻表示惜命的自己,不會吃生魚片,淡水魚、鹹水魚都不吃,這年代,對寄生蟲,的確沒什麼辦法。
朱翊鈞放棄了生魚片,雖然聽說鮮美可口,一如他放棄了嚐鮮高麗姬和倭國遊女。
大明皇帝在南巡,潞王在胡鬧,而倭國此時,正在內憂患外之中,被火藥刺殺久未露面的織田信長,終於再次公開露面,而且一露面,就搞了一個大熱鬧出來!
織田信長頒佈了《檢地法》。
該檢地法要求使用統一的度量衡工具,對全倭國的土地進行清丈,釐清地籍歸屬,依據土地豐沃、降水、收成等不同條件,進行分類,以土地具體情況,確定進貢、徵兵等事兒。
織田信長要求,寺院、大名的莊田也要進行檢地,同樣規定具體稅負標準,所有的僧侶和大名也都要徵稅,都要遵循一公二民的基本稅率,不得進行額外徵收。
不肯遵守,則討伐。
這一下子,織田信長几乎站在了所有的肉食者的對立面,但他還是要做,即便是面對數次刺殺也要推行。
這個檢地法一出,舉國譁然!
比較奇怪的是,織田信長的反對者,毛利輝元居然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並且以此為理由,聚集反對者進行反抗,而是選擇了沉默。
毛利輝元的沉默,讓所有人都認識到了,織田信長和毛利輝元可能達成了某種默契。
萬曆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來自毛利家和織田家的兩條小船,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駛入了長崎海灣,這看起來是兩艘普通的倭國商船,畢竟毛利家和織田家,都和大明長崎總督府保持著密切的商貿往來。
但這兩艘船上的背後,是長崎港外海面上的兩個巨大的船隊,毛利輝元和織田信長的水師可謂是傾巢出動,這次傾巢出動不是為了攻伐長崎,而是為了防備彼此。
這兩艘小船的乘客,是毛利輝元、織田信長本人,他們來到長崎總督府,親自談判,關於戰爭、關於檢地法的推行、關於糧食危機、關於寶鈔。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
開封到嘉峪關的馳道又多了一家贊助商,西土城遮奢戶們因為慶賀皇帝陛下離開,被朱翊鏐逼著捐了不少,天津陰結倭寇、私設海市、販運阿片的河間章氏,也貢獻了一部分。
張居正眉頭一皺,發現大明皇帝這次南巡,怕是奔著抄家去的!就是為了補足開封到嘉峪關馳道的虧空!這一趟南巡,開封府到嘉峪關馳道的巨大投資,恐怕就能回本了。
王一鶚說解決一些問題,需要用強而有力的手段來保證向下分配,才能保證內需。
“陛下,臣能不能捐一點,不多,家裡還有餘財二百四十萬銀,這銀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解難,此應有之義。”王崇古有些躍躍欲試的說道。
朱翊鈞看著王崇古問道:“在嘉峪關給次輔立個碑文?”
“好好好。”王崇古也沒矯情,立刻說道。
為陛下分憂為朝廷解難是真的,想立碑也是真的,反賊出身的他,經過了李三虎刺殺案後,得到了陛下的認可,但天下還是不太認可他王崇古的功績。
隆慶末年、萬曆初年那些事兒,大家都是當事人,都知道怎麼回事兒。
王崇古就一個兒子,王謙已經能夠照顧好自己了,王崇古這些銀子,都可以用來換名聲。
“善。”朱翊鈞笑著說道:“到時候朕親筆寫個贊表,不僅在嘉峪關要立,在次輔的家鄉蒲州也要立,在崇古馳道立碑處多立一道,以彰其功,蒲州地方,就立在忠勇祠旁,王次輔以為如何啊?”
“如此甚好,甚好!”王崇古一聽還要在自己家鄉立碑,已經滿臉喜氣洋洋了。
“陛下,當積累財富在大明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變成最重要的事兒之時,道德規範也會隨之而改變,而且現在正在改變,大明律法的完善和制度的建設,需要跟得上這種轉變,否則民間的矛盾,就無法得到緩解,動盪隨之而來。”張居正提醒陛下,大明的道德規範正在改變。
以前是積德,現在是積富。
赤銅、白銀、黃金,這些一般等價物,這些貨幣被普遍認可,貨幣就變成了儲藏價值的一種媒介。
一般等價物,被人們普遍認可,用它們就可以換取他人的勞動成果,這種換取的權力,不必馬上行使,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行使,所以貨幣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成為了儲藏價值的不二利器。
本質上屬於所有人的價值、財富,就可以通過種種辦法,被私門佔有,價值被佔有,則代表著權力被私人佔有,大量白銀流入正在激化這一矛盾,而促使這一切發生的原因,是人對金錢的慾望和貪婪。
人性本惡,還是本善?人性有惡有善,這是個矛盾統一體。
朝廷要做的就是完善律法,推動法律制度建設,讓社會趨於公平,防止動盪發生。
第二天,大明皇帝去了海邊,這個季節海邊的風還有些刺骨,大明皇帝披上了厚厚的大氅,帶著王皇后和皇長子朱常治前往了海邊。
沒有親眼目睹大海的人,無法想象大海的廣闊,也無法想象大海的波濤洶湧,朱翊鈞親眼看到了大海,無風三尺浪的大海,海浪滾滾向前,拍在了岸邊的岩石上,打碎成了一片晶瑩的浪花,水落則石出,隨著退潮,海邊的岩石從一個海面黑影,變成了一片的岩石。
海面上有數十條漁船正在準備出海,這是勤勞的漁民們,要前往各個海田種植海帶,海帶是山東的特產,種植規模正在逐漸的擴大,海風還十分的冷厲,但擋不住漁民們的熱情。
朱翊鈞本來打算嘗試下魚膾,也就是生魚片,結果被張宏攔住了,陛下不能吃,大醫官龐憲也在阻止。
誠然,海魚不是淡水魚,理論上海魚的寄生蟲不能在人體生存。
“陛下,三國的時候,有個廣陵太守陳登,心中煩悶無比,面紅耳赤,不能飲食,求華佗醫治,華佗以藥為引,陳登吐蟲三升,皆赤頭,首尾動搖,時人大驚,問起緣故,華佗說:多食生膾所致,三年必亡,陳登果三年而死。”
“當真是,華佗無奈小蟲何。”龐憲講了個三國時候的故事。
皇長子朱常治目瞪口呆的看著龐憲,吐蟲三升?!這是什麼可怕的場面。
“陛下,長崎總督府隨扈徐渭的醫官奏聞,倭國最嚴重的就是血吸蟲,真的有了這些問題,臣沒本事看好。”龐憲直言不諱,陛下要吃可以,出了事兒他就跑,看都不用看。
治不了、沒救了、告辭。
“不吃不吃。”朱翊鈞被龐憲給說的頭皮發麻,立刻表示惜命的自己,不會吃生魚片,淡水魚、鹹水魚都不吃,這年代,對寄生蟲,的確沒什麼辦法。
朱翊鈞放棄了生魚片,雖然聽說鮮美可口,一如他放棄了嚐鮮高麗姬和倭國遊女。
大明皇帝在南巡,潞王在胡鬧,而倭國此時,正在內憂患外之中,被火藥刺殺久未露面的織田信長,終於再次公開露面,而且一露面,就搞了一個大熱鬧出來!
織田信長頒佈了《檢地法》。
該檢地法要求使用統一的度量衡工具,對全倭國的土地進行清丈,釐清地籍歸屬,依據土地豐沃、降水、收成等不同條件,進行分類,以土地具體情況,確定進貢、徵兵等事兒。
織田信長要求,寺院、大名的莊田也要進行檢地,同樣規定具體稅負標準,所有的僧侶和大名也都要徵稅,都要遵循一公二民的基本稅率,不得進行額外徵收。
不肯遵守,則討伐。
這一下子,織田信長几乎站在了所有的肉食者的對立面,但他還是要做,即便是面對數次刺殺也要推行。
這個檢地法一出,舉國譁然!
比較奇怪的是,織田信長的反對者,毛利輝元居然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並且以此為理由,聚集反對者進行反抗,而是選擇了沉默。
毛利輝元的沉默,讓所有人都認識到了,織田信長和毛利輝元可能達成了某種默契。
萬曆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來自毛利家和織田家的兩條小船,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駛入了長崎海灣,這看起來是兩艘普通的倭國商船,畢竟毛利家和織田家,都和大明長崎總督府保持著密切的商貿往來。
但這兩艘船上的背後,是長崎港外海面上的兩個巨大的船隊,毛利輝元和織田信長的水師可謂是傾巢出動,這次傾巢出動不是為了攻伐長崎,而是為了防備彼此。
這兩艘小船的乘客,是毛利輝元、織田信長本人,他們來到長崎總督府,親自談判,關於戰爭、關於檢地法的推行、關於糧食危機、關於寶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