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 作品

第五章 遊犬(第3頁)

 除非。

 村子下面別有洞天。

 一條暗河?一個溶洞?亦或一條礦洞?

 道士精神振奮,雖然只是猜測,但比起瞎找,終歸有了個看似可行的方向。

 只不過,村子巷道曲折,建築佈局又密集複雜,一條一條地去翻石板找水渠未免麻煩。

 好在,他正巧有個便宜的法子。

 …………

 瀟水一行,李長安得了兩樣好處。

 其一,是俞真人編纂的符籙小冊,薄薄一本,不是百科全書似的集納,而是挑選出典型,進行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地精講,可說直指符籙本質。

 李長安每每翻閱,都覺受益匪淺,所以一直貼身收藏,沒有隨著其他行禮埋進泥石流。

 這冊子有一節專講如何利用術者自身的靈性製作符籙,用來講解的例子叫做“遊犬符”,是嶺南一些三流術士出門時用來看守道場的符法。

 “遊”是指遊離在外,“犬”指的是屍狗魄,即將自己三魂七魄中主掌警惕的屍狗剝離出一部分,植入黃符,留於家中,如此,因與術者的魂魄冥冥相連,即便本人遠在千里之外,也能感知到家中狀況,簡而言之,就是“插眼”。

 沒有黃紙、毛筆、硃砂,李長安乾脆因陋就簡,拿身上做筆記的本子,撕下一頁來,咬破手指以血繪符。

 這道符繪製不難,難的是如何巧妙割取屍狗靈性,再填充以神念與法力,而不是直接割裂魂魄本體,導致魂魄受損,甚至當場魂飛魄散。

 好在,老師講得精細,學生也學得小心,沒出意外,血符繪成。

 但問題又來了。

 “遊犬符”只是一隻眼睛,如何能讓它去找到目標呢?

 簡單。

 讓它活過來就行。

 這就不得不提李長安得到的第二個好處,一門新的地煞神通——“噴化”之術。

 道家變化之術通常有兩類,一是形變,即讓物體變形,二是神變,即讓死物變活。

 “噴化”就是後者,此術是渡一口靈氣賦予物體以靈性,在一定的時間內,讓死物變成活物。

 比如。

 李長安將紙符折成一條小魚,輕輕呵上一口氣,而後放入沒過腳裸的積水中。

 初初如一張紙片漂浮水上,隨著水流打旋。

 俄爾。

 忽的一顫,但見魚尾一震,便霎時活來,倏忽鑽入水波。

 一時穿梭草間,一時躍出水面,一時又嬉戲於李長安腳邊。

 道士哈哈一笑。

 法成矣!

 抬頭看老天沒有打雷的意思,在樹下找了塊高出積水的石頭,盤腿坐下。

 閉目靜氣。

 神思順著冥冥中感應相連。

 而後再“睜眼”。

 李長安就成了

水流中一條小魚。

 隨波逐流,穿過草地與泥潭,進入村巷,投入黑暗狹窄的水溝。

 水溝曲折複雜。

 不知又鑽過多少縫隙,繞過了多少阻礙,而後隨著水流匯入一池“湖泊”。

 “湖泊”中藏著一股暗流,拉著小魚下潛,被“湖泊”底部一道缺口吞沒。

 缺口後又是一條隧道。

 沿著隧道,一路往下,往下,再往下。

 最後。

 豁然開朗!

 村外。

 老樹下。

 李長安睜開雙眼。

 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