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能狂怒與徹底瘋狂!(第2頁)
漢國來攻?
諸葛瑾手持笏板,再次出列,說
道:“啟稟我王,漢國雖然在近年來屢有斬獲,但是比之佔據中原之地的曹魏來說,勢力還是有不如的,應當是不會向我吳國發兵。”
“應該?”
孫權眉頭一挑。
對於這種投降派,或者說是躺平派式的回答,孫權很是不滿。
“這”
在這個時候,身著吳國大都督官袍,嘴唇上留著鬍鬚,看起來年長了十歲,宛如積年老將的陸遜手持笏板站了出來。
“啟稟我王,方才左將軍之言,極是,以我孫劉聯盟,若無大事,那漢皇帝與漢太子必不會對我吳國發兵,對我吳國發兵,勢必會引起一場大戰,這是魏國願意看到的,而不是漢國願意看到的,那漢國皇帝與漢國太子都是聰明人,不會連這一點都不清楚。”
陸遜看著孫權不太滿意的表情,繼續說道:“況且,即便是漢國舉大軍前來,我江東大軍,亦是不懼他多少,我吳國水師天下無敵,若其敢來犯,臣下必率江東水師,擊敗那漢國大軍!那漢國太子劉公嗣敢過來,定叫他有來無回!”
吳國能在三國鼎立之中成為那鼎立的一足,那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江東是有地利優勢的。
東吳處在南方,大江河流眾多,再有長江天險作為壁壘,使東吳的防守,牢不可破。
以長江為主要防線,長江水深江寬,終年不凍,為大規模水軍提供了馳騁和棲身的場所。
吳國在其長期的軍事鬥爭中,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水軍,“上岸擊賊,跳足入船“。
孫權在赤壁之戰中還收編了從曹操方面俘獲的水軍和戰船,自己也製造了眾多的艦船。
後期,吳國重點提高海上遠航作戰能力。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水軍萬人航海求取夷洲(今臺灣)),這說明吳國具有良好的航海技術和近海作戰能力。
如果要進攻東吳,先得有大量精銳的水師,以及戰船。而這些,都是其他兩國很難擁有的戰略物資。
所以,這些就是東吳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資本。
正是在這些原因的作用下,使東吳牢不可破。
如果要攻伐東吳,不是不行,但可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例如,那場東吳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就是很好的見證。
在沒有強大的水師之前,要想拿下吳國,那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這是孫權的底氣。
“伯言所言甚是!”
這朝堂之上,一直被投降派圍繞其中,便是孫權心再大,那也受不了啊!
之前赤壁之戰的時候,一個個要投降曹魏。
現在那漢太子劉公嗣逼迫更甚,便想著依附、投降漢國。
當我孫權不存在是吧?
你家東吳國主,還活著呢!
“有天下無敵的江東水師在,江左之地,無人能夠取之!”
孫權這句話,是半點問題都沒有的。
赤壁之戰之後,曹魏水師喪盡,到現在都沒有恢復元氣。
漢國雖然有水師,但精銳程度比之江東水師來說,還是要差一個檔次的。
不過,東吳有水師之利,卻只能屈居於江左之地的原因,那就是他只有水師之利。
步兵?
打不過漢國。
騎兵?
不好意思。
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馬,也就沒有什麼成規模的騎兵。
陸戰不行,水戰第一名,離開了江道水道,東吳便就是拔了爪牙的紙老虎,不堪一擊。
便是剛剛收復徐州的臧霸,都可以在廣陵郡與偌大的東吳拉扯,甚至在小規模的短兵相接之中保持優勢。
“諸位,那劉公嗣欲以商盟之道,來離間我東吳君臣,來弱我江東國力,此乃陽謀,我等定然不能為這奸詐小人得逞了。”
沉默。
殿中的那些江東士族臣僚,很是沉默。
你孫權話說得好聽。
但這是世家損失,世家被放血割肉,一句話便讓世家伏首?
沒那麼容易。
“哼!”
孫權心中冷哼一聲,對於這些江東世家,已經是非常不滿了。
但是,為了大局著想,他卻也只能將心中的不滿隱藏起來。
沒辦法。
東吳雖然是以他孫權為首,但手下軍將,國官員胥吏,卻大多是世家子弟。
他還能將幹活的人殺完了不成?
在受教育權被士族壟斷的漢末三國,你指望那些平民百姓來當官,管理地方?
大字不識一個,連文書都看不懂,如何治理地方?
是故,孫權心中再是憤怒,也只能是無能狂怒。